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水四定”在寧夏迸發先行力
利通區高閘鎮高效節灌區。
再生水補充吳忠市清寧河。(圖片均由自治區水利廳提供)
2014年3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五次會議上就保障國家水安全發表重要講話,提出“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把水安全上升為國家戰略。“有多少湯泡多少饃。”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強需求管理,把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承載力作為剛性約束,貫徹落實到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中,提出“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産”的“四水四定”重要要求。
10年來,自治區黨委和政府堅定不移用習近平總書記治水思路和“四水四定”重要要求武裝頭腦,特別是自治區新一屆黨委、政府把水作為生存和發展的第一資源,將“四水四定”作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先行區建設的基礎性原則、先導性任務、戰略性舉措,推動國家發改委在《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報告》中明確支援寧夏開展“四水四定”先行先試,我區率先在全國省級層面出臺了“四水四定”實施方案,並選取了吳忠市鹽池縣、利通區作為縣級“四水四定”試點。
今年,自治區又選擇銀川市、石嘴山市惠農區、固原市隆德縣、中衛市海原縣、寧東能源化工基地為“四水四定”試點地區,探索構建與水資源承載能力相協調、相適應的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模式,為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先行區和推動全域“四水四定”立起標桿,作出示範。
“領頭軍”開源節流積蓄先行潛力
“因地制宜,高品質落實‘四水四定’,我們在選擇先行先試地區時,聯合國內知名科研院所,開展關鍵問題研究,根據各地區實際,量身打造不同的主攻方向。”3月18日,自治區水利廳水資源管理處副處長李海霞介紹,全區“四水四定”建立貫穿北中南,覆蓋區市縣、全行業的“1+3+4”試點格局。
最先啟動試點的鹽池縣,是中部乾旱帶的典型,側重於以有限水資源發揮更大經濟效益,嚴格落實國土空間管控,合理髮展灌溉農業,加快産業結構轉型升級。而利通區是北部沿黃核心區典型,側重於推動引黃自流灌溉提高綜合效益,兼顧農業生産保障和生態綠洲維繫,打造節水型産業體系,構建水土資源協調發展格局。
銀川市作為首府,在全區具有示範引領作用,城市建設、人口聚集、生態環境、産業發展等方面高度體現水資源的管控和支撐作用。銀川市在全區率先印發了市和縣(區)級“四水四定”實施方案,強化“開源”,打造再生水全方位利用示範市;強化“節流”,打造水資源資訊化監管示範市;強化“交易”,打造用水權縱深化改革示範市,持續推動各地區各行業各領域提高用水效率、優化用水結構,提升水資源承載能力。
石嘴山市惠農區位於引黃灌區銀北地區,要引好黃河水灌溉,涵養賀蘭山東麓地下水資源,還得做好土壤鹽漬化防治工作。惠農區黃河取水口全部安裝智慧化計量設施,實現用水線上監測精準計量全覆蓋,通過加強引黃灌溉水量監管,減少灌溉水對地下水補給,降低地下水位,從而防治鹽漬化。
海原縣位於中部乾旱帶與南部山區交界處,每人平均佔有水資源量是全國平均水準的1/10,迫切需要“蓄住天上水,用好黃河水,管住地下水”。海原縣採取政府和市場兩手抓,首創採用PPP模式破解資金短缺難題,建設現代化灌區,有序關停部分灌溉機井,從根本上改善區域生態環境。預計20至30年後,海原西安地區地下水靜水位將恢復到70米以內。
位於南部山區的隆德縣,降雨量大,水土保持工作成效突出,創造了水土流失治理與産業融合發展的新治理模式。同時,加快庫壩聯蓄聯調建設,構建“南水北調、豐枯補給”的水資源合理配置體系,提升抗旱應急能力。
