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

山上有個“蘑菇鎮”

3月8日,記者來到藍田縣王順山腳下,沿著312國道向山上驅車行駛20公里,進入藍田縣藍橋鎮柳坪村食用菌産業園,伴隨著一陣陣轟隆隆的機械聲,只見村民都在忙著打孔、填菌種、擺棒……現場一派熱火朝天的生産景象。

“這裡海拔高、氣溫低,適合種植反季節食用菌。預計4月,今年的第一批平菇就會上市。按照去年的市場價格,1斤平菇能賣到7元。”柳坪村食用菌産業園負責人王會琴介紹,去年該産業園共種植50萬棒平菇,今年計劃再增加20萬棒。

“在菌棒上架前,工作人員需要對大棚進行殺菌消毒。大棚通風後,菌棒才能入棚。之後,工作人員要給菌棒打孔、填菌種,然後將菌棒一次性上架。這些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王會琴説。該産業園在不斷擴大規模的同時,吸引了不少周邊群眾前來務工,既解決了勞動力短缺的問題,又讓村民就近就能務工賺錢。“我們吸納了村裏20多名村民前來務工,他們每天能掙200多元。到了生産旺季,務工人數會翻一番。”王會琴説。

近年來,藍橋鎮大力扶持村集體經濟,發展食用菌等適合山區種植的農業産業,發揮聯農帶農效應,確保群眾持續穩定增收。

“要説我們村裏最有名的,還是‘三代種菇人’代家祖孫。”在藍橋鎮北溝村集體經濟食用菌産業園,北溝村黨支部書記代朋波介紹。

這是祖孫三代都與食用菌種植有著緊密聯繫的一家人。爺爺代緒雲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進行小規模平菇種植,2022年10月,25歲的孫子代中華退伍後回到家鄉,建立了北溝村集體經濟食用菌産業園。“我負責銷售和管理,父親和爺爺負責生産。目前,産業園佔地20畝,有29個食用菌大棚,今年將擴大到40個。”代中華介紹,這裡的食用菌不僅供應西安市場,還有廣州、深圳、廈門等地的客商前來訂購。

食用菌産業是藍橋鎮探索走好産業興旺之路的一個縮影。近年來,藍橋鎮依託秦嶺生態資源優勢,以發展生態農業為目標,因地制宜,將食用菌和中藥材産業作為驅動鄉村振興的主導産業,採取“政府+集體+農戶”的經營模式,由政府投資、村上經營,讓群眾受益。

藍橋鎮農業産業負責人馬豪介紹,截至目前,藍橋鎮種植香菇和平菇460畝,今年,預計投産菌棒380萬棒,産量480萬公斤,總産值近5000萬元,帶動800余人就近就業,每人平均增加收入1萬元。

來源:陜西日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山上有個“蘑菇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