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

能源逐“綠” 産業向陽

3月12日,受西安金沙江電池有限公司委託,西安理工大學李喜飛教授團隊對高能量密度、高安全的二次電池新體系進行最後環節的測試。

充一次電能用多久?新能源汽車是否安全?價格能否被接受?這些是大家對新能源汽車關注的“焦點”和“痛點”。針對這些問題,李喜飛教授科研團隊持續攻關10餘年,研發出低成本、高安全、長壽命的鋰離子電池、鈉離子電池,因其價格相對低廉、適合大規模儲能,受到越來越多企業的關注。

“我們要瞄準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産業發展需要和陜西地方經濟發展實際,把握新興領域發展特點和規律,大力推進有組織科研,將科技前沿成果融入核心課程,不斷深化科教融合、産教融合,努力促進新興領域前沿技術、前沿研究成果、前沿人才轉化為新質生産力。”3月14日,西安理工大學黨委書記李智軍説。

能源逐“綠”,産業向陽。“由西安理工大學和西安瑟福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聯合成立的先進電化學能源研究院,為我們整合優勢、攻克難題提供了重要平臺。”李喜飛説,先進電化學能源研究院高效整合科技企業的平台資源,推動校企開展高品質合作,促進成果高效轉化。

李喜飛教授團隊正是該校落實發展綠色化新質生産力行動的受益者。除了西安瑟福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李喜飛教授團隊還與川恒集團建立了“易納能—西理工新能源材料聯合工程中心”,突破了磷酸焦磷酸鐵鈉穩定性瓶頸,助力西部礦産公司轉型升級與儲能器件快速發展。李喜飛教授團隊的科研成果,助力新能源汽車真正走進“尋常百姓家”。

近年來,公共建築安全問題牽動著越來越多人的心。西安理工大學的郭宏超教授團隊長期致力於保障大型複雜公共建築的安全和冗余度,以提高建築物的綜合防災減災能力。他們基於人工智慧的結構損傷識別與智慧防災,研發了新一代高性能材料與結構技術,並將其廣泛運用於城市更新過程中既有建築物的性能提升與改造。

“智慧建造、綠色建造、數字建造是建築行業發展的趨勢,是發展新質生産力的重要陣地。這項研究的核心技術具有完整的自主智慧財産權。”郭宏超教授自信地説。憑著這份自信,郭宏超教授團隊先後參與完成了西安火車站改擴建、長安書院等重點工程,為西部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社會公共安全、耗能減震技術應用推廣提供了重要支撐。

作為陜西首批“三項改革”綜合改革試點高校之一,西安理工大學圍繞科技成果轉化積極進行探索嘗試。

“學校成果轉化和學科建設互為依託、互為支撐,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進程中實現了‘雙向奔赴’。”西安理工大學副校長申燁華表示。

西安理工大學的弋英民教授團隊研發煤電節能自動控制技術,開發的系列産品成功應用於國內50家煤粉利用和燃燒企業的100余臺裝備中,累計創造經濟效益超過27.8億元;周蓓蓓教授團隊研發出的“動態耗氧快速腐熟綠色智慧裝備”落戶鄠邑區,用科技破解農業固廢污染及資源化再利用的難題,助力增産增收;段宗范教授團隊將他在學校的4項發明專利成功應用到企業的實際生産中,開發的吸油棉産品可應用於海上油品泄漏緊急救援以及石油化工等行業液態油性物質泄漏的應急處理和快速回收;張嘉偉教授在米脂縣沙家店鎮李站村掛牌成立“鄉村振興工作站”,團隊幫助李站村建起智慧養牛場,現代物聯技術與畜牧養殖碰撞出“科技火花”……

依託學校在水利水電、積體電路、新材料、工業母機等領域的顯著優勢,西安理工大學努力組建大團隊、承接大項目、産出大成果、實現大轉化。針對中試和生産場所規模小的問題,學校在科技園與西安奕斯偉設備技術有限公司共建研發中試基地,研發電子級單晶爐設備,目前設備已經實現量産,為滿足國家重大需求作出貢獻。

在與西鹹新區的合作中,學校在立體聯動孵化器總基地、創智雲谷、科創大廈等處建設了3個科技成果轉化平臺,有7項科技成果實現産業化,利用園區的服務團隊推動企業升規、晉位,形成了集聚效應。

來源:陜西日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能源逐“綠” 産業向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