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屆中國網路視聽大會—— 展現網路視聽行業新風向
第十一屆中國網路視聽大會(以下簡稱“大會”)日前在四川成都閉幕。本次大會以“極視聽·強賦能”為主題。在3月23日到3月30日的8天時間裏,2000余家業內企業和機構、5000余位行業代表等超過萬名嘉賓齊聚蓉城,參加開幕式、主論壇以及40余場主題論壇和相關活動,《中國網路視聽發展研究報告(2024)》《網路視聽行業“創精品、譜新篇”聯合宣言》、一系列産業政策、扶持計劃發佈,展現出網路視聽行業新風向。
市場規模可觀
在大會開幕前夕,《中國網路視聽發展研究報告(2024)》(以下簡稱“《報告》”)的發佈受到廣泛關注。這份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指導,中國網路視聽協會策劃編制,中國網際網路絡資訊中心CNNIC提供研究支援的《報告》,自2015年以來,已是第九次發佈,成為各界了解網路視聽行業發展態勢、研判未來趨勢的重要參考。
《報告》顯示,截至2023年12月,中國網路視聽用戶規模達10.74億,網路視聽“第一大網際網路應用”地位愈加穩固。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中國農村網路視聽用戶規模達到3.20億人,同比增長6.8%,增速遠高於同期城鎮用戶。網路視聽在推進鄉村全面振興走好“最後一公里”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除了用戶數量的增長,用戶使用時長、市場規模等數據也顯示出網路視聽行業的穩步發展。2023年,移動端網路視聽應用每人平均單日使用時長為187分鐘,超過3小時;包括長視頻、短視頻、直播、音頻等領域在內的網路視聽行業市場規模首次突破萬億元,達11524.81億元,以網路視聽業務為主營業務的存續企業共有66萬餘家。截至2023年12月,全網短視頻賬號總數達15.5億個,職業主播數量已達1508萬人,主要短視頻平臺日均短視頻更新量近8000萬,日直播場次超過350萬場。
中國網路視聽節目服務協會副秘書長、短視頻和直播工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周結表示,龐大的從業者體量、可觀的市場規模,推動網路視聽成為數字經濟新質生産力的重要力量。
從內容層面來看,網路視聽産品是大眾“文娛大餐”的重要供給。2023年度上線長視頻作品1.7萬餘部,主要長視頻平臺作品存量達12萬餘部;重點網路微短劇上線量翻倍,微短劇用戶黏性快速增長,四成用戶經常看、三成用戶曾付費;網路視聽精品頻出,2023年上線主旋律類長視頻作品播放量達515.34億次;網路視聽通過各類內容形態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已成為傳統文化“兩創”的主要力量。
“量”穩的背後,是“質”的提升。雲合數據、兩比特科技創始人李雪琳結合相關數據進行了分析:2023年長視頻平臺上線新劇數量較前兩年略有下降,但新劇的播放總量仍維持在3000億以上,體現出長視頻平臺運營效率的提高;以每年Top50新劇熱播期過後的播放數據來看,2018年以來,新劇的“黏性”逐年增長,“長尾”表現更佳,這表明劇集內容水準、故事品質正不斷提升。
《報告》還指出,短視頻和直播拉動消費效應明顯。71.2%的用戶因觀看短視頻/直播購買過商品,44.4%的用戶經常收看旅遊/風景類短視頻,27.9%的用戶會因為看短視頻/直播去某地旅遊。
精品佳作頻出
如果要從本屆大會中找到網路視聽行業內容形態的發展新趨勢,各個微短劇相關主題論壇會場入口密集的人流也許能給出些許答案。
據統計,去年,在國家廣電總局“重點網路影視劇資訊備案系統”中通過登記並進行上線備案的微短劇共557部,12630集,全年共上線重點網路微短劇384部,較2022年的172部增加了1倍多。
作品數量、用戶規模和播放數據的快速增長反映出微短劇市場的火熱。面對“熱”市場,“打造精品”正成為各方推動微短劇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共識。正如國家廣電總局網路視聽節目管理司司長馮勝勇所説,推動微短劇高品質創新性發展,需要不斷提升微短劇的文化和審美內涵。
