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封堵319個古生物化石盜洞盜坑
3月22日,在海原縣關橋鄉,距離縣城東邊十多公里的紅石蓋梁深處,在工程技術人員的指揮下,經過數次精確設計的爆破,山腰處的多處盜洞洞口被完全封堵。自3月20日起,寧夏自然資源、公安、檢察院等6部門在海原縣採用“定向爆破洞口、機械+人工封堵”的方式,集中封堵當地因盜採古生物化石形成的319個盜洞盜坑。
在紅石蓋梁深處,坑洼不平的羊腸小道如同一張蜘蛛網順著山坡高低起伏,最窄處僅容一人通過,旁邊便是數十米高的深溝。“去年海原縣公安局治安大隊已查處3起盜掘古脊椎動物化石案,抓獲了30名違法人員,現在案件正在審理中。”海原縣自然資源局副局長田治貴介紹,為盡可能杜絕古生物化石盜掘現象,海原縣自然資源局聘請第三方機構,採取定點爆破、機械修復和人工修復等方式,對當地盜採區域進行生態修復。同時,該局在關橋鄉、高崖鄉、李旺鎮、九彩鄉重點盜採古生物化石區域安裝的視頻監控系統也于3月20日正式啟用,可對盜採古生物化石、破壞林地和草地、偷牧放牧、放火縱火等違法違規行為進行實時監控抓拍。
古生物化石(俗稱“龍骨”)是指地質歷史時期形成並賦存于地層中的動物和植物的實體化石及其遺跡化石。作為地球發展史和人類發展史的“活化石”,盜採盜挖化石會造成不可逆的損壞,周邊自然生態也可能遭到嚴重破壞,同時由於盜洞缺乏安全防護措施,安全隱患巨大。在寧夏境內,吳忠市紅寺堡區、同心縣、中寧縣、海原縣等地都分佈有古生物化石。多年來,不少人受利益驅使,鋌而走險盜採“龍骨”,非法盜掘、出售“龍骨”的現象屢禁不止。2023年12月,自治區自然資源廳對海原縣、同心縣和紅寺堡區古生物化石資源盜掘情況進行了全面調研。以海原縣為例,在全面摸排後,當地共發現319個古生物化石盜洞盜坑,涵蓋103個重點洞口。
針對這一情況,今年年初開始,自治區自然資源廳聯合公安廳、檢察院、市場監管廳等6部門,針對全區古生物化石非法盜掘、販賣等現象進行三個月的集中整治。
“此次海原縣集中封堵行動是全區古生物化石盜洞盜坑的動態清零的一部分,其他縣區的封堵行動也將於近期陸續開展。”自治區自然資源廳礦産資源保護監督處二級調研員余麗娟表示,下一步,寧夏自然資源部門將落實動態長效監管機制,通過採取動態巡查、建設技防設施、監管重點人群等手段,確保“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嚴厲遏制此類現象蔓延,最終實現寧夏古生物化石有效保護、利用和監管。
來源:寧夏日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寧夏封堵319個古生物化石盜洞盜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