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數

曾經“華夏第一高樓”重裝“智慧芯”

近日,中建三局深圳國貿大廈數字運維管理平臺正式上線。深圳國貿大廈高160.5米,于1982年4月破土動工,創造了“三天一層樓”的“深圳速度”。該大廈是我國最早建成的綜合性超高層樓宇,建成時被譽為“華夏第一高樓”。

“如今,我們正為深圳國貿大廈量身定制數字改造方案,使其完成一次脫胎換骨的重生。”中建三局項目負責人黃根介紹,團隊將聚焦可視化管理,以數據為基礎、以演算法為支撐、以場景為導向,為大廈重裝“智慧芯”。

在深圳國貿大廈施工中,中建三局創新採用當時國內尚無先例的大面積內外筒同步液壓滑模施工技術,大大加快了施工進度。從最初7天一個結構層,到6天一層、5天一層、4天一層,再到30天連上10層,深圳國貿大廈“三天一層樓”的建設速度由此誕生。

如今,走在深圳國貿大廈內部,智慧大屏上顯示著大樓的實時減碳成果,空調機房在智慧調度演算法的支援下高效運作,管理人員只需一塊平板,就能完成對整座大樓的巡檢任務……

為更好地給大廈“巡診把脈”,提升數字改造與日常監測的效率,在只有手繪藍圖的情況下,項目團隊利用光學文字識別(OCR)+AI畫圖技術對大廈進行了數字化重構,完成了高精度1:1數字孿生場景搭建,讓全息影像的數據模型躍然雲端。

據悉,該數字模型包含建築外觀、項目地形、大樓A座和B座內部結構以及配套設施的場景還原,並支援拆解、分層。通過IOT數據融合打通,該數字模型實現了數字化、資訊化管控手段靶向治理。

“細節清晰了,‘對症下藥’便有了依據。”黃根説道,“這不僅為我們完成更深層的數字改造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大廈管理人員查詢相關資訊也更加直觀方便。”

項目團隊在更新了國貿大廈老舊設備後,還對設備進行了系統整合,為大廈的運維繫統增添了預測預警和智慧應急管理等功能。從此,大廈運維告別了耗能且不穩定的空調系統,迎來了變頻升級和AI節能數控系統,整體效率大幅提升。

針對人工巡檢效率低、成本高的痛點,項目團隊以AI無人巡檢替代人工巡檢,形成了7×24的全天候“守護”。基於大數據的設備故障診斷替代了人工判斷,建築的日常運轉從經驗維護走向智慧維護,系列“智慧管家”的舉措讓運維效率提升了30%,大幅降低人工成本。

“在智慧能源管理系統開發中,為提高能源監測精準度,我們在平臺聯動了所有動力設備的動態碳排放因子,對建築碳排放進行自動採集,並對各項設備設立能耗定額標準。”黃根告訴記者,“這便於精細化控制各樓層動態能源使用,從而實現建築碳排監測、核算、報告全過程管理。”

據測算,該平臺可讓大廈整體綜合能源成本降低15%。黃根介紹:“基於對深圳國貿大廈的整體碳排放系統實踐,我們正在參編行業內首部團標《建築低碳施工技術標準》。”

中建三局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陳珍敏表示,企業將傳承弘揚“深圳速度”蘊含的精神,進一步創新發展模式,充分發揮全産業鏈優勢,積極搶佔建築科技制高點。

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曾經“華夏第一高樓”重裝“智慧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