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聞

弘揚兵團精神 品味兵團味道丨發展特色養殖 帶領群眾走上致富“鹿”

引語:70年來,兵團人櫛風沐雨、紮根邊疆,向沙漠要綠洲、讓戈壁産碩果,創造了“人進沙退”的人間奇跡。為深入挖掘兵團特色文化、打造兵團特色網宣品牌,即日起,中國網絲路中國頻道推出“弘揚兵團精神 品味兵團味道”系列主題報道,充分挖掘展示70年來兵團各項事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

特色養殖如何帶領群眾走上致富“鹿”?一起走進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第二師鐵門關市塔裏木墾區尋找答案。

隨著兵團農業生産水準不斷提高,昔日新疆沙漠邊緣、邊境一線的兵團墾區,早已成為現代農業建設的“三大示範基地”。

農業是兵團經濟的重要支柱。從2008年3月“和田玉棗”獲得兵團第一個農産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開始,截至目前,兵團已有38個品牌獲得地理標誌農産品認證,98個品牌獲得綠色食品認證,越來越多的兵團農業品牌獲得國家級認定認可。

作為國家地理標誌農産品之一,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第二師鐵門關市的塔裏木墾區馬鹿已經成為帶動職工群眾增收的新引擎。

圖片1

據了解,新疆的馬鹿品種分為阿爾泰馬鹿、天山馬鹿、塔裏木馬鹿。塔裏木馬鹿因其世代繁衍生息于塔裏木盆地而得名。隨著塔裏木河流域生態系統的不斷修復完善,塔裏木馬鹿的野外種群數量已恢復到幾千隻。

塔裏木馬鹿因耐受力強、食性廣、繁殖力高,茸的外形、品質、藥效都高於其他鹿類,被中國農業科學院特産研究所譽為“中國茸鹿之花”。

多年來,第二師鐵門關市對野生塔裏木馬鹿進行人工馴化,培育成以産茸為目的馬鹿新品種,在提高當地經濟效益的同時,造福人類。塔裏木墾區經過半個世紀對野生馬鹿的保護性開發利用,已建成全國最大的馬鹿馴養繁育基地,成為國家高效特色農業示範區項目之一。

三十一團近年來充分依靠資源優勢,圍繞“做優一産、做大二産、做活三産”的發展思路,以馬鹿養殖繁育為主,持續探索精深加工技術,把更多優質鹿産品推向市場,走出了一條新的致富“鹿”。除了馬鹿養殖外,三十一團還依託兵團畜牧養殖項目打造了集特色養殖、電商銷售、旅遊文創等多功能于一體的馬鹿文化産業園,跑出了“文旅融合”加速度。

圖片2

在三十一團馬鹿文化産業園,一隻只馬鹿模型活靈活現,宣傳牌上記錄著三十一團塔裏木馬鹿的養殖歷史,鹿茸、鹿鞭、鹿血酒等各類農特産品和馬鹿手工製品擺放整齊。三十一團通過“以牧促工、以工帶旅、以旅助牧”的融合發展模式,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新支點、增添新動能,職工群眾的“錢袋子”鼓了起來。目前團場共有1871頭馬鹿,從事養殖馬鹿的生産經營戶共有11家,帶動就業100余人,戶均收入達到10萬元。

三十四團通過“引才引智”的舉措助力畜牧業發展,與中國農業科學院特産研究所合作,進行塔裏木馬鹿品種的培育項目科研工作。“我們與三十四團合作的目的是收集塔裏木馬鹿鹿茸的茸重、茸尺、體重、體尺等數據,並採集馬鹿血液提取DNA,通過全基因組關聯分析和基因組選擇的方法,培育高産的塔裏木馬鹿。”中國農業科學院特産研究所博士楊蘇坤説。

圖片3

近年來,三十四團充分推廣應用馬鹿的雜交、選育、繁育等新技術,農業發展服務中心技術人員全年跟蹤,科學指導母鹿産仔、配種繁育、鹿茸生産收穫等各個環節,嚴格對每頭馬鹿進行疫苗接種、檢測,從源頭上保證馬鹿的優質生産和鹿茸品質。

經過二師幾代塔裏木馬鹿養殖人的不懈努力,塔裏木墾區的三十一團、三十三團、三十四團,從馬鹿養殖高投入、重科技,到鹿産品開發,再到“馬鹿+文化”新模式,讓塔裏木馬鹿發展步入了新階段。(李惠茹 石進玉)

來源:中國網  責任編輯:鄒鈺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