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

三朵“梅花”齊聚申城福地

“上海是黃梅戲名副其實的福地,觀眾認可度高、反饋良好,我們派齣劇院最強陣容來到這裡,希望為推進長三角文化一體化貢獻自己的力量。”安徽省黃梅戲劇院副院長何雲説。昨天,該劇院宣佈,2024年全國巡演將從上海出發,率先在長三角多地演出,而後陸續前往北京、廣州、深圳、天津,並將赴港澳地區進行交流演出。

據透露,4月2日—5日,袁媛、孫娟、何雲三位“梅花獎”演員將於中國大戲院帶來《天仙配》《女駙馬》《紅樓夢》三部經典劇目。同時,一批黃梅戲後起之秀將與名家同臺飆戲,展示劇種接力有序的活力傳承。

何雲將此次演出稱為一次“感恩之旅”。選擇上海作為巡演起點,因為黃梅戲和上海之間深厚的緣分。1953年安徽省黃梅戲劇院成立,次年由劇院改編創作的《天仙配》就來到上海參加華東戲曲觀摩演出大會,獲得多項大獎,從上海一路轟動至全國,主演嚴鳳英成為全國皆知的角兒。黃梅戲首登銀幕也與上海密切相關,1956年,由上海電影製片廠拍攝的電影版《天仙配》問世,作品取得巨大反響,聲名遠揚海外。借助上海這個戲劇大碼頭,黃梅戲走出了安徽和湖北,成為中國五大劇種之一。

開始巡演前,劇院做了一次調研,收集戲迷最希望看的劇目,《天仙配》與《女駙馬》兩齣看家戲依舊受到熱捧。經典不僅在藝術上歷久彌新,也見證了一代代演員從青澀到成熟的過程。據了解,目前《天仙配》《女駙馬》已經有90後和00後挑大梁的青春版,《紅樓夢》青春版也在籌備中。

4月2日,安徽省黃梅戲劇院第四代“七仙女”袁媛將打頭陣,唱響家喻戶曉的“樹上的鳥兒成雙對”。17歲以專業第一名的成績考進劇院後,袁媛得到黃梅戲“五朵金花”之一吳亞玲的口傳心授,也從老師那裏傳承了《天仙配》。作為一部經典劇目,《天仙配》結構完整、情節緊湊,唱詞兼具戲劇性和文學性,體現了勞動人民淳樸的善惡觀念、寄託著老百姓的美好期望。

在經年累月的演出中,袁媛對經典也有了自己的理解,“除了要傳承老一輩的表演技巧外,青年演員也要自我深耕”。為了讓觀眾直觀地感受到七仙女鮮明的性格特點和情緒變化,她在表演中突出演唱和唸白的抑揚頓挫、輕重緩急,讓台下跟著角色一起投入到劇情中。琢磨戲是一名優秀演員的必修課,《天仙配》中“分別”一場的開頭,董永和七仙女歸家途中在初遇時的老槐樹下歇腳,袁媛和對戲的趙章偉商量,董永要先用外衣的袖子拂去石頭上的灰塵再讓七仙女坐下。一個小小的動作,便能自然展現出兩人細膩真摯的感情,“只有上千遍的打磨,一點一滴的持續積累,才能在舞臺上得心應手”。

因為動聽的唱腔和真實活潑的表演,黃梅戲是一個頗有觀眾緣的劇種。在短視頻平臺,黃梅戲的點擊量在各個劇種中位列前位。在傳承經典之外,劇院近年來還先後創排了《共産黨宣言》《青春作伴》《鳳舞黟山》《百鳥朝鳳》等一批現實題材作品。今年七夕節,劇院計劃帶來新作黃梅戲音舞劇《鵲橋仙》,新穎的樣式將更貼合當下觀眾的審美和舞臺潮流。

來源:文匯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三朵“梅花”齊聚申城福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