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為陜北民歌傳承創新提供潺潺活水
在“歌從陜北來”民歌音樂會上,王向榮傾情獻唱。 榆林市委宣傳部供圖
“藍格瑩瑩的天,清格靈靈的水。這麼好個陜北,你可來過幾回回……”4月10日,陜北民歌傳承與發展座談會在陜西榆林舉行。會上,榆林市音樂家協會、延安市音樂家協會聯合發出《陜北民歌傳承與發展倡議書》,中國音樂家協會陜北民歌研究會與榆林市文聯簽訂了合作協議。
作為陜北民歌的重要發源地和傳唱地,多年來榆林市高度重視陜北民歌的傳承與發展,按照“人才培養打基礎、精品創作促發展、宣傳推廣擴影響、系統謀劃樹品牌”的發展思路,持續完善陜北民歌傳承發展的生態建設,讓這一本土音樂瑰寶在新時代煥發出更強活力。
流淌在榆林人血脈中的文化基因
2008年,陜北民歌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陜北民歌昂揚著黃土地上泥土的芳香,流淌著黃河兒女最通俗的詞彙和最亮麗的激情,既是黃土地的母語和家園,更是黃土文化的特色和精粹。”中國音樂家協會有關領導説。
早期的陜北民歌一直以口頭形式來傳承,它隨著陜北人民的勞動生活和陜北的歷史以及民俗活動而誕生並流傳至今。20世紀30年代以前,陜北人民依照自己的生活與習俗,觸物生情、即興編唱,寄口頭傳唱而流行,靠集體編創而繁盛。而後“鬧紅”、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等為陜北民歌增加了新的內容,形成陜北革命歷史民歌。現在所流行的陜北民歌,大部分産生於19世紀末至20世紀40年代,既有反映社會變革的內容,也有“長工歌”的內容。縱觀陜北民歌的發展變遷史,就是一部陜北人民世世代代的精神史、心靈史和命運史。
一首《東方紅》從縱橫壯闊的黃土高原,到浩瀚無際的寰宇銀河,唱出了受苦人在翻身得解放後由衷的感激之情;
一首《趕牲靈》唱出了黃土地上的勞動人民與惡劣的生存環境抗爭、追求幸福生活的情景;
一首《榆林美》將榆林的秀美山水和繁華的人文風情一一描繪,讓人心生神往;
一首《神仙擋不住人想人》唱出了黃土地上的深情吶喊,帶我們走進黃土高原上平凡的世界……
歌從陜北來,高亢嘹亮的陜北民歌從黃土高原唱響大江南北,唱者情感豐沛,聽者心緒激昂,那種場景,成為陜北文化裏一個特定的符號,是外地人心目中陜北風情的特寫。
守住了鄉音、鄉韻,就守住了陜北民歌的精髓。它來源於世世代代的生活之中,也傳唱於生活之中,是榆林人茶余飯後的生活日常,是流淌于榆林人血脈中的文化基因,更是黃土高原的文化符號。
以黃土天籟打造新時代文化地標
4月9日晚,與會嘉賓走進陜北民歌博物館參觀,實地了解陜北民歌的發展歷史。鏗鏘有力的勞動號子,清脆明快的榆林小曲,旋律動聽的陜北説書,蒼涼婉轉的信天遊,熱情激昂的秧歌曲……當晚的陜北民歌博物館,每一個角落都讓人駐足聆聽、流連觀看,給來自全國各地的嘉賓留下了難忘的印象。
2018年5月,陜北民歌博物館在榆林正式建成開放,這是黃土高原上的一座嶄新的文化地標。這座總面積約1.18萬平方米的建築,融入了陜北地區的傳統建築風格,與當地的歷史文化相得益彰。作為全國首家陜北民歌博物館,這也是榆林市榆陽區加快建設“陜北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的重大工程。
依託優良的文化區位優勢、廣泛的社區文化互動市場與豐富的民歌文化資源,陜北民歌博物館以“寓教于樂”的形式承載著博物館社會教育的功能,開設了成人、少兒各類培訓班,教授陜北民歌、陜北秧歌、陜北腰鼓以及民族器樂等非遺文化課程,截至目前,受眾已達7萬多人。在國際博物館日、文化和自然遺産日等重要節日期間,陜北民歌博物館還組織開展了形式多樣的非遺展覽展演等活動,讓人民群眾共同關注和參與陜北民歌的傳承保護,共用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的保護成果。
“建立陜北民歌博物館,能夠普及民歌,傳播文化,讓老百姓感受活在博物館裏的歷史聲音,極大地調動了大家學唱民歌的積極性,營造了‘人人都可以成為民歌手’‘人人都是歌唱家’的社會氛圍。”中國音樂學院聲樂歌劇係教授、博士生導師張天彤説。
不斷擦亮陜北民歌金字招牌
陜北民歌是陜北人民長期社會實踐的産物,是陜北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反映了當地百姓真實而鮮活的生活,更是時代的記錄者。
“是怎樣的歷史與土地才能孕育出這樣動人的音樂?”海南省文聯專職副主席王艷梅説,陜北民歌是陜北這個特定地域中的特定民間藝術形式,陜北民歌的共性孕育于陜北人的集體性格,它植根于陜北黃土高原,脫胎在陜北民眾的方言土語中。
近年來,榆林市不斷健全陜北民歌傳承發展機制,提出“以保護促傳承、以傳承促發展”發展原則,切實加強認定、建檔、研究、宣傳等基礎工作,促進陜北民歌融入現代生活,推動陜北民歌繁榮發展。
2023年2月,榆林學院把陜北民歌和陜北説書納入公需課,這標誌著榆林非遺正式進入高校課堂。
2023年8月至9月,榆林、延安兩市聯合舉辦了陜北民歌群眾廣場歌會,千余名選手報名參賽、百餘名選手登臺展示、20余萬名群眾現場觀看,線上直播瀏覽量超5億次。
2023年11月至12月,由中宣部、文旅部主辦的“陜北民歌音樂會”全國巡演引起廣泛關注。通過10個城市40余天的全國巡演,陜北民歌得到全新演繹和宣傳推廣。
同年12月,又一場關於陜北民歌的宣傳推廣讓人耳目一新。由中國工藝美術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館及榆林市委、市政府主辦的“榆林·陜北民歌展”,在北京持續展覽半年時間,其間,榆林市相關部門及各縣市區輪流舉行多場活動。
陜北民歌成果豐碩,正在不斷形成文化品牌。王二妮、杜朋朋、郭濤等一大批在全國範圍內有影響力的中青年陜北民歌手,創作推出了《走榆林》等一批新創陜北民歌,《歌從黃河岸邊來》《歲月韶華》《黃河船夫》《心中的歌》等陜北民歌劇多次獲得中央及省上大獎。
陜北民歌要在傳承中發展、發展中創新、創新中再傳承,這是互相依託的關係。陜北民歌國家級非遺傳承人、一級演員王向榮説:“我是一個陜北民歌的傳承人,我一輩子就想把陜北民歌唱好,讓陜北民歌一代代傳承下去。”
信天遊、山曲、爬山調、船工號子、大秧歌調、旱船曲、酒曲、二人臺、榆林小曲、清澗道情、傳統小調……大地之上、山川之間,會響起更多嘹亮的陜北民歌,將古老非遺的文化魅力傳播得更廣、更遠,在新時代全面激活“陜北民歌”這一金字招牌。(馮英傑 高冠濤 高思宇)
來源:陜西日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榆林為陜北民歌傳承創新提供潺潺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