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聞

海南:“追風”路上築起“風光”大道

微信圖片_20240408105234

風光無限切吉鄉。通訊員 竇新宇 攝

雪山、草原、風車、牦牛、枸杞林……4月1日一早,從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一路向西行駛,壯美的景色盡收眼底。

大約行駛50公里,只見一台颱風力發電機如守望者般擎天而立,風機頂端三個碩大無比、潔白的葉片迎風轉動,在天空中劃出優美弧線。自然之壯美,人力之奇偉,在這裡交織出一曲動人交響。

2個小時後,抵達此行採訪目的地——黃河公司海南風電公司莫合風電場。該風電場位於共和縣切吉鄉境內,由多能互補整合優化工程400MW、共和450MW風電場組成,于2018年12月31日實現首臺機組並網發電。隨行的海南風電公司工作人員竇新宇告訴記者,海南州氣候乾燥、冷涼,光照充足,降水量小,每年冬春季節,風多勢強,90米高度年平均風速達5.3米/秒,對於新能源發展具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

走進莫合風電場中央控制室,一台臺電腦螢幕前,工作人員正在認真地記錄實時數據。“目前,整個風電場共安裝了182台單機容量為2.2MW和225台單機容量為2.0MW的風力發電機組。”運作班副值長甘生祥一邊點擊滑鼠一邊説,這是風機實時數據監測系統,可以實時監測風場400余颱風機的風速、開關側轉速以及發電機轉速等動態數據,如果數據異常,系統會立即預警並報告。

“在控制室內,除了風機實時數據監測系統外,還有多套監控系統,配合運營維護人員隨時了解風機運作狀態。例如,功率預測管理平臺可以根據測風塔觀測到的數據,對風電場的風向、風速等數據進行分析預判,可以讓我們提前了解掌握整個風場未來15天內的氣象變化,這樣就可以準確安排風機維護時間。”風電場安全主管李國才介紹。

據了解,目前,莫合風電場年平均發電量1703萬千瓦時,這大概是中國78萬個家庭一年的用電量,可減排二氧化碳132萬噸。風電場點多面廣,風機與風機之間距離較遠,在如此廣闊的區域內,要保證風電場平穩運作,勢必離不開高效管理的維護團隊。

顏生強是土生土長的共和縣龍羊峽鎮德勝村人,7年前,他來到風電場成為維修班的一員。多年來,通過不斷學習,顏生強已成為風機維修保養專業技能骨幹。“維護一台風機需要6個人、兩天時間,其間,大家除了中午一個多小時的吃飯時間,基本全天都在塔筒內幹活,往往是早上乾乾淨淨地進去,晚上‘灰頭土臉’地出來。”談及日常工作,顏生強風趣地説。

維修工作比較辛苦,還具有一定的危險性。比如,在風機頂端高空作業時,空間小、溫度高,如果遇到突然刮來的大風,塔頂還晃動得非常厲害。

跟隨顏生強來到風機維護現場,他手拿一台外形酷似玩具遙控車的機器人向記者介紹,這是目前公司針對葉片內部檢測開發的具有AI深度圖像識別技術的機器人,它可以前往葉片最深處,運用高清攝像頭對其內部鼓包、褶皺、裂痕等缺陷進行全方位檢測,通過AI圖像識別技術對採集數據進行處理,準確識別葉片內部缺陷,並對缺陷進行精準定位,從而實現故障早期預警,及時消除隱患,極大地提升了運維安全性。

近年來,圍繞風電場運維中出現的難點及風險點,黃河公司不斷加快網路化、智慧化、數字化發展速度,持續創新運用新興科學技術,有效提高風電場運維管理效率。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共和縣切吉灘共規劃建設了面積達4000平方公里的風電園區,總裝機570萬千瓦,其中已並網470萬千瓦,2023年帶動周邊群眾300余人實現就業,吃上了“風光飯”,收入達1400余萬元。

龍頭引領,産業起勢。在推進新能源産業聚點成鏈的同時,海南州積極謀劃發展新材料新製造産業,努力實現聚鏈成群。

來到金風科技智慧風機製造總裝廠項目現場,施工人員正在為即將復工建設作最後準備。“此工程于去年7月開工,目前已完成總裝車間及配套附屬設施主體土建及鋼結構施工部分,完成工程總進度的70%。”金風科技青海省分公司負責人王婷説,工程計劃4月中旬復工,9月底竣工。

金風科技智慧風機製造總裝廠是海南州打造風電産業鏈的重要一環。近年來,海南州堅持將新能源産業優勢向上游延伸,積極推進新能源裝備製造業高品質發展,實現“追風前進”。企業主要生産其新一代中速永磁系列陸上大兆瓦風力發電機組,預計年産100萬千瓦風力發電機組。“項目投産後,將進一步推動海南州風電裝備相關延伸産業集群的建設,為開展風電産業補鏈拓鏈強鏈貢獻力量,助力新能源裝備製造茁壯成長。”談及未來發展,王婷充滿信心。

“追風逐日”,從無到有,從有到優,蓄勢成形。錨定“雙碳”目標,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産力,海南州正全力競逐新能源、新材料等綠色産業新賽道,加快構建綠色低碳現代化産業體系,為青海新能源産業發展注入新動力。

據統計,截至目前,海南州清潔能源裝機容量達4616萬千瓦,並網發電達2626萬千瓦,約佔全省的51%以上。

來源:青海日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海南:“追風”路上築起“風光”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