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經濟回升向好創造適宜貨幣金融環境
4月12日,中國人民銀行發佈了一季度金融統計數據。最新數據顯示,截至3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304.8萬億元,同比增長8.3%;狹義貨幣(M1)餘額68.58萬億元,同比增長1.1%;流通中貨幣(M0)餘額11.72萬億元,同比增長11%。對此,分析人士普遍認為,今年以來,信貸總量穩定增長,貸款利率保持低位,對實體經濟起到穩固的支撐作用,為經濟回升向好創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
M2餘額超過300萬億元
3月末,中國廣義貨幣(M2)餘額超過300萬億元,達304.8萬億元。對此該如何看待?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對本報記者説,足夠大的貨幣存量規模為促進投資、消費和整個宏觀經濟恢復奠定了基礎。整體看,中國貨幣供應和實體經濟的需求是相匹配的。同時也要看到,隨著中國經濟加快恢復、結構轉型升級、新動能進一步培育,存量資金的使用效率也需提升,從而使穩增長和防風險更好平衡。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認為,儘管300萬億元的M2規模較大,但不會因此在中國引發高通脹。“宏觀調控的一個重點就是要管住貨幣總閘門,嚴防貨幣超發引發高通脹。在當前物價水準偏低的背景下,政策面的重點是在強調將M2增速控制在實際經濟增速和目標物價漲幅之和的附近,推動物價水準溫和回升。”王青説。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3月平均,全國居民消費價格與上年同期持平。3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環比下降1.0%。同時,隨著節後工業生産恢復,工業品供應相對充足,工業生産者出廠價格指數(PPI)也總體平穩。
“過去10年,我國通貨膨脹率常年保持3%以下,較為溫和。在實踐中,金融對實體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援力度仍在不斷加強。”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説,隨著實體經濟對資金的需求不斷增加,廣義貨幣(M2)的使用效率有望顯著提升。特別是在結構性貨幣政策的引導下,金融資源正在更多地投向科技創新、先進製造、綠色發展、小微企業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
社會融資規模增勢向好
在此次披露的數據中,除了貨幣總量之外,存貸款數據同樣備受關注。央行數據顯示,3月末,本外幣存款餘額301.41萬億元,同比增長7.6%;本外幣貸款餘額251.81萬億元,同比增長9.2%。與今年1月末本外幣存款餘額同比增長8.9%、2月末本外幣存款餘額同比增長8.1%相比,3月份存款增速繼續穩步下降。
信達證券首席宏觀首席分析師解運亮説,最近幾年,中國居民存款經歷了快速增長。自去年3月起,存款增速進入下行通道。分部門來看,居民和企業兩大部門一季度都實現了存款同比少增。
與此同時,社會融資規模增勢向好。央行發佈的資訊顯示,據初步統計,2024年3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390.32萬億元,同比增長8.7%。其中,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餘額為244.59萬億元,同比增長9.2%。從結構看,3月末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餘額佔同期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的62.7%,同比高0.3個百分點;對實體經濟發放的外幣貸款折合人民幣餘額佔比0.5%,同比持平;委託貸款餘額佔比2.9%,同比低0.3個百分點;信託貸款餘額佔比1.1%,同比高0.1個百分點。
“3月份社會融資規模增量高於市場預期。”中銀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朱啟兵説,3月信貸增量整體延續此前的平滑特徵,呈現“企業信貸不弱、居民信貸不強”的狀況,企業存款大幅同比少增表明信貸空轉現象得到改善。
董希淼説,3月末綠色貸款、普惠小微貸款、製造業中長期貸款增速均保持強勁,金融加大對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精準支援。但同時也要看到,有效融資需求仍然相對不足,市場信心和預期還有待進一步提振。
持續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
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2024年第一季度例會認為,當前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峻,世界經濟增長動能不足,通脹出現高位回落趨勢但仍具粘性,發達經濟體利率保持高位。中國經濟運作延續回升向好態勢,高品質發展紮實推進,但仍面臨有效需求不足、社會預期偏弱等挑戰。今年以來,宏觀政策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穩健的貨幣政策靈活適度、精準有效,強化逆週期調節,綜合運用利率、準備金、再貸款等工具,切實服務實體經濟,有效防控金融風險,為經濟回升向好創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一過程中,各類經濟主體的融資成本不斷降低。“截至今年3月末,全國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31.4萬億元,同比增速21.1%,較各項貸款增速高12個百分點。今年一季度,全國新發放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利率4.42%,較2023年下降0.35個百分點,2018年以來累計下降3.51個百分點。”國家金融監管總局普惠金融司負責人馮燕説。
“2024年我國貨幣政策的空間仍然較大。預計央行將繼續加強對金融機構的引導,進一步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董希淼對本報記者説。
談及下一步政策取向時,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表示,要精準有效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注重做好逆週期調節,更好發揮貨幣政策工具的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著力擴大內需、提振信心,推動經濟良性迴圈。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為經濟回升向好創造適宜貨幣金融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