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論

全方位築牢耕地保護法治屏障(評論員觀察)

摘要:耕地保護的法治之網越織越密,為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加強用途管制、規範佔補平衡、強化土地流轉用途監管等提供了強有力的法治遵循。

耕地保護的法治之網越織越密,為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加強用途管制、規範佔補平衡、強化土地流轉用途監管等提供了強有力的法治遵循。

安裝伸縮式噴灌設備的管溝,為什麼寬度只有15釐米左右,深度卻達到1.3米左右呢?原來,這是為了保證噴灌結束以後,噴桿噴頭能在耕層以下。如此既保證了噴灌的穩固度,又不影響大型農機的正常機械化作業。這一幕,出現在河北省高碑店市的衣錦店村3000畝麥田冬閒期統一施工現場。精細化施工,依託的是《基本農田保護條例》的嚴格規範和《高標準農田建設通則》的科學管理。堅持在法治軌道上保護耕地,為“端穩飯碗裝好糧”奠定堅實根基。

黨的十八大以來,各地嚴格落實黨中央要求,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像保護大熊貓一樣保護耕地。2021年以來,全國耕地總量連續兩年實現凈增長。但從目前狀況看,我國人多地少的國情沒有變,耕地“非農化”“非糧化”問題依然突出。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壓實耕地保護責任,毫不放鬆抓好糧食等重要農産品穩定安全供給,改革完善耕地佔補平衡制度等,都需要更加自覺地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來深化改革、推動發展,為耕地保好駕、護好航。堅持高品質發展和高水準安全良性互動,牢牢站穩立法執法司法普法的人民立場,才能全方位築牢耕地保護法治屏障。

2019年8月,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表決通過關於修改土地管理法的決定,“永久基本農田”取代了原來的“基本農田”,體現了永久保護理念。目前,我國基本形成了以土地管理法及其實施條例、《土地復墾條例》、《基本農田保護條例》等為核心的耕地保護法治體系。過去一年,耕地保護法列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計劃,糧食安全保障法正式頒布。民法典、刑法對耕地保護也都進行了明確規定。隨著立法不斷推進,耕地保護的法治之網越織越密,為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加強用途管制、規範佔補平衡、強化土地流轉用途監管等提供了強有力的法治遵循。

嚴格執法公正司法,確保法律剛性和權威,有助於牢牢守住耕地紅線、有效保護農民合法權益。不久前,最高人民法院發佈了10件人民法院依法保護農用地典型案例,涵蓋了刑事、民事、行政以及公益訴訟等不同案件類型,展現出人民法院在審理各類涉農用地案件中能動司法、綠色發展、系統保護、最嚴法治、協同共治的工作理念。縱覽這一批典型案例,有人民法院依法判令解除擅自變更農用地用途或閒置撂荒農用地的合同,有人民法院判決後及時向有關責任單位發出司法建議促使加強土地看護、開展復耕復種。執法司法嚴格尺度,採取“長牙齒”的硬措施,對破壞農用地保護的行為零容忍,既充分展示了人民法院依法保護耕地的職責擔當,也為建設農業強國提供了司法服務保障。

把中國飯碗端得更牢,要堅持在法治軌道上形成監管合力、提高保護效能。為規範黑土地保護、治理、修復、利用,在土地管理、耕地保護、水土保持等法律基礎上,地方保護法律法規相繼出臺。在四川省青川縣,紀委監委將耕地保護作為政治監督重要內容,把“四級協同”田長制落實情況作為日常監督、巡察事項,共同維護良好土地管理秩序。以良法促善治、做好紀法銜接,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才會進一步發揮出來。

牢牢守住糧食生産和糧食安全,是我們必須謹記心間的“國之大者”。面對更加艱巨的耕地保護任務,全方位強化法治保障、全方位夯實安全根基,一定能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努力實現發展和安全動態平衡、相得益彰。

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全方位築牢耕地保護法治屏障(評論員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