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數

未來在敲門! 上海未來産業展活力

外觀像是超大無人機與直升機的合體,能在半小時內將5名乘客通過低空飛行送達百公里外——國內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eVTOL)的領先企業沃蘭特,正在上海編織它的“城市飛的”夢想。這樣一趟旅程不僅超級省時,票價可能也不比打的貴多少。

eVTOL——在上海的未來産業藍圖中,或許是最具魅力的技術方向之一。而今,隨著沃蘭特一款飛行器率先獲主管部門型號合格證受理,“未來”似乎並不遙遠。

不僅是沃蘭特,過去一年,隨著張江、臨港以及沃蘭特所在的大零號灣地區成為上海首批未來産業先導區,全市聚焦未來産業不斷營造産業生態、優化營商環境,越來越多有潛力、有衝勁的企業不斷在滬集聚發展,未來産業作為上海新質生産力發展的戰略板塊,已讓人聽到來自未來的敲門聲。

扎堆新賽道

一年多前,市政府印發《上海打造未來産業創新高地發展壯大未來産業集群行動方案》,在全國率先佈局未來産業。根據上海的定義,未來産業就是可能在3到5年後成為“爆點”的領域。如果説新賽道是對“明天”的憧憬,那麼,未來産業就是寄望“後天”。

整體上,上海的未來産業將重點聚焦5個領域——未來健康、未來智慧、未來能源、未來空間、未來材料,希望在2030年形成5000億元産業規模。沃蘭特所在的低空飛行器産業,就屬於未來空間範疇。沃蘭特高級副總裁黃小飛告訴記者,國內航空器的技術和産業水準,與發達國家原本存在較大差距。但正如電動化改變汽車産業,“電動+垂直起降”也將改變航空業。2021年成立以來,沃蘭特依靠自主研發,在全球數百家同類企業中爭取到最前列位置,其率先獲得型號合格證受理的一款機型,也是全球載重能力最強的旋翼eVTOL。在商業化方面,沃蘭特已取得數百架意向訂單,價值超100億元。

如果説過去一年是未來産業的起步年,那麼在多個細分賽道,上海已涌現出一批代表性企業。以未來智慧的核心板塊——人形機器人為例,位於浦東張江的傅利葉智慧科技有限公司,基於在機器人的“大腦”“小腦(運動控制)”及本體上的關鍵技術和部件突破,于去年發佈一款擁有54個自由度的機器人,有望在未來走進家庭成為人類夥伴。上海颯智智慧科技有限公司瞄準“黑燈工廠”,研發服務智慧製造的“機器工人”。公司董事長兼CEO張建政説,颯智要打造的是能自主移動、自主拾取、自主作業的類人機器人,目前他們的幾款早期産品已被幾家世界級的“中國工廠”選中。

總體上,經過一年發展,張江、臨港、大零號灣3個未來産業先導區都基於各自的稟賦優勢,形成了有特色的産業集聚。素以“藥谷”“矽谷”聞名的張江,在未來健康、未來晶片、新AI等領域發力;臨港立足發達的高端製造業基礎,在未來健康、未來能源以及以衛星製造為代表的未來空間領域重點佈局;大零號灣利用閔行區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研發中心集聚的優勢,持續在未來智慧、未來能源、未來空間領域加大産業聚焦力度。 ▼下轉第三版(上接第一版) 閔行區經委相關工作負責人劉佳告訴記者,在若干細分賽道,甚至可以發現有多家領先企業扎堆大零號灣的現象。

生態吸引力

觀察上海未來産業的起步,除了企業的集聚之外,相關産業生態在過去一年加速形成,從而與上海本身在科創、高端製造和應用場景方面的優勢形成疊加,牽引更多面向未來的技術成果不斷形成。

去年9月,上海張江合成生物創新中心正式揭牌。它既不是企業,也不是政府機構,而是張江與行業內一些領先機構和團隊共同發起成立的非營利性平臺。一方面,該中心對接創新的前道環節,面向海內外搭建頂尖科學家網路,並圍繞實驗室成果開展早前研發和概念驗證;另一方面,它也對接後端的産業化,既孵化和服務初創企業,也與全球知名藥企、食品企業合作在合成生物學領域開展商業佈局。創新中心相關工作負責人申赫告訴記者,他們遵循的是以科技驅動産業的理念,從而在合成生物學領域打造全球領先的開放合作體系、工程轉化體系、産業發展體系,幫助上海“抓住合成生物學重構世界經濟格局的歷史機遇”。

