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

聞香識都市,玉蘭IP綻放申城

或臨江憑風,或旖旎古墻,高潔的白玉蘭在都市漸次綻放,打開了“社交取景框”,更打開了城市關於市花經濟的想像。下周,第十屆上海市民綠化節將開啟,市花白玉蘭也迎來屬於自己的節日——首屆白玉蘭文化節。

這一刻,市人大代表、上海社會科學院創意産業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王慧敏等待了6年。她曾連續多年呼籲設立白玉蘭文化節,也喚起各界對此的呼應。如今,市花有了專屬節日只是第一步,如何進一步放大“市花經濟”效應,成了各方進一步琢磨的話題。比如,從文化層面深入挖掘,構建具有上海特色的市花標識體系和文化體系;又如,將市花融入城市文旅,拓展相關公共文化活動,借助花語花藝花意花事,講好城市故事;再如,拓展“市花+”的産業鏈,從“市花+影視”“市花+飲食”“市花+文創”等等,更好挖掘放大市花的文化內涵、美學趣味、生活體驗。

據介紹,首屆白玉蘭文化節將鼓勵市民認養白玉蘭,也牽頭髮起玉蘭香薰評選等等,“聞香識都市”,讓白玉蘭更多從“都市取景框”裏走出來,浸潤日常生活,煥活城市美學。

玉蘭香如何“最上海”

上世紀80年代,白玉蘭、桃花等一眾花卉作為候選市花接受公開投票。最終,白玉蘭一舉奪魁。除滿足原産中國、適合上海生長等客觀條件外,其蘊含的文化意象也深深打動著市民。譬如,其開放時朵朵向上,象徵奮發向上的進取精神。市花評議中,圍繞白玉蘭出現的高頻詞多為爭先、開放、朝氣等,這與上海城市精神十分吻合。

此次白玉蘭文化節,白玉蘭又將迎來一輪市民投票。這一次,票選焦點是白玉蘭香味,讓市民選出最具上海韻味的玉蘭香。

這兩天,王慧敏馬不停蹄地奔走于辰山植物園、上海植物園等採集點,趁著春光正好、玉蘭花開,收集不同品種的玉蘭香。作為合作單位,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相關團隊負責解析玉蘭香味成分,而上海應用技術大學香料香精技術與工程學院將通過技術手段復刻這些香味。

300多種玉蘭花中,緣何選取這些點位採擷花香?王慧敏解釋,辰山植物園內的白玉蘭種植面積多、品種純正,還有部分點位的白玉蘭樹齡超80年,花量大,盛花時如玉樹瓊花,氣味濃郁芬芳。

王慧敏説,白玉蘭花期短、香味濃,通過技術手段留存花香,就能讓白玉蘭在都市中意蘊悠長,更利於在拓展産業鏈上做文章。

當然,花香,也能成為一張“城市名片”。她舉例説,譬如,不少旅人提及普羅旺斯,撲面而來的正是馥鬱的薰衣草香氣。細密的花束迎風搖曳,匯成紫色海洋,盡染平原山谷。香味可以幫助人們在腦海中“定格”畫面和故事,素描都市意境和氣質。

“玉蘭同框”激活場景消費

從賞花到聞香,做好“花經濟”這篇文章,還有更多值得推敲之處。

連續多年舉辦櫻花節的寶山顧村公園,邀集人們賞櫻之餘,更聚人氣的是園內的種種“春日限定”,櫻花限定水杯、咖啡杯、隨身包等。櫻花系列周邊産品所帶動的“花經濟”,能否為玉蘭經濟蹚出一條新路?

某滬上老字號品牌相關負責人介紹説,近年品牌主動破圈,嘗試了櫻花拿鐵等限定産品,“但這些新品往往需要在社交媒體上持續曝光、吆喝才能引流。”如何避免“一期一會”,這就需要挖掘、激活更多消費場景,讓玉蘭“飄香”整年。

比如,線上下非遺課程中體驗以花入饌。以該老字號為例,線下開設的桃花酥、荷花酥等非遺手作課程,因糕點顏值高,能激發良好的社群互動效果,相關課程往往“一位難求”。由此,白玉蘭也可成為更多文創、體驗類活動的“主角”,注入豐厚文化韻味的同時增強情感認同。

此外,相關調研中王慧敏發現,本市不少口袋公園中種有白玉蘭相關品種花卉。她進一步建議,新一輪城市更新中,規劃者應提前考慮“玉蘭同框”的設計元素。譬如,近期在社交媒體上走紅的上音附中玉蘭樹,因與歷史建築同框的最佳機位引得遊人排隊打卡。在她看來,如果衡復歷史文化風貌區、張園等滬上地標性城市景觀能有機嵌入“玉蘭同框”,白玉蘭就能順勢進入更多影視作品、文化創作,從而成為城市文化符號。

來源:文匯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聞香識都市,玉蘭IP綻放申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