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論

“五育並舉”視域下新時代高校勞動教育的成效評價芻議

摘 要:學習成效評價機制是促進和完善勞動教育的有效途徑。面向“五育並舉”的新時代高校人才培養新目標,綜合分析當前勞動教育教學評價現狀及存在問題,把握關鍵問題,嘗試性地提出“五育並舉”視域下新時代高校勞動教育“虛實結合”教學成效評價目標維度。

“五育並舉”,指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其中,勞動教育被重新強調〔1〕。現階段,勞動教育已經成為社會“熱詞”。2020年3月,國務院出臺的《意見》對新時代勞動教育體系進行了整體構建;2020年7月,教育部印發了《指導綱要》,對勞動教育的實施提供了更詳細、專業的指導。在教育改革進程中,從未像這樣如此密集地在文件中強調“五育並舉”的“勞動教育”。

然而,從2018年到現在,經過數年的勞動教育實踐,高校的勞動教育課程落實落地了嗎?大學生的勞動科學知識、勞動技術技能、勞動品質的真實獲得度和提升程度如何?大學生課外勞動實踐中到底如何分配基礎勞動教育和專業生産勞動?學生的勞動意識、勞動態度、勞動品德是否得到有效建立?有沒有達到課程目標?這一系列問題都需要指標和依據進行判斷。

評價和反饋是實現課程建設正向迴圈的關鍵一環。基於及時反饋和目標導向,才能掌握課程實施的有效點和不足點,及時對教學進行完善優化,實現教學育人目標。因此,如何科學合理地制定評價標準、程式和方法,對高校勞動教育的過程和結果進行定性定量分析,實現學生勞動教育過程記錄動態評價,實時掌握勞動教育的德、智、體、美、勞“五育”成效,對推進和完善勞動教育有著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一、勞動教育實施現狀

勞動教育是新時代黨對教育的新要求。與中、小學勞動教育不同的是,高校勞動教育是面向未來的教育,也是教育重心由學校向社會過渡的階段。

理論學習部分,縱觀國內各大高校開設的勞動教育課程及網上公開課程,其課程內容主要包括了勞動價值觀與勞動素養、勞動關係與勞動力市場、勞動者權益及法律法規保護、勞動安全與社會保障、職業衛生與職業病、勞動法與勞動風險防範、勞動與心理健康、日常生活勞動與服務性勞動、生産勞動與職業發展等。幫助學生們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勞動價值、尊重勞動,培養勞動精神、勞模精神和勞動文化,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和品質。

實踐學習部分,旨在引導學生們積極開展和探索生活勞動、生産勞動及服務勞動,體驗勞動快樂,端正勞動態度,熟悉勞動知識及新型勞動關係,掌握基本勞動技能和新時代勞動工具使用技能,增強體力、智力、創造力和團隊協作能力,能在生活勞動、專業勞動與社會勞動中提升綜合素質,從而達到全面發展。

此外,面向學生的就業需求和職業規劃發展,課程基於勞動關係的學習,引導學生們懂得運用相關的法律知識,保護自身勞動權益。

(一)勞動教育課程特色

1.科學性,課程理論部分結合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分析問題。

2.系統性,課程包括勞動認知、勞動精神、勞動技能、勞動行動、勞動安全、勞動保障等模組,形成了完善的體系與邏輯。

3.專業性,以“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為目標,課程的內容和實施緊密結合各大專業特色和高校校本優勢,以增強教學深度和説服力。

4.實用性,課程針對大學生在校勞動實踐和未來就業需求的現實需要,針對性地開設了勞動關係及勞動權益保護等課程內容,為他們正確地看待勞動、正確地維護勞動權益奠定了知識基礎。

5.再出發,新中國成立至今,我黨的勞動教育呈現為“以俄為師—本土探索—以俄為鑒—窄化為階級鬥爭工具—勞與教相結合—勞動素養”等多個階段〔2〕,對於我國高校來説,勞動教育課程現在均處於再出發、再探索的新起點上。

基於其重要性和特殊性,教育部印發《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要求了勞動教育目標框架及勞動教育主要內容和具體要求,獨立開設勞動教育必修課,各地方教育廳也根據實際需求制定了勞動教育實施細則,此外,各大高校在勞動教育方面做了積極的探索。然而,在高校勞動教育基礎理論取得成果的同時,高校勞動教育成效評價體系構建還處於摸索階段,如何科學、合理地評價成效是高校勞動教育發揮育人功能的根本保證。

