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醫聯動”讓群眾就醫享實惠
3月27日,家住渭南市大荔縣雙泉鎮的患者邢女士來到大荔縣醫院進行術後換藥和復查。就在上周,邢女士由於甲狀腺乳頭狀癌在縣醫院進行了手術治療,為她主刀的是來自陜西省人民醫院腫瘤外科的醫生韓煒。
“省上大醫院的專家在‘家門口’坐診,咱老百姓看病方便多了,以二級醫院的費用享受著三級醫院專家的服務,路費也省下不少。”邢女士説。
邢女士所在的雙泉鎮離大荔縣城1個小時車程,離渭南市區和西安市更遠。為了讓更多像邢女士這樣的基層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優質高效的醫療服務,大荔縣醫院積極開展“六院聯創”工作,與陜西省人民醫院、空軍軍醫大學唐都醫院等知名三甲醫院建立醫聯體協作關係是聯創工作的重要抓手之一。
大荔縣的努力與探索正是渭南市市縣兩級緊扣自身實際,推動醫保、醫療、醫藥“三醫聯動”改革、協同發展的一個縮影。聚焦優質醫療資源擴容與均衡佈局,渭南市推行“六院聯創”、“行走的醫院”建設、醫保服務深化優化等創新舉措,著力破解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
“六院聯創”
推動公立醫院高品質發展
“‘六院聯創’就是希望通過打造平安醫院、品質醫院、滿意醫院、智慧醫院、健康醫院、節約型醫院,探索提升醫療服務能力新模式,全方位、全週期保障群眾身體健康。”大荔縣醫院院長張輝説。
以“品質醫院”建設為例,大荔縣醫院注重業務協作和人才培養,不斷強化新技術、新業務的引進和推廣,加強與省人民醫院、唐都醫院的醫聯體協作關係,並與多家醫院建立了腫瘤、骨科、消化等專科聯盟,每年應用推廣新技術、新業務10余項。同時,與北京世紀壇醫院、北京清華長庚醫院開展合作,聘請5名教授為“首席專家”“特聘專家”,加強特色科室建設和人才帶教培養。
來自陜西省人民醫院神經內科的副主任醫師張欣已經是第二次來大荔縣醫院工作了,這次她將在這裡工作半年。張欣自3月1日到大荔縣以來,門診、帶教查房、業務培訓、下鄉義診,工作排得滿滿噹噹。
“我將利用好這半年時間,提升科室神經系統常見病、疑難及危重病的規範化診療水準,服務大荔患者。同時,助力大荔縣醫院卒中門診建設和眩暈學科建設,開展科普宣教活動,提升當地群眾健康意識。”張欣説。
在“滿意醫院”建設方面,大荔縣醫院也全面發力,推行有溫度的優質護理服務、出院隨訪延伸服務、志願者服務等,著力提升群眾滿意度。第三方機構調查顯示,2023年,該院門診患者滿意率為99.54%,在渭南市排名第一;住院患者滿意率為98.59%,在渭南市排名第三。
去年7月起,大荔縣醫院在渭南市率先開設了夜間門診,工作日期間,內科、外科、婦科、兒科、骨科等科室將門診時間延長至20時,並通過縣城內廣告大屏、醫院公眾號等渠道宣傳推廣夜間門診。開診以來,夜間門診的門診量已接近1萬人次,極大方便了學生和上班族看病就醫。
自渭南市“六院聯創”工作開展以來,全市醫療機構服務水準顯著提升,社會滿意度不斷提高。胸痛、卒中、創傷、危重孕産婦救治、危重兒童和新生兒救治等急診急救“五大中心”建設實現市域全覆蓋;蒲城縣醫院、渭南市第二醫院、富平縣醫院創建為三級醫院;全市共創建省級臨床重點專科4個、省級建設專科6個、陜西省第一批縣級臨床專科13個。
“行走的醫院”
把健康送到村民家
“姬大夫的‘百寶箱’為我解決了大問題,不僅能做檢查,還能直接聯繫北京的專家給我看病。”3月26日,渭南市澄城縣城關街道鎮基村村民楊大爺説。
83歲的楊大爺患有慢性肺源性心臟病,一直在吃藥調理。前段時間,楊大爺出現了面部、雙下肢水腫以及氣短、心悸等症狀,家屬趕緊聯繫了村醫姬永軍。
姬永軍背起全科醫生助診包到府為楊大爺進行了血常規、心電圖等檢查,並通過線上遠端門診平臺為其預約了北京安貞醫院的專家號。專家通過視頻對楊大爺進行了“面對面”診斷,並結合檢查結果為其調整了用藥。很快,楊大爺的病情就有所好轉。