近年來,寧東能源化工基地開源節流,極盡可能從非常規水中挖潛,發揮水資源最大效益。目前,年用水50萬立方米及以上用水節水型企業創建率達到82.4%,建成公共污水處理廠5座,大型煤化工企業“近零排放”7座,園區再生水100%回用於綠化和工業項目。同時,園區創新水權交易模式、拓寬交易範圍,與四川省阿壩州開展3年期水權交易,開闢全國跨省水權交易先河,實現水資源“開源”的首創性改革。完成區內短期交易水權7906萬立方米,盤活了園區節余的用水權,解決園區工業用水需求。
銀川激活“第二水源”活力 打造水城共榮示範
3月,銀川市第二第四污水處理廠片區河湖生態再生水利用試點工程正在抓緊建設,項目將於今年6月投入使用,建成後不僅實現銀川市建成區再生水潛流濕地處理的“零突破”,且每年將集約節約水資源1900萬立方米。
當前,銀川市實際利用再生水8277.91萬噸,正在推進銀川經開區污水資源化利用配套再生水回用工程(二期),落地園林綠化再生水利用一期項目建設,實施銀川熱電有限公司等企業水資源綜合利用改造建設項目,以形成河湖生態、工業産業、生活雜用各領域全方位利用再生水新格局。
《寧夏回族自治區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先行區促進條例》提出,將再生水、雨水、苦鹹水、礦井水等非常規水納入水資源統一配置,要求2025年再生水利用率達到50%。鼓勵工業園區與再生水生産運營單位開展供水合作。
2022年,銀川市在全區率先推行再生水利用交易試點工作,率先印發了市和縣(區)級“四水四定”實施方案,啟動激發“第二水源”活力的嘗試。
以明晰再生水相關權屬為切入點,以推動再生水利用交易為抓手,制定印發《銀川市再生水利用交易試點實施方案》,明確再生水所有權、經營權、用水權等不同權屬類型,明晰再生水相關用水權置換路徑,制定置換黃河水的認定條件和程式,初步建立水權交易收益分配機制;出臺《銀川市節約用水獎補辦法》,對獎補標準、對象、金額予以明確,針對取用水戶和社會第三方投資建設再生水利用設施且替代或減少新鮮水使用的,予以資金獎勵,最高一次性獎勵300萬元;出臺《銀川市城市再生水利用管理辦法》《銀川市再生水置換收儲交易管理辦法》,建立健全再生水置換黃河水制度,打通再生水—黃河水—産業用水權置換通道,推動河湖生態、工業企業和生活雜用等各領域全方位利用再生水。
所有頂層設計建立了激發城市“第二水源”的內生動力,給予再生水“大施拳腳”的空間。銀川市目前有8座污水處理廠,其中5座配套建設了再生水加壓泵站,分別是第一再生水廠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污水處理廠。其中,第三、第五、第六污水處理廠的泵站已配備加壓設備,供水規模達到16.5萬m^3/d,第四污水處理廠在建泵房規模10萬m^3/d,第一再生水廠在建泵房規模10萬m^3/d。
為了再生水取用方便,銀川市還配套了再生水管網,總長度將達到216.09公里。目前,銀川經濟開發區西區再生水配套管網趨於完善,總長度已達29.8公里,日供水能力約為9萬立方米。今年,銀川市抓住試點市機遇,進一步加大管網建設,打通中斷點堵點,將逐步形成“四橫四縱”的再生水管網供水格局。
利通區讓“湯”和“饃”實現科學配比
吳忠市利通區,黃河穿境而過,依水而興,是寧夏2200多年古老灌區創造的精彩華章。
“有多少湯泡多少饃”。利通區堅持理念創新、政策創新、科技創新,優化調整用水結構,保障生活、生産、生態用水需求,讓“湯”和“饃”實現科學配比。
成立了由區委、政府主要負責人擔任雙主任的利通區水資源管理委員會,建立“四水四定”市區兩級聯繫協調機制,形成了區委、政府牽頭,部門落實,市區協調的試點工作合力,讓多頭管理實現“合流”。
利通區創新制定水資源管理“1+15”系列文件,即“1”套“四水四定”試點建設實施方案,配套制定“15項”制度。同時,充分發揮考核“指揮棒”和節水控水“助推器”作用,將用水總量、水體品質、生態流量等關鍵指標同“城、地、人、産”發展配套銜接。
政府和市場兩手發力、高效協作,利通區謀劃實施試點建設節水項目、非常規水利用項目、生態治理項目、海綿城市建設項目4大類21個項目。目前,已開展農業節水、非常規水利用、生態治理三類12個項目前期工作,已開工高效節水工程、數字孿生、量測水設施等5個項目建設。由寧夏水發集團有限公司、大禹節水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綠谷源水利科技有限公司等4家企業與利通區委託的國資公司共同成立項目公司,總投資13.99億元,實施現代化灌區建設。去年,新增高效節水灌溉面積5.4萬畝。此外,採取特許經營模式,開展灌區“投、建、管、服”一體化建設,對全灌區進行社會化運營服務。
