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新一輪國企改革“難在哪?新在哪?”
春日融融,帶起重慶國資國企領域的十足幹勁兒:簽署《打贏國企改革攻堅戰目標責任書》,召開2024年重慶國資國企工作會議部署七大工作任務,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深化央地合作……近來,一系列舉措吹響重慶新一輪國企改革號角。
今年開年,重慶開啟“三攻堅一盤活”改革突破,即國企改革、園區開發區改革、政企分離改革攻堅,有效盤活國有資産。國企改革成了重慶這個春天最熱的“關鍵詞”之一。
地處長江上游的重慶是老工業基地和國資國企重鎮,“三攻堅一盤活”改革突破抓住國資國企這個牛鼻子,意在提升國企核心競爭力。
國企改革是一塊難啃的“硬骨頭”,難以畢其功於一役,重慶此輪國企改革難在哪?新在哪?又用了哪些關鍵招數?《經濟參考報》記者走進企業、車間、碼頭,尋找重慶改革答卷。
止損瘦身 一系列任務打卡到月
3月底前實質性“止損”措施落地,年底前市屬國企重點風險基本處置完畢,70%市屬虧損國企實現減虧、10%以上市屬虧損國企扭虧為盈……一系列目標任務打卡到月,逐項分解落實。
為何改革如此急迫?
“以往的國企改革多是被動改革,是一些突出問題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而這次改革是主動謀劃、找準問題、整合推進,是要在企業包袱卸下來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重慶市國資委研究室主任王剛表示。
這次改革又難在哪?
王剛表示,當前國企改革最突出的問題和困難,主要體現為保障重點領域和服務關鍵環節的能力還不強;主責主業定位不清晰、資源分散佈局,部分國企虧損企業戶數多;國有資産品質不高、盤活難度大等。
這次改革的首要任務就是治好國有企業“量大體弱”的病根,幫助國企“止損治虧”“瘦身健體”,找準出血點。
重慶市江北區國有資本投資運營管理集團有限公司是2022年由宏融集團公司、華信公司、盤溪市場公司和華恒公司等江北區屬國企合併重組為江北國投。
“瘦身止損不是簡單扔包袱,而是要下定決心、忍得了‘剔骨’之痛。”江北國投董事長唐勇説,通過壓減層級、消滅僵屍虧損企業、降低成本等方式,企業2023年實現總營收同比增長28%、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87%。
據悉,江北區國企提質增效行動使國企架構得到優化,原有“8+3+25”整合為“4+16”,企業總數同比減少44.5%、區管領導班子同比減少63.6%。
“人瘦了還要‘長肌肉’,國企改革不是一味把企業數量向下減,而是要結合國企保障重點領域和服務關鍵環節的能力合理規劃、優化調整。”唐勇説,去年企業結合資産管理和投資的主責主業定位,梳理全集團業務類型,對子公司進行專業化整合,業務更聚焦、更清晰。
想要“健體”,需用好用活已有資源,把蒙了灰的“寶貝”亮出來、用起來。
重慶旅遊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投資運營的統景溫泉景區,因水質好、溫度高、溫泉類型多等特點,深受老重慶人喜愛。多年來卻因設施陳舊,無力整修等問題漸漸失去吸引力。
作為曾經的重慶“八大投”,重慶旅遊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自持運營18家酒店,累計開發建設景區景點11個,合資打造洪崖洞提檔升級項目等3個文旅綜合體項目……坐擁眾多資源,但多年來因投資建設投入大、盈利能力弱,一度陷入虧損,企業包袱頗重,更難談實現高品質發展。
不久前,重慶旅遊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與香港中旅國際投資有限公司簽署合作協議,將快速組建合資公司,提檔升級打造統景溫泉景區,同時融入巴蜀文化旅遊走廊和國家文化公園建設。
“用我們的資源和中旅集團專業的運營管理能力,盤活已有資源,積極打造一批適應市場需求的優質文旅産品。”重慶旅遊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馮陽説。
位於重慶南濱路的重慶開埠遺址公園如今遊人如織,靠的就是資産盤活。2019年開始,重慶創新盤活立德樂洋行舊址群文物建築存量資産,對8處文物保護建築、2處優秀歷史建築進行保護性修繕,復建老舊建築7棟,強化運營服務,引入多元業態,打造出這一城市文旅新品牌。
牽一髮而動全身,一子落而全盤活。重慶國有企業正用好國資優勢,逐步突圍。去年,重慶國資國企通過股權轉讓、出售出租、引入戰投、證券化等方式盤活存量資産565億元,回收資金254億元;國企營業收入同比增長6.1%,利潤總額同比增長3.9%。
循序提質 分批落地重組整合項目
去年,由重慶交運集團、重慶國際物流集團、重慶港務物流集團三家市屬國企“三劍合一”,共同組建而成的重慶物流集團有限公司宣告成立,備受市場矚目。
擁有1家A股上市公司和重慶果園港等10個貨運港口碼頭,保有港口年貨物9000萬噸、集裝箱275萬標箱吞吐能力,倉儲面積300萬平方米、等級以上汽車客運站86個的倉儲物流能力……新成立的重慶物流集團起步便“贏在起跑線”。
得益於重慶交運集團、重慶國際物流集團、重慶港務物流集團三大物流企業的“強強聯合”。這三大企業業務覆蓋鐵路、港口、空港、國際物流服務,構建起重慶物流行業的基本格局。
重慶市綜合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鄧蘭燕表示,有效整合行業相近、産業相關的企業,聚焦關鍵技術、新興産業、戰略資源,針對同一産業鏈的上下游各個環節進行資源專業化整合,促進資源向主業集中、向優勢企業集中,提升産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是國有企業提升核心競爭力的手段之一。