2023年騰訊視頻微短劇的用戶規模突破2.3億,2023年上新的微短劇中有3部作品分賬票房突破2000萬元,6部作品破千萬元,頭部作品分賬票房超千萬元成為常態。騰訊線上視頻平臺運營部副總經理李啦介紹:“2023年我們發佈了‘少年氣、煙火氣、新鮮氣’三大內容方向,鼓勵內容創作要傳遞正向價值,以新鮮內容、創新題材獲得用戶的喜愛與認可。未來,騰訊視頻將堅持‘藝術+技術’戰略的長期投入,持續打造多元優質內容生態。”
快手去年推出了《拜託啦奶奶》《九兒》《花開浪漫時》等一系列現實主義題材微短劇,其中,《拜託啦奶奶》讓人通過祖孫之間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看到滿滿溫情,引發觀眾共鳴,全網累計播放量超過10億。“微短劇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本質上還是要回歸到內容創作。”快手文娛事業部劇情業務中心負責人于軻認為,平臺有責任引導創作者生産有故事質感和文化內涵的高品質內容。
2024春節檔,抖音上線的《大過年的》《超越吧!阿娟》《我的歸途有風》等一批熱播精品微短劇中,有8部播放量過億,不少用戶把追微短劇當成了一種新年俗。在抖音集團副總裁、總編輯張輔評看來,變化的是表現形式,不變的是大家對好故事的追求,對主流價值的追求。
今年1月,國家廣電總局發佈“跟著微短劇去旅行”創作計劃,提出2024年要創作播出100部“跟著微短劇去旅行”主題優秀微短劇。在本次大會的開幕式上,“跟著微短劇去旅行”文旅—廣電合作正式啟動。多位專家學者、影視機構代表也圍繞相關案例,共話“微短劇+文旅”的發展邏輯和美好前景。
春節期間在抖音播放量近2億的微短劇《我的歸途有風》,通過展示四川樂山的非遺美食文化,吸引網友前往樂山打卡,體現了微短劇帶動文旅發展的獨特價值。該劇製作方、華策影視北京事業群執行總裁張灼總結了打造精品文旅劇的四大要素:情緒共鳴、話題共振、角色共情和細節考究。
“‘微短劇+文旅’是一個可持續的風口。”點眾科技執行總裁李江認為,從需求層面看,文旅推介需要一個個好故事來承載當地文化,並通過文旅融合助力地方經濟發展;從供給層面看,“多、快、好、省”的特點賦予了微短劇獨特的競爭優勢。
在中國傳媒大學網路視頻研究中心研究部主任周逵看來,文旅傳播已經從過去“以景點為中心”轉向“以人和事件為中心”,“微短劇+文旅”的模式不僅為地方文旅拓寬了增長空間,也為微短劇産業的未來開創了一個展現其創意和技術實力的平臺。
當然,與文旅融合的不僅有微短劇,從山東淄博到黑龍江哈爾濱,再到甘肅天水,地方文旅的接連“出圈”離不開短視頻、直播、微短劇等內容形式在各環節、各時間節點的共同助力。無憂傳媒集團首席戰略官劉甜表示,短視頻內容行銷對於城市宣介、形象推廣非常重要,現代文旅産業必須錨定差異化IP,利用社交媒體構建高品質內容行銷“新打法”。
科技賦能創作
科技賦能也是本屆大會上嘉賓們重點關注的議題之一。40余場主題論壇和發佈活動中,有9場技術主題活動,邀請頭部視聽平臺和技術企業負責人,展示新的技術應用成果,集中探討技術引領下的內容生産和産業發展。
談及AI在影視工業中的應用,阿裏大文娛CTO鄭勇表示,隨著技術應用“最後一公里”的突破,將出現一套基於AI的全新影視製作流程。他介紹:“通過優化AI演算法,優酷讓虛擬拍攝的現場調試時間從2小時縮短至20分鐘。多場景的快速搭建、切換,也讓虛拍場次的拍攝效率提升35%以上。”
英國籍虛擬拍攝專家、XR NADER虛擬産品創始人納德·阿布拉希米(Nader Ebrahimi)表示,虛擬拍攝能將實景與數字場景完美融合,越來越多人看重將虛擬拍攝融入電影和電視劇的製作中。中國在全球虛擬拍攝領域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促進了電影製作技術的發展。
從文生視頻大模型Sora的橫空出世到國內的“百模(AI大模型)大戰”,隨著AIGC技術的迅速發展,重點視聽平臺、行業機構紛紛入局,由AI生成的網路視聽産品越來越多。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大會1分30秒的一鏡到底式宣傳片,也正是由AI生成。
360集團創始人周鴻祎以“數字人”形象出席了本次大會。他表示,2024年將是大模型場景應用元年,大模型爆髮式發展後,網路視聽行業將會是最先受益的行業之一。