利通區污水處理廠、城鄉自來水廠均實行市場化運維,生活、生産、生態水價均執行運作水價,通過用水權交易、節水獎勵和精準補貼、階梯水價等政策,發揮水價杠桿作用,為水資源集約節約利用提供了經濟保障。
目前,利通區累計投資1.4億元,建設渠道測控一體化計量設施、水資源管理平臺、地下水監測系統、地下水監測計量設施等項目,依託數字孿生及資訊化建設,讓利通區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準全面提升。
水本沒有形態,但綜合措施塑造了水流的“價值形態”:利通區現代化灌區建設年均節水達3100萬立方米,節余水量向高産出、高效益流動;徵收工業企業用水權有償使用費825萬元;成功辦理利通區首筆“用水權”抵押貸款,貸款金額260萬元;交易區域內農業水指標9筆582萬立方米、工業水指標2筆7.5萬立方米,跨區域收儲工業企業年度節余用水指標170.44萬立方米、農業結余用水指標155萬立方米,已入市交易。
利通區通過全面改革創新、完善體制機制,落實水資源剛性約束,不斷優化城鎮空間格局、構建節水産業體系,構建水土資源協調發展格局,走出了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的新路徑。
鹽池縣蹚出中部乾旱帶水資源高效利用之路
鹽池縣地處毛烏素沙地邊緣,乾旱滌滌山川。
1997年11月,陜甘寧鹽環定揚黃工程通水,鹽池縣15.77萬人結束了喝苦鹹水的歷史,並解決了已經開發的14.62萬畝土地灌溉問題。近年來,鹽池縣灌溉面積不斷擴大,46.8萬畝的水澆地,灌溉水量僅有8100萬立方米的農業用水指標,畝均不足200立方米。全方位踐行“四水四定”,推進節水增效,是向水資源“緊”存量要高品質發展是必選之路。
鹽池縣因地制宜、“以水定地”,找到了第一突破口——全面推行農業高效節水灌溉。建立可持續發展的“支部+合作社+農戶”的灌溉運作模式,大力推行水肥一體化、自動化控灌等先進節水工藝;引進“公司+農戶”的科學管理模式,通過專業運管機構引導農戶調整種植結構,優化農業生産方式,形成集中連片規模化種植、集約化管理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
目前,全縣農業高效節灌率達到100%,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達到0.676,在全區乃至全國處於先進水準。相比傳統灌溉方式,高效節水灌區每年畝均節水300立方米,水、肥開支減少40%,畝均增産30%,“一進一齣”,為實現鄉村振興、高品質發展奠定了基礎。
3月,春回大地,鹽池縣長城關飲馬湖冰融水碧。鹽池縣堅持“以水定綠”,在再生水、雨水等非常規水源的開發利用上尋求突破,開闢生態建設的“第二水源”。該縣先後投資4.5億余元,建設了城市污水處理廠、再生水廠、德勝墩再生水調蓄水庫,實施了城區雨污分流項目,打造了城市再生水迴圈利用體系,形成了完整鏈條,完成了3.7萬畝城北生態防護林和13平方公里城區綠化的灌溉水源替換,解決了飲馬湖水系補水需求,還解決了部分重點工業企業用水需求。
如今,鹽池縣城污水處理率和雨水收集率均達到100%,再生水回用率達到90%以上。每年可穩定節約水資源400萬立方米以上,實現經濟效益每年約1000萬元,肩負起了保障寧夏東部綠色生態屏障的重要使命。
水量“掰開揉碎”了用,監管更是克勤克儉。鹽池縣強化監測管控,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深入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形成了自來水“從源頭到水龍頭”的資訊化運作管護體系。全縣公共管網用水的所有工業、生活、服務業均安裝了線上計量設施,計量率達到100%。揚黃灌區取水口全部採用測控一體化閘門計量,田間灌溉採用電磁流量計計量;機井灌區淡水區域取水口全部完成線上監測計量設施提升改造,微鹹水區域全部實行“以電折水”計量,計量率均達到100%。
鹽池縣蹚出了一條中部乾旱帶水安全有效保障、水資源高效利用、水生態明顯改善的集約節約發展之路。
來源:寧夏日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四水四定”在寧夏迸發先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