(二)勞動教育實施的困難與不足

就目前而言,由於諸多原因和限制,大多高校的勞動教育課程並未完全有效實施,學生參與度和獲得感不足,存在“水課”的嫌疑。其面臨的具體挑戰如下。

1.教學模式固化。按《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要求,勞動教育作為獨立開設的“必修課”,本科院校不少於32學時。勞動教育應然是對勞動內涵的多重認知、對勞動技能的體會感悟、對勞動思維和勞動能力的全面掌握。然而,當前許多高校勞動教育依然採取的是老師單向輸出、學生被動接受的教學模式,這種“輸入型”的教學模式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更難實現綜合育人的教學目標。

2.師資供給嚴重落後。不同於通識課和專業課,勞動教育作為一門必修課程,其授課老師一般由思政課教師、輔導員或其他科老師臨時兼任,授課老師的前期相關課程知識及課程體系把握度有限,對高年級本課程專業勞動的融入程度有限,難以完全滿足新時代勞動教育的要求。

3.教學內容單一。現有勞動教育理論教學與專業契合度不足,與學生的專業及就業實際需求契合有限,學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現象嚴重,易産生“應試型”學習。

4.教學效果難以評測。當前,高校勞動教育正在大量開設並積極摸索,其評價體系也需進一步研究和探討。當前,在評價方式上,勞動教育測評多為定性的評價,數字化的可量化測量較少;在評價內容上,多注重共性因素,而對本科高校不同專業的學生,尤其是高年級學生,其專業勞動的知識、技能、態度及未來就業所要面臨的勞動安全和法律保障等內容測評不足,綜合測評結果與現實匹配度存有裂痕等現實困境〔3〕;在評價標準上,各大高校的評價標準各有不一,但有學者認為高校評價標準有幾個明顯的缺陷〔4-5〕;目標上,重專業素質和知識、輕綜合素質能力;方法上,重最終性的結果、分數等,忽視過程性評價;在內容上,對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等方面的考量不足。

5.課時落實不到位。在學時削減的大趨勢下,部分高校在排課時僅標注了勞動教育課程本身,並未真正明確和落實具體上課時間和地點〔6-7〕,加之當前本科生課後時間有限,這也導致了課程落實難度的進一步加大。

二、“五育並舉”視域下新時代高校勞動教育的目標維度構建

綜合育人性是勞動教育的本質,結合我國勞動教育實際與“四育”的關係,提出了“五育並舉”視域下新時代高校勞動教育的教學目標維度。

(一)以勞樹德——思想、品德、素質評價

通過勞動教育,牢固樹立熱愛勞動的思想,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品質、道德品質和政治素質。其中,道德品質涵蓋了勞動觀念、勞動情感、勞動習慣。使學生正確認識體力勞動、腦力勞動、情緒勞動等均是為社會服務的平等手段,擁有各自的特色和價值,形成勞動平等觀;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尊重勞動,認同勞動人民,並能明白自己未來的職業或工作亦是促進社會進步發展的一種勞動;深刻理解馬克思主義勞動觀和社會主義勞動關係,能正確辨別資本主義勞動關係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勞動關係的異同點。

思想品質涵蓋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弘揚勞動精神,引導學生在勞動中培養獲得感,熱愛勞動,形成積極從事勞動的良好態度;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社會公益活動、志願服務等,在體驗公益服務的過程中明白奉獻和回饋,形成良好的人生觀、價值觀;強化學生公共服務意識和面對重大危機主動作為的奉獻精神。

(二)以勞增智——知識、文化、素質評價

通過勞動教育,增強日常性及專業性勞動知識和技能培訓,使其擁有勞動知識儲備及技術能力基礎;加強各類勞動中的科學素質及自主學習能力培養,使學生能有意識地利用科學思維及方法,結合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以新時代網際網路思維,去重新認識勞動、改善勞動、提升勞動;引導學生自主發現並欣賞地方特色勞動、中國傳統民間技藝、非遺技藝背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知識,提升文化素質;樹立正確的擇業、就業、創業觀,具有到艱苦地區和行業工作的奮鬥精神。

其中,勞動增智不光在課堂中加以實現,還可以採用間接教育和隱性課程等教育形式,充分體現在實踐課程、綜合課程、自主學習、社會服務等形式中。同時,啟髮式、案例式、專題式等多種教學方法均可進一步加強勞動教育對知識、能力、素養的培育,例如,以小組為單位的專題探索彙報,不但可以充分展現各位組員參與小組勞動的態度、參與度和方式,還能使學生在經驗交流、分享報告中獲取知識、分享勞動感想。多樣化的教學方式還有利於記錄學生參與勞動教育課程中的各種表現或活動成果,以作為評價學生發展狀況的依據。