據悉,重慶新一輪國企改革將分批有序落地一批戰略性重組、專業化整合項目,提高國有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虎口奪食”的能力。
在西部(重慶)科學城九龍坡片區,形成了以鋁加工産業為核心的産業集群。多年來,重慶鋁産業開發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負責片區的産業發展、投資運營、開發建設等業務。
前些年,在電價高企、鋁錠市場價量齊跌等不利因素下,園區內一電解鋁生産企業天泰鋁業連年經營性虧損,資金鏈斷裂。“若放任不管,企業停産將直接導致片區鋁基材料短缺,影響整個鋁産業鏈發展。”重慶鋁開投集團董事長向欣告訴記者,重慶鋁開投集團入股該企業並推進改革重組,通過發揮西彭園區的産業優勢和平臺撬動,使其從單純的電解鋁生産企業發展成為新型綜合能源服務集團,成立天泰能源集團。
截至2023年底,天泰鋁業營業收入增加24.9億元,5年內營業收入增幅超156.8%。
近年來,重慶鋁開投集團依託片區資源優勢,借助國有平臺優勢,推動平臺公司向資源化、資本化、實體化轉型,並通過投資中鋁高端製造、天泰能源、渝隆環保等公司,將區域資源與集團經營緊密結合,有力推進企業發展同時,促進區域經濟快速發展。
重慶藥交所事業單位屬性資産和市場化資産分離,旅遊集團整合市屬國企文旅資源打造全市旅遊産業投資運營主平臺,中國四聯集團被獲准劃轉至重慶國資委下屬國有資産投資運營公司重慶渝富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一系列改革之下,重慶國有企業整合重組邁出新步伐。
為進一步提升重慶國企核心競爭力,重慶還將深入實施科技創新能力提升工程,聚焦構建“33618”現代製造業集群體系、“416”科技創新戰略佈局,大力推進企業智改數轉,加強原創性、顛覆性核心技術攻關,著力打造行業細分領域“單項冠軍”。
重慶機電集團“航太用大排量高壓無油潤滑壓縮機關鍵技術”成功打破國外壟斷,重慶化醫集團“合成氨馳放氣深冷技術”實現進口替代,中國四聯集團依託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開展5G無線壓力變送器“卡脖子”技術攻關……2024年,重慶市屬國企創新研發投入資金將力爭增長12%以上,今年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爭取突破700件。
穩健增效 更加注重體制機制協同
“國企改革改了這麼多年,為何難改出成效?關鍵在於傳統國企思維沒有改變。”每每談及國企改革,不少業內人士這樣感慨。
“以往國有企業領導者很多是典型投資建設思維,在如今‘拼存量’的時代,更需要精細化管理思維。”馮陽説。曾經動輒搞大投資大建設,現在國企要提高競爭力走市場化道路。
“在企業,我首先要考慮幹這件事資金來源是什麼,回報來源是什麼。要設計真正的商業經營路徑,從建設思維轉向市場化思維。”曾由黨政機關轉到企業任職的向欣表示。
曾經,不少國有企業領導班子來自黨政機關,濃厚的體制內思維包裹國有企業,使得現代企業制度難以建立,部分企業集團行政化、機關化,效率低下。
如今走進重慶旅遊集團,各類考核報表、評價表單擺滿馮陽的辦公桌,公司裏再難看見“事不關己高高挂起”的工作態度。“通過推行‘分級分類’管理機制、‘賽馬比拼’考核機制,以任期制契約化為剛性要求,率先形成優勝劣汰、優上劣下的長效考核機制,讓公司上下鼓足幹勁。”馮陽説。
國企改革中,人是最關鍵的環節。重慶旅遊集團還集中專業人才成立財務、法律合規、人力資源三大共用中心,通過精細化、集約化、專業化管理,實現扁平化運營、管理成本壓降、經營效率提升。
市屬國企重慶水泵廠有限責任公司則構建了以創新價值、能力、貢獻為導向的科技人才評價體系,建立了技術創新項目、專利提成、新産品開發等多種形式相結合的中長期激勵機制,使科研人員“嘗得著”項目收益分享的改革紅利。
“以前怕轉變考核方式後大家難以適應,但考核激勵辦法實施後大家執行得很好,如今‘幹得好拿得多’已成為企業上下的共識。2023年企業利潤增長超20%。”唐勇説。
“國企改革不是一個部門、幾個企業的事情,而是一個系統性工程,涉及方方面面。”重慶市國資委副主任劉嘉熠説。
一直以來,國資國企領域政企難分離,國有資産監管難以全覆蓋,不少國有資産游離在監管之外。
“新一輪國企改革更加注重協同性,推動國企內強動力和外強監管協同。”王剛説,改革構建起管班子、管資産、管隊伍、管廉政監管格局,推動政企分離攻堅和國企改革攻堅協同,推動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所屬企業全面“脫鉤”,形成責權利明確的政企關係。
近日,原西彭園區和九龍園區合併成立西部(重慶)科學城九龍新城園區,園區管委會6月將正式運作。“原來由重慶鋁開投集團負責的部分行政職能將移交管委會,我們將把更多精力放在實現自身高品質發展上。”
啃下國企改革這塊“硬骨頭”,沒有石頭可摸,也沒有退路可言。“為確保改革目標任務如期實現,市級層面成立國企改革攻堅領導小組,市國資委統籌協調,建立周調度、月調度工作機制,協助企業解決堵點卡點問題,相關目標任務納入2024年度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指標體系,激發企業改革內生動力,持續營造國資國企事業新氣象。”重慶市國資委主任曾菁華説。
來源:經濟參考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重慶新一輪國企改革“難在哪?新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