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

守護口腔健康

“民以食為天,食以齒為先。”口腔是食物進入人體的第一道關口,口腔健康不僅影響食物的咀嚼、消化和吸收,更與全身健康息息相關。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品質的提高,口腔健康越來越受到公眾的重視。專家表示,越來越多的研究證實,口腔健康狀況不佳是導致許多全身系統性疾病的因素。

別小看口腔問題

牙周病是誘發冠心病的危險因素,研究表明,患有牙周病的人群冠心病發病率比牙周健康者高很多。空軍軍醫大學口腔醫院預防科醫師王毅萱介紹:“口腔內與牙齦感染有關的細菌會進入血液並附著在血管上,加速血栓的形成,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牙周病是糖尿病的第六大並發癥。牙周病不會引起糖尿病,但兩者同時存在時會相互影響。”王毅萱説,血糖控制不佳時,容易引起口腔疾病。牙周病未得到及時治療,可導致血糖增高、血糖水準難以控制。

準媽媽的口腔健康不僅關係到自身的健康,還會影響胎兒的健康和發育。研究表明,患重度牙周炎的孕婦早産和分娩低體重兒的概率為健康孕婦的7.5倍。“妊娠期牙周炎會增加患妊娠高血壓和子癇的風險。”王毅萱説。

“有研究證實,阿爾茨海默病與牙周病的主要致病菌——牙齦卟啉單胞菌有關。”王毅萱説,口腔感染病菌後,會釋放出多種促炎因子,引發大腦炎症反應,增加阿爾茨海默病的患病風險。

口腔疾病還可引發呼吸道疾病。王毅萱解釋,呼吸道和口腔環境相通,如果口腔衛生不佳,或者長期存在口腔疾病,如齲病、牙周病等,口腔內的微生物和細菌毒素等可能會進入下呼吸道甚至肺部,誘發肺炎或支氣管炎。

口腔疾病甚至會增加患癌風險。有多項研究顯示,牙齦出血、牙齦腫痛、牙齒鬆動等不健康的口腔狀況,與食管癌、胃癌、胰腺癌等消化系統癌及肺癌等的發生和發展有著密切關聯。

正確預防口腔疾病

21歲的小趙是一名音樂專業的大學生,去年因牙疼被診斷為智齒冠周炎。醫生建議他口服抗生素,待牙齦消腫後及時拔除智齒。然而,小趙在吃藥3天后牙疼症狀消失。他覺得病已痊癒,就沒有按照醫囑去拔牙。

最近,小趙的智齒冠周炎復發了。鋻於上次的經驗,他並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照常吹薩克斯。不久後,小趙半邊臉腫脹起來,還出現了高燒、説話困難等症狀。經醫院緊急搶救,小趙才脫離危險。醫生診斷小趙得了敗血症,患病原因是智齒周圍局部感染未能得到及時治療,吹奏樂器時又引發了細菌感染的擴散。

“口腔健康與全身健康息息相關,我們應當重視口腔健康,及時尋求專業治療,以免釀成嚴重後果。”空軍軍醫大學口腔醫院預防科主任醫師軒昆説。

牙齦出血是牙周組織自我保護的一種“信號”預警。軒昆提醒,當刷牙或進食時出現牙齦出血、牙齦腫脹疼痛、口腔異味時,説明牙齦已經處於不健康的狀態。牙齦與牙齒結合處是一個特殊的“袖口”結構,稱為牙齦溝。此處是刷牙的盲區,常常會堆積大量細菌。這些細菌會與唾液中的鈣磷離子結合,形成牙結石,緊緊附著在牙齒表面,刺激、壓迫牙齦,導致牙齦紅腫出血。牙結石日積月累,會給牙周組織造成巨大的壓力,最終可引發牙周炎。

“預防牙周疾病,首先要認真、正確、有效地刷牙。”軒昆説,刷牙時牙刷要旋轉45度,對準牙齦溝,做短距離顫動,儘量清除牙齦溝中的細菌。此外,建議大家每年做1至2次潔牙,以去除堆積在牙齒上的牙結石,減少牙結石對牙齦的刺激。若出現牙齦紅腫出血、口腔異味等症狀,應及時就醫。

常見的口腔疾病還有齲病,即俗稱的“蛀牙”“蟲牙”。軒昆介紹,口腔內的細菌會黏附在牙齒表面,發酵口腔中的食物殘渣,釋放出酸性物質。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酸性物質會侵蝕牙齒,造成齲病。齲病早期,患者往往沒有明顯的感覺,但隨著齲洞逐漸擴大,可能會出現塞牙、敏感等症狀。如果任由齲病發展,侵犯到牙髓時,就會出現劇烈疼痛等症狀。牙齒破壞過大時,只能拔除。

“預防齲病的發生,最有效的方法是定期有規律地清除牙菌斑。建議大家每天早晚使用含氟牙膏,並用牙線清潔牙齒鄰面,增強牙齒抗齲能力;每年進行一次口腔健康檢查,及時發現口腔疾病。”軒昆説。

“維護口腔健康,從每天刷牙到定期口腔檢查,每一步都至關重要。”軒昆強調,“此外,我們還應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煙戒酒,並在進行肢體碰撞類運動時避免牙齒受到磕碰。”

來源:陜西日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守護口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