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聞

“天府糧倉”新農人:青春的汗水揮灑田間

四月的川蜀大地上,秧苗漸綠,農機穿梭。近年來,一批善於利用新技術、使用新農具的青年農業職業經理人和農機手積極投身農業天地。

眼下正是春耕備耕的關鍵期,他們正忙於智慧化育秧、檢修農機具、田間病蟲害防治……

在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隆興鎮,王伶俐在田間查看冬小麥的長勢情況。新華社記者 王曦 攝

春光明媚,在位於成都平原糧食主産區之一的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楊柳土地股份合作社高級農業職業經理人王伶俐目前管理著7000畝田。

如何管好面積這麼大的土地?只見王伶俐打開一個手機App,裏面清晰顯示著農田的水分、溫度等監測數據。借助遙感技術、昆蟲檢測系統及北斗導航等數字化系統,只需兩天,王伶俐就能掌握土地的情況。目前,7000畝田已實現育秧、插秧、植保、收割、烘乾等全程機械化作業。

在四川省達州市通川區北山鎮,雷超在庫房查看檢修農機設備。新華社記者 王曦 攝

在川東丘陵,四川省達州市通川區穗香種植專業合作社的農業職業經理人雷超正指揮著拖拉機,在梯田裏抓緊翻耕挖溝,為大豆玉米套種做準備。

2021年,雷超流轉了川東丘陵地區近1000畝的農田,發展半機械化的糧食作物種植。“丘陵地區山地多平地少,平整農田時,需要同時使用到農機具和人工耕作,機械化還是主導。”雷超説。

在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區天府糧倉數智水稻示範基地,羅凱正在迴圈式育秧機上查看水稻秧苗長勢。新華社記者 王曦 攝

25歲的羅凱是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區“天府糧倉”數智水稻示範基地最年輕的農機手。他調試好迴圈式育秧機後,轉身又來到自動化播種流水線上,按下按鍵,整個流水線自動開始擺盤、撒土、澆水、撒種、蓋土等,最後生成一排排成品秧盤。忙完育秧,羅凱又提著遙控器來到基地的育秧田旁,操作植保無人機噴灑農藥,開始田間病蟲害防治。

羅凱從十幾歲開始幹農活兒,憑藉著勤學好問,向老一輩農民取經,又充分利用網際網路,探索各種種田方法,已經成長為全面的農機能手。“十年間,農業生産技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小在這片土地上長大,幹起來也得心應手。”

在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三江街道,舒星宇在查看水稻秧苗的長勢情況。新華社記者 王曦 攝

在成都市崇州市三江街道的一塊育秧田內,傳輸帶正不停地把出芽的水稻秧苗托盤從車上運向地裏,崇州市萬茂欣欣農機專業合作社農業職業經理人舒星宇正忙著指揮合作社的工人們蓋上薄膜,保證育秧的晝夜溫差。

2015年,舒星宇畢業于電子科技大學,在外工作幾年後,回到家鄉從事農業。“父母都是種了一輩子地的農民,在農事方面給我講了許多經驗。”有了一定的農事經驗後,結合現代農業科技,舒星宇組建起了專業合作社,目前已經實現了耕田、育秧、插秧、打藥、收割和烘乾的全流程機械化操作,覆蓋面積4萬餘畝。合作社也吸引了更多年輕人返鄉,成員慢慢增加到了31人。

“今年計劃和團隊一起,繼續推廣標準化作業模式,服務更多的種糧大戶。”舒星宇説。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天府糧倉”新農人:青春的汗水揮灑田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