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聞

弘揚兵團精神 品味兵團味道丨昆玉和田玉棗為何那樣“紅”?

引語:70年來,兵團人櫛風沐雨、紮根邊疆,向沙漠要綠洲、讓戈壁産碩果,創造了“人進沙退”的人間奇跡。為深入挖掘兵團特色文化、打造兵團特色網宣品牌,即日起,中國網絲路中國頻道推出“弘揚兵團精神 品味兵團味道”系列主題報道,充分挖掘展示70年來兵團各項事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

圖片1

一顆“金”果子,長成優質産業支柱;一條産業鏈,鏈出群眾增收致富路。

在新疆當地有這樣的説法:“寧可不飾和田玉,不可不食昆玉棗”,這就是新疆紅棗的代表——和田玉棗。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第十四師昆玉市二二四團,正是其主産區。而位於新疆最南端的昆玉市,更有著“玉棗之都”美稱。那昆玉和田玉棗又為何那樣“紅”?

沙漠有棗挂枝頭 太陽曬出“健康紅”

第十四師昆玉市地處喀喇崑崙山北麓,塔裏木盆地南緣,皮山農場、四十七團、一牧場、二二四團、二二五團等5個農牧團場星狀嵌入和田地區境內,總計面積1781.43平方公里。昆玉無污染鹼性沙化土壤及充沛的光熱資源和富含礦物質元素的崑崙山冰川雪水資源,為和田玉棗提供了優質的生長環境,而沙漠賦予了和田玉棗獨特的生長環境,充足的光熱資源,優質的光照力和輻射力以及獨有的採摘條件,成就了和田玉棗香甜的品質。

圖片2

和田玉棗孕育著沙漠甘露,匯聚著磅薄的生長力量。當陽光灑下,每一顆大紅棗更具品質,更利於健康。2009年,“和田玉棗”獲批國家農産品地理標誌保護産品。和田玉棗更譽為“崑崙之最、因棗而生”。

每年秋分後,火紅的棗挂在枝頭,但棗農們並不急於采收,而是耐心等待紅棗自然風乾直到霜降來臨,樹葉完全掉落。當棗肉呈現淡黃色,一年儲存的糖分也就完全被封存在了紅棗裏,這樣自然風乾紅棗的方式,讓棗挂果時間長,營養吸收多,紅棗糖分足、味道甘甜不膩、水分糖分保留得剛好。最後,棗農們通過對紅棗進行嚴格篩選和多次凈水除塵去質,經由高溫烘焙技術烘烤,成就每一顆又紅又香的紅棗。

據了解,紅棗主要産于我國河北、河南、山東等北方地區,而昆玉和田大棗則是紅棗中的精品。

棗樹較為喜歡強光照射。為保證優質紅棗的形成,應確保紅棗生長區內年日照時數超過2000小時。而昆玉市位於歐亞大陸腹地,屬於溫帶大陸性氣候,全年日照時數在2769.5小時左右,年平均日照百分率超過62%,充足的光照對於棗樹進行光合作用十分有利,能促進有機物質的積累,因此昆玉市得天獨厚的光能資源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紅棗的品質。

此外,在紅棗果實發育期和果實成熟期內,昆玉市的晝夜溫差較大,平均日較差超過15℃,為紅棗果實糖分的積累提供了有利條件,這也是昆玉大棗味甜的主要原因。

昆玉大棗維生素C含量豐富,高於蘋果含量的七八十倍,形狀大,色澤紅艷,顆粒飽滿,皮薄肉多,核小,口味甘醇,碳水化合物含量比各種蔬菜和其他水果都高,糖分含量很高,可煲湯、熬粥、泡茶或直接食用,均是很好的食補品。

提質增效産業 走出創新“發展紅”

好棗,應一路“走好”。

圖片3

為進一步挖掘紅棗産業潛力,提升紅棗品質和産量,2021年至2023年,十四師昆玉市堅持品質優先、因地制宜原則,投入近1600萬元實施紅棗提質增效項目,鼓勵引導紅棗種植戶採取棗樹降高疏密、施用農家肥等措施,提升紅棗品質。同時,加強標準化紅棗生産基地建設,引進一批紅棗加工龍頭企業,不斷豐富産品供給,放大品牌效應,推動紅棗産業向價值鏈高端延伸。

在提質增效項目實施過程中,十四師昆玉市對項目區條田進行細緻摸底調查,聘請專家有針對性地給予技術指導;為解決紅棗單産水準參差不齊、棗園果品一致性差等問題,與新疆農墾科學院、塔裏木大學等科研單位深化合作,應用推廣葉面營養調控提質等新技術。僅2023年,十四師昆玉市就完成紅棗提質增效面積3.28萬畝,將項目實施面積擴大到8.78萬畝,佔師市紅棗種植面積的40%。

通過卓有成效的提質增效改造,十四師昆玉市項目區棗園畝均增産50至60公斤,帶動種植戶每畝增收500元以上。2023年,該師市紅棗種植面積23.69萬畝,預計紅棗總産29.9萬噸,實現産值28.47億元,較上年增長10.1%。在種植面積、總産較上年略有下降的情況下,實現産值創近年來新高。

未來,十四師昆玉市將繼續實施紅棗提質增效項目,引導種植戶科學管理,進一步提升紅棗品質,推動紅棗産業轉型升級,不斷提升“和田玉棗”等紅棗品牌的美譽度。(熊成慧 石進玉)

來源:中國網  責任編輯:鄒鈺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