讓楊大爺這樣的基層患者受益的正是澄城縣實施的“行走的醫院”項目。“楊大爺説的‘百寶箱’是縣上為我們配備的智慧化全科醫生助診包,可開展20項血液檢驗、11項尿常規檢驗、心電圖檢查、超聲檢查等項目,方便我們送醫到府、入戶篩查。項目還配備了‘網際網路+醫療’平臺,整合專家資源及各級醫療機構建立醫療聯合體。我們可根據患者情況連線縣醫院醫生或者預約北京、西安等三甲醫院的專家進行線上問診。”姬永軍説。
據了解,“行走的醫院”項目實施以來,澄城縣在縣醫院和18家鄉鎮衛生院設立了遠端門診中心,為100個村衛生室配備了助診包,並開展了業務培訓與技術指導。
“我們以縣醫院為樞紐,對內連接縣級重點臨床專科和骨幹醫務人員,對外連接北京、西安等地知名醫療機構。老百姓看病化驗檢測和掛號都是免費的,節約了就醫經濟成本和時間成本。同時,借助‘網際網路+醫療’平臺,我們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助力實現‘大病不出縣、小病不出村’。”澄城縣衛生健康局黨委副書記位曉華説。
截至今年3月,澄城縣“行走的醫院”共開展遠端助診5574診次,其中北京世紀壇醫院、解放軍總醫院、唐都醫院等專家助診4737診次,為群眾免費開展心電圖、B超、尿常規、血壓、血糖等檢查14981次,項目運作效果良好,受到了群眾歡迎。項目入選了國家衛生健康委《緊密型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建設典型案例(2023)》。
“去年以來,渭南市全面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累計建成緊密型縣域醫共體31個,實現了縣級全覆蓋,縣域就診率穩定在90%以上。同時,不斷推動鄉鎮衛生院全面發展,4所鎮衛生院納入二級醫院管理,鄉鎮居民對基層醫療機構的信任度穩步提升。”渭南市衛生健康委黨組書記張榮崗説。
健全便民服務體系
打造十分鐘服務圈
“我一直患有頸椎病,嚴重時胳膊疼得抬不起來。中醫針灸治療挺管用的,但是以前醫保不能報銷,只能自費。去年開始,中醫針灸治療納入門診報銷範圍,我的負擔減輕了不少。”3月26日,剛剛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做完針灸治療的居民黃阿姨告訴記者。
“2023年1月以來,我們優化醫保政策,在全省率先將中風、面癱、腰痛、頸椎病、肩周炎納入門診報銷範圍,讓參保群眾‘小病不用忍、慢病不用拖、大病不用怕’。”渭南市醫保局宣傳辦公室主任劉哲説。
據介紹,上述病種納入醫保報銷後沒有設置門檻費,患者可憑初次就診時辦理的“治療直通卡”直接完成醫保報銷,參保居民可以報銷60%,極大方便了患者就醫。
劉哲告訴記者,除了逐步擴大群眾看病報銷範圍,去年以來,渭南市還整合市本級、臨渭區、渭南高新區醫保經辦業務,在全省率先實現主城區醫保業務同城通辦,市直參保職工、臨渭區及渭南高新區參保群眾可在主城區醫保窗口無差別辦理醫保業務查詢、轉診轉院及異地就醫備案等22項高頻業務。
渭南市建立了第一批9個“醫保便民服務驛站”,工作人員定期在各個驛站提供醫保報銷、慢性病申請鑒定、特藥申請等服務;定期邀請相關醫療專家駐站開展診療服務,打造渭南醫保十分鐘服務圈。
同時,渭南市做好藥品耗材集採和結余留用工作。完成了國家組織的1至8批和省際聯盟組織的1至5批藥品集採、國家組織的和省際聯盟組織的共計9類耗材集採,撥付國家組織的1至2批藥品結余留用資金470.57萬元。積極將醫療機構製劑納入醫保範圍,初審通過了傷科接骨膠囊、復方薄荷腦滴鼻劑等28種中藥製劑和化學製劑。
“全省‘三個年’活動開展以來,我們不斷錘鍊作風,營造敢闖敢幹敢首創的幹事氛圍,完善了‘不論城鄉,基本醫保全覆蓋;不論長幼,生命週期全保障;不論何方,異地醫保全護航’的醫療保障體系,努力讓群眾享受更多的醫保實惠。”渭南市醫療保障局黨組書記、局長盧林説。
來源:陜西日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三醫聯動”讓群眾就醫享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