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泉州傳來穿越千年的樂曲聲
在僑鄉福建泉州,有一種被稱為“中國音樂史上的活化石”的傳統音樂,名為“南音”,也稱“弦管”。南音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入選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
作為中國古老的音樂之一,南音這種起源於唐、形成于宋的曲藝形式,在漫長歷史中傳承著中國傳統音樂文化,不僅在中國閩南地區廣泛流傳,也隨著僑胞出海的腳步在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家傳播,成為維繫海外僑胞鄉情的精神紐帶。
泉州南安市南音協會會長黃燕紅近日接受專訪時介紹,南音以聲腔為主導,常以琵琶、三弦、洞簫和二弦伴奏,也有打擊樂伴奏,其表演形式包括獨唱、對唱、小組唱以及南音曲藝表演等。
“南音代表了中國南方地區獨特的音樂文化,在百花齊放的曲藝界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對於傳承和弘揚中國傳統音樂文化具有重要意義。”黃燕紅説。
除南音廣泛流傳的閩南地區外,南音也在東南亞國家擁有廣泛受眾。黃燕紅介紹,一年一度的國際南音大會唱是海內外南音愛好者的交流盛會,泉州籍南音表演者“走出去”,海外南音表演者“走進來”,“不僅是藝術上的交流,也是海外華僑華人親身感受故鄉親情的契機”。
作為長久保持旺盛生命力的藝術形式,近年來,南音在曲目內容等方面不斷創新,在經典曲目外,還創作了《奉茶好家風》《鄉賢美談説李贄》等一批新作品。
“以《鄉賢美談説李贄》為例,這是鄉賢美談系列作品的開篇之作,圍繞思想家李贄的思想展開。這一系列作品後續也將圍繞南安的文化歷史名人故事創編,如鄭成功、歐陽詹等,一些作品已經進入前期創作階段。”黃燕紅説。
在表演形式、舞臺呈現上,南音進行了現代化的探索和嘗試。如2023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春晚上的南音節目《百鳥歸巢》,通過傳統與流行的碰撞讓全國觀眾感受到南音的魅力,還使用了AR技術豐富舞臺呈現,讓人們眼前一新。
2023年,泉州市成立黃燕紅工作室,作為“海絲泉州推薦官”之一,通過推廣南音,更好地展示泉州的文化魅力,促進地方傳統文化繁榮發展。
“源遠流長的南音滋養著一方人的精神,也承載著海外華僑華人的文化認同和情感寄託。希望未來能使越來越多的人聽到南音,了解這種跨越千年的古韻。”談及未來發展,黃燕紅期待滿滿。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聽!泉州傳來穿越千年的樂曲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