> 城市

四川省樂山市沙灣區破解“喀斯特之痛” 佛手:石縫里長出“果中仙品”

李玉霞盼著六七月份早點到。那時候,她們家種的佛手就能收了。

紅色格子圍裙、綠色膠底鞋……記者在四川省樂山市沙灣區太平鎮見到綠化村村民李玉霞時,她正在佛手柑種植基地工作——巡護佛手林。

在基地,撲鼻而來的清香氣味令人心曠神怡。抬眼望去,石頭縫隙間生長的一株株佛手枝繁葉茂、綠意盎然。

在這3月的佛手樹上,有花椒一樣大的紫色小花,也有約指肚1/3大的白色花朵,還有已變成金黃色的佛手。在一棵樹上展現不同的生命形式,正是佛手的神奇之處——花果同期。一年四季都在開花,三季都在結果。

佛手是芸香科植物,素有“果中之仙品,世上之奇卉”的美譽。因其皮鮮黃色,皺而有光澤,頂端分歧,常張開如手指狀,故名佛手。李玉霞種的是川佛手,特點是頂端“手指”不張開,呈蜷縮狀,屬於閉佛手;其橙皮苷含量達到0.12%,是中國藥典標準的4倍。2014年版《中藥大辭典》中説:“習慣認為四川産的佛手品質最優。”

川佛手在沙灣區種植歷史悠久,過去村民零星種植,並未形成規模。如今,沙灣區通過背土填山、治理石漠、改良樹種的方式,在石縫裏培育産業,已形成面積1.8萬畝、全國規模最大、年産值3.6億元的川佛手標準化種植基地。

種佛手,掙得多

“嫩黃堦畔一株斜,香澤微薰透碧紗。掌是仙人承醴露,手經天女散瓊葩……”説起佛手,不能不提郭沫若。1908年,他以一首《咏佛手柑》,為家鄉的佛手代言。有意思的是,100多年後,他和佛手一起成為樂山、成為沙灣區的“金名片”。

61歲的李玉霞和愛人都是川佛手種植基地的員工,在這裡已工作了近10年。

白天,他們在基地拔草、巡護,下午5時下班後,便忙活自家種的8畝佛手地。這8畝地中,5畝是李玉霞自己家的地,3畝是承包了別人的地。4年前,這5畝地種的是玉米,年收入只有幾百元。“我們看到老闆種佛手有更高的經濟效益,就把手裏的幾畝地也改種佛手,還承包了別人的幾畝。”李玉霞説。

她説的“老闆”,是樂山市蜀景苑生態觀光農場總經理李紅梅,也是樂山市蜀景苑中藥材種植有限公司創始人。10年前,李紅梅和先生開始種植佛手。如今,他們的佛手種植基地在沙灣現代農業園區裏成為獨特的風景。

“(李玉霞)他們家的地海拔相對較高,結果的時間會長一點。去年收了一些,但量不大,今年應該能結不少。收入比之前種玉米能翻很多倍。”李紅梅説,以1畝地為例,如果産量能達到9000斤,按去年的鮮果價格,是2.5元一斤,拋去管護成本,一畝地大約能收入2萬多元。

記者跟著李紅梅從佛手種植基地的高處沿山路而下,聽她講起了佛手的種植經:“從5月開始,就陸陸續續有果子成熟,一直到11月,七八月是盛産期;到了12月,還需要修枝,將交叉枝、重疊枝等剪掉,以保證樹的養分。”講得頭頭是道的李紅梅在10年前,對如何種植川佛手並不了解。

“我自己也是一個農民,在種佛手之前,種過其他中藥材,接觸的農業專家比較多,常聽他們講中藥材的種植技術。到種川佛手的時候,我還是跟著專家學,聽了他們傳授的技術,回到地裏來實踐,這樣反覆多次,慢慢總結出了一套種植方法,也帶動附近的老百姓種。”李紅梅説,李玉霞就是她的徒弟之一。

如今,李紅梅雇傭的工人年齡都偏大,從40多歲到70歲。“工作的強度不算大,但比較繁瑣。尤其是佛手樹枝上有刺,很容易被刺到。拔草時,就需要注意,刺一下很疼。下一步,我希望能和村里加強合作,讓更多年輕人參與進來。”

喀斯特,利種植

除了種植技術,當地的氣候和地理環境是川佛手藥性、品質、産量保證的首要條件,因為川佛手對於溫度以及光照條件有很嚴的要求。

沙灣區位於四川盆地西南邊緣,地處峨眉山系,呈濕潤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境內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18攝氏度,年平均降雨量1500毫米,是峨眉山中藥材寶庫的重要組成部分。

對於沙灣區的地貌特徵,太平鎮相關負責人概括為“七山兩丘一壩”,“七山”指七成以上是喀斯特地貌。土壤貧瘠、地表缺水是長期困擾農業發展的“喀斯特之痛”。近年來,沙灣區組織力量深度調研、定計試點,在喀斯特地貌上發展出川佛手等“石縫經濟”。