推動科技創新來説,最核心的就是構建生態環境,而未來産業作為凸顯創新型、前瞻性的領域,更需要依靠生態的力量,厚植肥沃的土壤,從而為所有可能發芽的“種子”提供機會。

這一年多來,除了合成生物學外,上海還建立了一批從行業角度賦能未來産業的公共平臺或者機構,包括推動通用AI安全檢測公共服務平臺、智慧製造機器人操控及運管公共服務平臺落地;創建未來能源與智慧機器人、自主智慧兩個國家級未來産業科技園;聚焦底層技術,建設超導、智慧醫療、燃料電池、人形機器人等製造業創新中心,圍繞北斗導航、石墨烯等構建産學研用協同創新鏈條。此外,通過工信部未來産業的“揭榜挂帥”,全市還聚焦元宇宙、人形機器人、腦機介面、通用人工智慧等,組織推薦近百對創新聯合體。

生態的構建對頭部企業也形成更強吸引力。中科創達軟體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內智慧汽車的領先供應商,其智慧座艙、智慧駕駛軟體和産品已應用於4000萬輛汽車。公司副總裁宋洋表示,之所以選擇落戶臨港,就是因為這裡豐富的産業生態,使得自己與産業鏈各個環節有很多交流機會。“我們希望借助臨港的開放優勢,圍繞智慧汽車與全球共建開放的生態圈,在汽車電動化革命的‘下半場’,放大基礎軟體的價值。”

政策工具箱

未來産業的快速發展,既要靠企業積極開拓,也離不開全市上下同心,針對經營主體需求打造“政策工具箱”、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的努力。

市經濟資訊化委技術進步處處長李宇宏告訴記者,過去一年,為推動未來産業發展,上海積極爭取國家支援,加強市、區、先導區産業協同。全市範圍內,圍繞若干未來産業細分領域,形成一批“一業一方案”政策,包括針對基因和細胞治療、合成生物、新型儲能、商業航太、AI大模型等出臺行動方案,圍繞未來製造、XR(擴展現實)、深海探採、量子科技等一批未來産業編制白皮書。下一步,上海還將想方設法,通過政府首購,讓更多未來技術能夠被市場接納,讓用戶敢用、肯用。

除了全市層面的制度供給外,3個未來産業先導區也出臺專項政策。大零號灣的重點是強化要素保障,畢竟當下在未來産業鏈上的許多企業還只是初創公司。為此,他們積極建設大零號灣金融港,組建了包括60家基金管理人、總規模超200億元的大零號灣科創金融聯盟,為相關科創企業提供多層次、多元化金融服務。結合全球“未來産業之星”大賽,他們對參賽並獲得名次的企業,給予最高600萬元的租金扶持。在載體空間方面,目前區域內有約50萬平方米空間在建,未來它們將和已建成的70萬平方米空間一道,通過引入高校和鏈主企業,注入創新資源等方式,進一步強化空間與創新生態的對接,打造更專業的未來産業基地。

在臨港,制度創新向來是臨港新片區的最大優勢,也是發展未來産業的重要支撐。對照國務院制度型開放總體方案,結合新片區在數據跨境流動、智慧財産權保護、公平競爭等領域的探索,臨港正在加快推動與這些改革舉措相關的數據跨境流動、智慧網聯汽車、智慧醫療等未來産業發展和應用。

在張江,持續的營商環境改革為未來産業不斷注入動能。除了持續優化人才服務、投融資服務、公共技術平臺服務、生活配套服務等之外,為了讓企業能舒心、放心、安心發展,張江還在更高層面積極承接改革試點任務。不久前,市藥監局明確,將在張江落地生物製品分段生産試點,這將是繼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特殊物品入境便利化改革之後,又一個利好生物醫藥産業和技術創新的重要改革措施。

來源:文匯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未來在敲門! 上海未來産業展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