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聲“不響”背後的回音
《繁花》又響了!昨晚,美琪大戲院座無虛席,這座歷史悠久的劇場迎來了舞臺劇《繁花》百場紀念第一季的演出。昨天起至4月14日,《繁花》第一、二季將在申城連演,在舞臺上成就今春的“繁花迷人眼”。28分鐘票房破100萬元、3小時票房過200萬元、八場演出後再加兩場,第一季紀念演出可以説創造了一則“票房神話”。今年年初,電視劇《繁花》風頭一時無兩,無論是金宇澄筆下的呢喃私語,還是王家衛劇中時代的大開大闔,都讓這聲“不響”在城市之中久久迴響。
對於舞臺劇《繁花》來説,百場紀念演出是又一個起點。“原著深厚的文學性讓我們看到繁花宇宙的可能。”導演馬俊豐透露,舞臺劇《繁花》第三季目前已經在籌備中,預計將於明年問世。城市的顏色深深淺淺,人生的故事有起有落,“透過《繁花》來看上海,會發現這座城市更大更包容”。
每一輪乃至每一場都在不斷修改和提升
剛在後臺見到面,馬俊豐就迫不及待地帶記者穿過觀眾席,來到美琪大戲院的右側大廳。為了這輪演出,劇組特別打造了一處小型展覽,馬俊豐經年購入的15版《繁花》原著在此展出。《繁花》首發的《收穫》長篇專號2012年秋冬卷、2018年人民文學出版社的“新中國70年70部小説典藏版”、他托朋友特地從日本書店帶回的日語版……而這只是他收藏的一部分。
“我是一個超級書粉。”馬俊豐和《繁花》的緣分早于舞臺劇。2013年夏天,馬俊豐讀到了金宇澄的創作。彼時,生活在上海的他仍舊認為自己是個不折不扣的異鄉人,他不回避當初並不十分舒適的“體感”,人與人保持的安全距離,界限分明的行事邏輯,一度讓這個北方小夥有些困惑。“直到我讀到了《繁花》,所有的問題迎刃而解。”如今他會用“清爽”來形容上海人之間的交往,“我在思考,這或許源於從前上海人一起住在石庫門裏自然而然形成的分寸感”。
2018年上演以來,舞臺劇《繁花》6年間已經累計進行了14輪演出,從上海到杭州,從北京到香港,均收穫了熱烈反響。馬俊豐坦言,當時的心情是忐忑不安的,“非常艱難,我們跟觀眾一樣,對這部作品有很大的期待,但也有很大的戒心”。滬語演話劇行不行得通、原著鬆散的故事線如何用戲劇結構串聯都是未知數,好在每一輪乃至每一場不斷進行的修改和提升,讓這片疑雲很快就散去,目前兩季演出在評分網站上均維持著超過8.0的高分。
第一輪演出,許久未見的上海朋友和馬俊豐在美琪大戲院的樓梯下偶遇,對他説:“謝謝你把上海展現得這麼動人。”“我想,這應該是對這部作品最大的肯定。”馬俊豐説。
模糊了工作和生活邊界,劇組是個大家庭
“粧畫好?”“飯切好了?”……在舞臺劇《繁花》劇組的化粧室,演員們習慣用上海話交流,熟稔的語氣語調傳來,讓人有些恍惚,這似乎是在一個尋常生活裏的上海大家庭。“《繁花》是唯一一部被我逐漸模糊了工作和生活邊界的作品,我和演員們私下見面,聊天的主題常常是戲。”馬俊豐説,“而在排練廳,我們會不由自主地談論起生活,《繁花》就是這麼一部和生活休戚相關的作品。”
六年時間,説長也短,説短也長。對於演員來説,他們對角色的感悟也悄無聲息地發生了變化。本輪演出,“初代阿寶”金珈回歸。時隔六年,他對《繁花》標誌性的“不響”多了一層理解。“第一次接觸時,確實不知道怎麼去演繹這兩個字。”他對記者説,隨著自己閱歷的積累,如今再回到舞臺上,自然而然地能夠理解到阿寶選擇沉默的心境。“‘不響’最大呀!”被問到“阿寶”最大的人物魅力,飾演“汪小姐”的王怡脫口而出。陪伴作品六年的她與《繁花》一起成長,也在這期間成為一位母親,“起初我和許多觀眾一樣,對‘汪小姐’的心態有些困惑,但現在漸漸感受到,她的‘響’和大大咧咧,是一個女孩對當下環境和關係的應對方式”。
來源:文匯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第100聲“不響”背後的回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