“雨量充沛和喀斯特地貌這兩大條件,其實對川佛手的種植都特別友好。”李紅梅説。

作為佛手基地的業主,李紅梅兩口子在2015年來到沙灣區太平鎮綠化村,流轉了500畝土地,開闢了100畝佛手試驗田。

“當時大家都不理解為啥流轉石頭地。”李紅梅的愛人廖萬夫介紹,他曾在省內多地試種,發現喀斯特地貌透氣透水,非常適合川佛手種植。

走在佛手林中,隨處可見灰白色的不規則的大石頭,石頭中間,見縫插針處,則是一棵棵綠意盎然的佛手樹。

“放眼望去,你能看到石頭比較多,相互之間卡得很緊。但對佛手來説,在石頭中間種是最好的,因為經過長年累月的堆積,石頭中間的泥土中有機質,尤其是微量元素硒的含量比較高。佛手的根會延伸到石頭的縫隙裏,吸收裏面的養分。”四川省中醫藥科學院研究員方清茂解釋説,“加上四川盆地日照少、濕度高、無霜期長,特殊的生態環境造就了川佛手獨特的品質。”

據方清茂介紹,要保證川佛手的品質,有幾個重要環節——需要選擇溫暖、潮濕、肥沃疏鬆的壤土;不能用化肥以及生長激素,施肥最好用農家肥或者油枯;不能用農藥,儘量採用生物防治;夏季采收的果實品質較好,采收後及時低溫烘乾;低溫倉儲。

在生物防治方面,李玉梅不斷摸索。“這個叫捕食螨,每個包裏面有4000—5000個螨蟲卵,挂上樹一週內就可以孵化。它以紅、黃蜘蛛為食物。每年只需要挂一次,一棵樹一包。挂上這個,就不需要噴灑這方面的農藥。”她指著佛手樹榦上挂著的一個白色袋子説。

抗氧化、抗衰老

隨手從樹上摘下一個佛手柑,還沒湊近,香氣已然撲鼻。難怪《紅樓夢》裏,探春屋中,“紫檀架上放著一個大觀窯的大盤,盤中盛著數十個嬌黃玲瓏大佛手”,也是用來保持閨中空氣清香的。

《本草綱目》説:“佛手,雖味短而香芬大勝,置笥中,則數日香不歇。”由於香氣濃郁持久,佛手柑經常被作為香水配料。

“佛手的香氣主要為揮髮油,是佛手的主要功效成分之一。我們在研究中發現,佛手的老葉子、嫩葉子均含有揮髮油,葉中的揮髮油主要成分為γ-松油烯、(+)-檸檬烯、β-水芹烯等。”方清茂介紹,揮髮油含量高,是川佛手的道地性指標成分。嫩葉可以作為茶,老葉可以提取揮髮油而開發佛手精油等産品,佛手精油疏肝理氣的功效可以幫助現代人特別是職業女性改善情緒。

佛手全身都是寶,其根、莖、葉、花、果均可入藥。據方清茂介紹,川佛手有疏肝理氣、和中化痰的作用,可以用於情志不遂、肝郁氣滯所致的脅痛、胸悶以及脾胃氣滯所致的脘腹脹滿、胃痛納呆、噯氣嘔惡等,也可以用於咳嗽痰多之證。現代研究表明,佛手具有平喘、鎮咳、祛痰、抗炎、抗氧化、抗衰老、增強免疫、抑制腫瘤等功效。

佛手是國家批准的藥食兩用的大宗藥材,在藥用和食用領域都有很大市場需求,既可用於生産中成藥、中藥飲片、精製中藥飲片,同時,以佛手為原料進行深加工可開發出蜜餞、精油、面膜、純露、酒等産品。

3月氣溫回暖,雨水充沛,正是適宜種植佛手的季節。

見到李紅梅的那天上午,她剛從育苗基地來,為農民起苗並傳授種植要領。“我現在賣出去的是已經育了3年的苗。這些苗最初從高産優質的母樹上剪下枝條,扦插在地裏。在育苗過程中,要控制高度,最多不能超過1米。因為大風一來,容易倒伏。土壤好、管理得好的話,3年就可以結果。海拔高的地方,氣溫相對沒那麼高,4年能結果。但要達到豐産,得5年。”李紅梅説。

極目望去,川佛手林在喀斯特地貌的怪石嶙峋中蔚然成勢。如今,這裡已經成為全國最大的川佛手中藥材種植基地,産出的川佛手柑不僅供應國內市場,還遠銷海外。2023年,當地川佛手産量2.8萬噸,交易額12.6億元。昔日的石山、荒山早已變成青山,並進而變作金山,走出了一條強村富民的鄉村振興之路。

跟李玉霞一樣,6月是李紅梅特別喜歡的季節。那時候,金黃的佛手挂滿枝頭,空氣裏瀰漫著泥土的味道和佛手的清香。“走在佛手林中,是一種享受。如果是早上,雲霧繚繞,真的是特別美!”李紅梅説。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四川省樂山市沙灣區破解“喀斯特之痛” 佛手:石縫里長出“果中仙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