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

一粒種子托起“振興夢”

3月22日,位於西安市臨潼區雨金街道照渠村的西安市番茄研究所,一座座現代化大棚整齊排列,工人正忙著育苗。

“棚內的番茄苗株在不同區域有不同的‘身份號碼牌’。”研究所負責人趙軍賢正組織工人給幼苗掐花、苗床松土,細心照顧這些“寶貝”。

“我們研究所先後選育出粉果系列、紅果系列、櫻桃番茄系列等30多個品種,建立了番茄繁育制種基地。”每年的3月至7月,是趙軍賢最忙碌的時候,遴選種子、人工授粉、鑒定實驗,絲毫不敢停歇。

望著這些番茄苗,如果不是趙軍賢介紹,誰能想到這一株株番茄幼苗,飽含著臨潼區科技賦能農業發展的成果。

臨潼區番茄制種歷史悠久。全區現有番茄種子生産經營主體15家,主要分佈于櫟陽、雨金、徐楊、新市4個街道,番茄制種面積3000畝左右,年産番茄種子約3.5萬公斤,育成金棚、秦皇、西優、秦蔬、世佳、群興、毛粉、櫻桃等優質番茄品種46個。其中,粉果系列的制種量佔全國市場的45%以上。

為了把種子這個“晶片”牢牢攥在手中,臨潼區借助番茄制種産業優勢,聚焦種業研發前沿領域,謀劃並建成了佔地186畝、總投資3.67億元的秦創原總窗口臨潼番茄智慧谷創新協同基地及智慧化育繁推中心,推動番茄種業“産學研”“育繁推”深度融合。

隨著氣溫逐漸回升,位於臨潼區雨金街道的臨潼番茄智慧谷創新協同基地的智慧溫室大棚內,番茄進入了成熟期。

“目前,番茄陸續成熟,長勢很好。我們每天能採摘1000公斤左右,從早上8點開始,幾個大棚來回跑,採摘、打包,忙得飯都顧不上吃。”作為基地“工長”,村民崔紅英每天組織工友按照訂單有序採摘、裝箱。

“基地的工人都來自附近村子,固定工每個月收入近3000元,實現了上班、顧家兩不誤。”番茄從種植到採摘需要大量工人,這給崔紅英和當地群眾提供了穩定的就業機會,讓很多村民實現了“土地流轉賺租金、入園打工掙薪金”的增收夢想。

“我們的智慧大棚可自動收集生産管理數據,實現水肥管理、病蟲監測、溫濕度調控等全過程精準化管理。”臨潼番茄智慧谷創新協同基地工作人員鄧凱拿出手機打開APP,大棚內的溫度、光照、濕度、水肥等情況一覽無余,“我們上線了智慧化物聯網系統,不僅可以借助棚內各類感測器和管線實現營養液精準滴灌和濃度自動調整,還能實時監測棚內溫度、濕度、光照等數據,並遠端完成通風、控溫、灑水等操作。”

由於不打農藥,番茄從藤蔓上摘下來就能入口,加之色彩、果形不同,口味也各具特色,吸引上海等地的客商主動到府訂貨。

“我們主要種植普羅旺斯、千禧、青口蜜、迷戀等名特優番茄品種,主打精品銷售,平均每斤能賣到15元,而且供不應求。説它是‘金果果’一點都不為過。”鄧凱介紹,目前,臨潼番茄智慧谷創新協同基地已建成智慧化育苗溫室4224平方米,標準化生産溫室49座,其中13座已投入使用。

“臨潼番茄智慧谷創新協同基地項目是臨潼區依託番茄制種資源優勢打造的市級重點項目。”臨潼區農業農村局局長劉軍鵬介紹,臨潼區已建成番茄智慧化育繁推中心、番茄標準化生産示範基地,將配套建設倉儲、分揀、冷鏈等設施,完善“線上電商平臺+線下銷售網路”行銷體系,進一步打造番茄産供銷一體化全産業鏈。

“隨著産業不斷壯大、産業鏈不斷完善,番茄産業將在做優現代農業、促進群眾增收等方面發揮巨大作用。”劉軍鵬説,臨潼番茄智慧谷創新協同基地項目全部投産後,將按照“政府+高校+企業+村集體+農戶”的發展模式運營,為周邊群眾提供就業崗位200余個,帶動就業3000余人。

(原標題:一粒種子托起“振興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