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發區

企業實力評得準 金融服務送到家

將政務服務大廳搬到線上,創業者通過線上平臺輸入企業資訊後,一幅精準的企業畫像便展現出來;根據畫像,企業的創新能力被量化,並被金融機構捕捉、認可,完成融資;“政策計算器”在160多萬條政策中為企業精準匹配,並列出其可申請的每一項政策以及資金數……這是濟南高新區“園區通”科創金融智慧服務平臺(以下簡稱園區通)展示的部分功能。

3月下旬,園區通正式上線。專家介紹,這是少有的以科創金融為特色的綜合性智慧平臺。它的出現意味著濟南高新區“線上高新”有了實體平臺,也意味著高新區企業在面臨融資、政策兌現、成果轉化、交流合作等難題時,都可以登錄平臺,“一網打盡”,逐步解決。

濟南高新區園區通有何特色?幫助企業解決哪些痛點?為此,記者來到高新區進行探訪。

推動平臺落地

今年初,濟南市委常委,濟南高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孫斌在高新區“新春第一會”上表示,滿足企業合理需求,營造良好營商環境。這一理念促成了園區通這一新型平臺的落地。

濟南高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常務副主任任廣鋒表示:“要堅持以數據為基礎,以需求為導向、以技術為支撐、以服務為宗旨,切實為企業服務、為園區服務、為産業服務,建成便捷高效的數字化服務平臺。”

“一年來,我們在全國各地進行密集調研,其間不斷調整、打磨,直到平臺成型。”濟南高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喬鬱説。

作為全國首個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濟南近年來推出了諸多舉措,取得了良好成效。

濟南高新區是首批國家級高新區,目前山東省內綜合排名第一,在178個國家級高新區中穩居第一方陣。高新區近8.7萬家企業中,上市企業佔濟南市的38%,工業産值過百億元企業佔全市的四分之一。轄區內既有在長期市場洗禮中成長起來的行業“龍頭”,也有如雨後春筍般不斷涌現的“專精特新”,還有來自天南海北的初創企業。

“一直以來,我們都在想如何用有限的人力資源服務所有企業。”位於濟南高新區的國家資訊通信國際創新園服務中心科創金融辦公室主任荊兆山向記者介紹,園區通幫他們解決了難題。

回應企業訴求

據介紹,園區通形成了“148X”總體建設規劃,即1個統一的數據底座和管理門戶,數據通、融資通、服務通、政策通4大模組,科創企業評級、數據駕駛艙、高新券等8個平臺,可擴展、可迭代、可相互賦能的X個乘數級應用場景和模型,真正實現“四通八達”。

在濟南高新區,記者登錄園區通平臺界面,淡藍色的背景下,數據通、融資通、服務通、政策通4大核心模組尤為突出。

據介紹,數據通模組可為企業“精準畫像”。但“畫像”並不僅為“畫”,更著眼于“畫像變現”——基於政府眾多部門的權威數據,研發人員設計了包含五大維度的科創企業評級平臺。這種基於權威數據的評級,是對企業實力的真實判定,讓金融機構“看得懂、敢於貸”。由此,企業的創新能力被變現為“現金流”。

無論是申報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還是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企業,企業常常面臨的一大難題是難以一次申報成功。數據通模組的企業申報測評模型讓企業的優勢和不足“一目了然”。

資金是企業發展壯大的“血液”。在融資通模組中,90家金融機構攜貸款、保險、投資、擔保等281款金融産品入駐。借助政府背書、風險補償、貼息貸款等組合手段,平臺智慧匹配企業與金融機構,讓銀行找到了好企業,企業找到了“快資金”。

“政策計算器”也是政策通模組的一大特色。通過演算法,平臺可將相關政策推到企業面前,並給出“申報地圖”。

值得一提的是,“高新券”為濟南高新區的獨創,也是服務通模組的特色之一。以往,仲介機構為企業服務並收取費用;如今,平臺將“高新券”發給企業,企業把它作為“貨幣”支付給仲介機構,後者完成服務可以憑“高新券”到平臺兌現費用。

“我們打造園區通,就是要激活數據價值,聚焦‘匯好、用好、管好’三個關鍵環節,確保信用評價‘評得準’、融資需求‘能滿足’、政策兌現‘有時效’,實現企業需求與金融服務高效對接,供需智慧匹配。”喬鬱説,“我們要做的是讓企業紮根這裡,愛上這裡。”

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企業實力評得準 金融服務送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