前不久,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依託“央視聽媒體大模型”推出了中國首部文生視頻AI系列動畫片《韆鞦詩頌》,目前相關微網志話題閱讀量已經突破9200萬人次,並在國外十余家主流媒體播出。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上海總站技術部副牽頭人陳格平介紹,“央視聽媒體大模型”深入了解詩詞背後的歷史背景和內涵,創建具有中華文化特色的訓練數據集,確保了服飾、建築、道具等細節的真實性,學習、掌握了符合國風審美的生成規律。
大會期間舉辦的新技術與精品節目展,也向觀眾實地展現了AIGC、智慧分發、虛擬製作等視聽領域前沿技術的應用場景。
在芒果TV展區,利用技術搭建的數字文博大平臺“AIGC珍寶館”,實現文物解析與用戶二次創作一體化;前不久剛剛在綜藝節目《我們仨》中正式亮相的AI導演“愛芒”不僅能完成小説及劇本結構化拆解、基於AI進行選角和一鍵定粧,還能融合嘉賓與節目特點設計綜藝互動環節,豐富節目創意。
停放在會場外的優酷影視製作車,吸引了眾多與會嘉賓和影視行業從業者駐足圍觀。據介紹,該車提供了影視製作全流程解決方案,主創人員通過導演區的“監看墻”,可以實現跨地區遠端監看和指揮調度;製作區的後期機房可以支援調色、現場剪輯等製作人員同時工作,獨有的移動私有雲計算伺服器和GPU計算池,能夠滿足特效預合成及AI預演的圖形渲染和實時計算所需的算力,輔助導演實時規劃拍攝計劃,從而大大提升劇組拍攝效率。
新科技帶動影視工業軟硬體同步升級,不僅拓展了視聽産品生産的想像空間,也為網路視聽行業帶來了品質與效率的雙重提升。
全品類齊“出海”
當前,網路視聽産品不僅在國內飛速發展,在海外同樣也取得了亮眼的成績。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世界傳媒中心秘書長、研究員冷凇表示,過去,中國視聽産品“出海”以劇為主,現在則是劇、綜、紀錄片、短視頻、微短劇,全品類、全覆蓋、全圈層的全面出擊。
騰訊線上視頻副總裁韓志傑介紹,騰訊視頻國際版“WeTV”擁有超4萬小時的線上內容,海外總下載量超2億次。在國産劇、國漫翻譯“出海”的同時,騰訊視頻也深耕本土化製作,電視劇《斷了線的風箏》在印尼上線後帶動了“WeTV”下載量迅速增長,今年初上線的綜藝《創造營亞洲》在泰國也收穫了良好的播出和招商數據。
中俄合拍系列紀錄片《這裡是中國》由北京中視雅韻文化傳播中心與俄羅斯RT電視臺聯合策劃打造,已經播出的4季總收看人次達26億。北京中視雅韻文化傳播中心副總裁曲寧分享了《這裡是中國》的“出海”經驗——借船出海、本土化製作和立體交叉推廣。
談及“出海”,微短劇仍然是一個繞不開的熱門話題。數據顯示,2023年底,中國短劇在海外短劇市場的份額超過80%。“出海”微短劇近一年的收入累計達1.7億美元,其中楓葉互動(Crazy Maple Studio)旗下微短劇APP ReelShort貢獻了48%的收入。
“楓葉互動用六七年的時間打造了一個融合網文、遊戲、短劇多種形式的産品矩陣。”楓葉互動北京公司總經理南亞鵬介紹,楓葉互動旗下微短劇平臺在去年第四季度分別階段性登頂了美國相關應用市場榜單。據介紹,在微短劇“出海”過程中,楓葉互動會先通過網文、遊戲等形式,驗證故事傳播效果,然後再投入精力,將故事拍成1分鐘的微短劇,進行影視傳播。
“中國微短劇正成為一個全球文化現象。”點眾科技海外業務負責人吳克雷表示,點眾積極開展海外本土化的微短劇創作,在美國洛杉磯設立工作室,和好萊塢團隊合作,基於中國的劇本,借助海外編劇、導演、演員,打造中國內核、海外語境的原創作品,以獲得海外用戶的喜愛。“2024年我們計劃製作100部融入中國文化和中國元素的微短劇作品,助力中國文化‘走出去’。”吳克雷説。
動畫片的國際傳播情況也受到了與會者的關注。在“動漫IP全球傳播論壇”上,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展研究中心發佈了《中國動畫國際傳播報告(2023)》。該報告顯示,動畫已成為中國視聽出口重要形態,2023年電視動畫出口時長佔中國出口節目總時長的12.15%。全年出口額前十的企業中,有9個為民營動畫製作企業,中國動畫正以全産業鏈的形態進入國際市場。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第十一屆中國網路視聽大會—— 展現網路視聽行業新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