(三)以勞強體——生理、心理素質評價

通過勞動教育,強化勞動育體、育心效果,具體包括身體健康評價指標和心理健康評價指標。培養學生良好的日常生活勞動習慣,自覺做好身邊環境衛生,獨立處理個人生活事務,積極參加校園管理,提高勞動自立自強能力;強化學生動手實踐、出力流汗、接受鍛鍊、磨煉意志,培養學生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和良好的勞動品質;基於勞動實踐和磨礪,培養學生抗壓能力和抗挫折能力,提高心理韌性;此外,基於團隊勞動,引導學生建立良好的協作勞動精神和團隊意識,正確認識集體勞動中個人勞動的意義和價值,形成良好的協同合作精神和團隊協作勞動意識。

(四)以勞育美——知美、審美素質評價

通過勞動教育,培養審美和創造美的意識與能力。引導學生在勞動中感受美,通過感受勞動者的美、勞動過程中的美和勞動成果的美,全面提升大學生的審美素養,增強勞動獲得感;引導學生自主發現並欣賞傳統勞動和地方特色勞動,進行勞動美育,進一步增強勞動認同;鼓勵在勞動中創造美,引導學生在各類勞動中進行創造和改良,體會到“勞動最美麗”中的實際事務之美和精神之美。

(五)以勞創新——激發創造性勞動思維和能力

通過勞動教育,培養創新性勞動理念,進行創新性勞動教育,提高學生的創造性勞動能力。引導學生把勞動教育理論與實踐融入對經濟社會活動的研究和認識之中,使其認識到在人工智慧為代表的第四次工業革命中勞動者依然在社會生産中發揮重要的作用。通過專業實訓實踐、就業能力拓展、環保意識培養、創新創業聯動、急難險重任務承擔意識培養等 多個維度,提升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和能力,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高階的創新實踐〔8〕、科研課題、形成論文或專利,並將其有機融入考核指標中。

三、結語

有效開展勞動教育的關鍵是基於科學合理的反饋及評價體系。本研究基於“五育”的相對關係,構建了勞動教育評價的目標維度,或許可為我國高校勞動教育的實施與評價提供理論依據。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部分高校更多地強調勞動教育中的體力勞動,要求盡可能不涉及專業勞動,這與普通高校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並不一致,同時,在以“人工智慧”“大數據”為代表的第四次工業革命衝擊下,未來勞動中的數字化腦力勞動、網際網路思維、全球化理念等同樣重要,值得在勞動教育中加以體現,以進一步增強勞動教育的實用性和與時俱進。(何如 吳波 鹿慶蕊 竇仲四 徐世祥 劉聰)

參考文獻

〔1〕王明欽,劉英欽.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共産黨勞動教育思想的脈絡梳理與體系建構〔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61(05):136-143.

〔2〕金紫薇,司明宇.中國共産黨教勞結合思想百年發展歷程與經驗啟示〔J〕.教育史研究.2021,3(03):12-20.

〔3〕張樂樂,陳恩倫.新時代高校大學生評價體系建構:理念、原則、要素與框架〔J〕.現代教育管理,2021(07):89-96.

〔4〕邵建新,何玉坤,李雪.教育生態學視角下人工智慧時代勞動教育的困境與出路〔J〕.當代教育論壇.2021(06):100-107.

〔5〕陳國維.大學生勞動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8-17.

〔6〕陳偉,鄭文,薛亞濤.大學生勞動教育課程建設的實踐批判、路徑優選及策略創新〔J〕.高教探索,2024(03):71-78.

〔7〕劉靜慧.勞動教育課程建設與實施研究回溯與展望——基於可視化知識圖譜分析〔J〕.現代職業教育,2024(16):145-148.

〔8〕白冰.學習進階視域下高校勞動教育體系的建構探析〔J〕.黑龍江教師發展學院學報,2024,43(06):26-30.

關鍵詞:勞動教育;評價;五育並舉;新時代;高校

東華理工大學土木與建築工程學院 江西南昌 330013

基金項目:東華理工大學校級教育科學規劃課題“‘五育並舉’背景下土木類專業大學生勞動教育學習效果評價及提升機制研究”(編號:21XYB21);江西省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研究重點課題“新工科背景下CDIO理念的地方普通高校土建類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研究”(編號:JXJG-20-6-1);江西省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研究課題“依託優勢學科構建新工科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與實踐-以東華理工大學土木類專業為例”(編號:JXJG-22-6-1));江西省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研究課題“地方行業院校微專業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與實踐——以土木工程微專業為例”(編號:JXJG-21-6-5)。

來源:中國網·絲路中國頻道  責任編輯: 石進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