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送鵲橋二號升空 長征八號運載火箭升級
3月20日,搭載探月工程四期鵲橋二號中繼星的長征八號遙三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太發射場點火升空。新華社記者楊冠宇 攝
3月20日早間,由航太科技集團一院抓總研製的長征八號運載火箭搭載鵲橋二號中繼星和天都一號、天都二號通導技術試驗星,在中國文昌航太發射場成功發射升空。本次發射的火箭有何新特點?如何為衛星保駕護航?
本次發射是長征八號運載火箭第三次飛行。為了更好適配鵲橋二號中繼星任務,長征八號運載火箭升級了三項新本領——更完善的彈道設計、更靈活的主動滾轉技術和更安全的熱防護措施。
航太科技集團一院專家介紹,長征八號運載火箭擁有4.2米寬、8米高的整流罩,不少於1.3噸的地月轉移軌道運載能力,與鵲橋二號中繼星剛好適配。為了服務這位奔月的“乘客”,長征八號運載火箭為鵲橋二號中繼星安排了六條“天路”,即使是窄窗口發射,也能確保衛星順利啟程。
發射窗口,就是衛星上天的“時機”,窗口越寬,意味著機會越多。近地軌道衛星一般是“日窗口”,機會每天都有;月球探測器則是“月窗口”,每個月只有幾天的時間;如果要實現探測器與行星、小行星等地外天體交會,窗口更加窄,一年甚至幾年才能遇到一次。
鵲橋二號中繼星是一顆環月衛星,發射窗口一個月中只有幾天,因此,火箭研製團隊從第一窗口開始,設計了連續三天、每天兩條共計六條飛行路線,讓火箭燃料消耗最少、入軌精度最高。六條飛行路線,就意味著有六套飛行方案,無論遇到什麼情況,衛星最終都能順利出發。
在降水、雷電、氣溫等各種天氣因素中,對火箭發射影響最為突出的就是高空風。隨著技術經驗積累,高空風飛行路線修正等技術方法能使火箭在飛行過程中有效抵抗風乾擾。
為了讓火箭適應性更強,研製團隊在使用自主抗干擾控制技術等成熟方法之外,還增加了自動滾轉減載技術,根據風的來向,可在空中主動滾動調整,使火箭用更穩定的優勢面來應對高空風,就像一位太極高手“以柔克剛”,通過自身的旋轉抵消掉高空風的影響。
與長征八號運載火箭擅長執行的太陽同步軌道任務相比,地月轉移軌道的入軌高度更低、火箭飛行速度更快,幾乎要達到第二宇宙速度,當火箭高速穿越大氣層時,箭體與大氣摩擦産生的溫度更高。
為此,火箭研製團隊為長征八號運載火箭多“穿”了一層熱防護涂層,雖然外觀看不出來,但火箭重點部位增加了厚度,更能適應地月轉移軌道的嚴酷條件。
航太科技集團六院為本次發射用長征八號運載火箭,及搭載的天都一號、二號通導技術試驗星推進分系統,提供了30台各型發動機及相關動力系統,以強勁的液體動力助力本次發射任務圓滿成功。
據介紹,面向未來低軌巨型星座組網發射需求,今年下半年,長征八號改運載火箭將在海南文昌執行首飛任務。後續長八火箭研製團隊還將承擔多項發射任務,不斷打破舒適圈,迎接更多挑戰。(記者宋晨、胡喆、陳凱姿)
來源:新華社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護送鵲橋二號升空 長征八號運載火箭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