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敲開“致富門”
村民收穫天麻。(駐村工作隊供圖)
“快看,這窩天麻好,長得又多又大!”這幾天,藍田縣輞川鎮核桃溝村天麻種植基地十分熱鬧,村民們站在田壟上,挖開鬆散的泥土和木材,忙著采收經過近兩年孕育而成的天麻。一旁的竹筐裏,成堆的天麻個個均勻飽滿、外形喜人。看著手裏品質上佳的天麻,村民們樂得合不攏嘴,豎起大拇指: “咱們工作隊和村幹部,就是有眼光、有辦法!”
為了村民增收 天麻種植提上日程
2021年底的核桃溝村,雖然已經有了光伏發電和中蜂養殖産業,但村子的土地要麼撂荒,要麼種的是黃豆、玉米等普通農作物。看著眼前的場景,碑林區駐藍田縣輞川鎮核桃溝村第一書記、工作隊隊長王東鴻發了愁: “種啥合適呢?”
村裏年輕人都外出務工了,留守的弱勞、半勞、婦孺居多,勞動力稟賦“先天不足”,有沒有那種既能解決這些剩餘勞動力,又能讓村民增收的方法?一番打聽之下,駐村工作隊有了初步想法。
核桃溝村地處秦嶺北麓,森林覆蓋率高,菖蒲、天麻、五味子等野生中藥材不少,村民歷來也有不少種植中藥材的,其中,最受歡迎的就是天麻了。天麻不需要大量人力投入,管理成本低,經濟效益較高,市場需求量大,還有成百上千年的種植基礎,且村子周圍沒有規模種植的潛在競爭者,如果村裏真能種,那再合適不過了。
思考了幾天,駐村工作隊就打定了主意,經過和村幹部商議,第一時間聯繫中藥材種植技術人員前來實地考察。
“林地裏面主要有花梨、栗樹、桑樹等,這些樹種木質堅實、容易接菌,適合栽培天麻。”聽前來考察的技術專家這樣説,王東鴻懸著的心也終於落了地。
黃澄澄的天麻讓村民喜笑顏開
經過工作隊和村“兩委”共同協商,2022年初敲定了種植天麻的計劃。接著就是申請專項資金、聯繫中藥種植專家提供技術指導、開展培訓課程、聯繫廠商選好銷路等聽起來就耗時耗力的工作。但在王東鴻看來,這些都比不上説服個別思想轉不過彎的村民和土地“翻新”工作。
“沒有看到經濟效益,一些村民不願意把土地交給集體。”王東鴻説。既然想規模化種植天麻,規模就得上去,這需要把土地從村民手中流轉到村集體合作社。大部分村民對駐村工作隊都十分信任,二話不説就同意流轉,但有些村民並不同意,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幹部與大家多番溝通,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講政策、曉利害,才總算讓這些村民點了頭。
過了“人情關”,還有土地“翻新”關。種植天麻需要沙土地,核桃溝村雖然資源稟賦好,但沒有現成的沙土地,需要村民一條壟一條壟鋪上沙子,鋪設適合菌種生長的木材,然後才能埋上萌發菌和蜜環菌,種植過程比較緩慢。2022年5月至8月,天氣炎熱,村幹部和村民每天早晚整頓土地、下種,這樣忙忙碌碌了4個月,才把12畝的天麻種好了。2023年,又擴大種植了5畝。
今年3月,在地裏孕育了近兩年的天麻終於可以采收了。這幾天,核桃溝村的土地上,總能看到村民拿著鋤頭,一下又一下挖開木材、采收天麻的身影。一筐筐黃澄澄、胖嘟嘟的天麻,讓期待了近兩年的村民喜笑顏開。
3月24日,在採訪中,王東鴻向記者介紹,目前天麻還在采收階段,估計平均每畝産量4000斤左右,畝産值預計約5萬元。“我們村有地理氣候優勢,大家前期工作也做得很到位,種植出的天麻藥用價值高、品質好,銷路不愁。”王東鴻笑著説。
種植天麻,不僅解決了全村30余人的工作問題,預計還能為參與種植的每戶村民年增收5000元至8000元。“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好,也沒想像中的那麼差,今後要做的工作還很多,我們邊幹邊積累經驗吧。”王東鴻説,既然來到村裏,就想踏踏實實做點事,“重點還是發展集體經濟,這是我們的初衷,以後也會一直踐行下去。”
來源:西安日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天麻敲開“致富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