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論

海南省建省以來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發展研究

摘要:城鄉收入差距一直是衡量經濟發展品質的重要指標,通過對海南省建省以來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發展變化的研究可以看出,海南省城鄉收入差距呈現先擴大後縮小的趨勢。而分析該趨勢背後的影響因素,可以為海南省縮小城鄉收入差距提供參考。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當前中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推進高品質發展還有許多卡點瓶頸,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較大。到2035年,我國發展的總體目標包括: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可以看出,改善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不僅是我國宏觀政策的基本導向,也是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重大課題。

海南省自1988年建省以來,經濟、社會及人民生活水準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18年4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援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指導意見》發佈,海南自貿港的建設成為海南省發展的重心。在海南自貿港的建設過程中,鄉村振興以及城鄉收入差距是政策關注的重點。

2023年3月,中共海南省委海南省人民政府印發《關於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實施意見》(瓊發〔2023〕1號),意見中指出:“海南省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健全鄉村振興多元投入機制。千方百計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為建設農業強國扛起海南擔當。”可以看出,縮小城鄉收入差距不僅是保障海南自貿港高品質發展的重要因素,也是落實海南省鄉村振興工作的關鍵指標。城鄉居民收入比是研究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指標,從圖1可以看出,自1988年海南建省以來,海南省居民城鄉收入比呈現先擴大後縮小的趨勢。這一趨勢基本符合美國經濟學家、統計學家SimonKuznets在論文《經濟發展與收入不平等》〔1〕中提出的經濟增長與收入分配關係的“倒U假説”,即:“收入差距在前工業文明向工業文明過渡的經濟增長早期階段迅速擴大,而後是短暫穩定,然後在增長的後期逐漸縮小”。

一、海南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擴大階段:1988年—1995年

1988年正式批准設立海南省,劃定海南島為海南經濟特區〔2〕。海南建省初期,經濟發展較為落後,1988年,全省GDP僅為77億元人民幣,每人平均GDP為人民幣1220元/人。主要産業為農業,農業生産總值佔GDP的比重達到50%,工業、服務業生産總值佔GDP比重分別為18.4%及31.6%。在這一特殊時期,海南省城鄉居民收入均處於較低水準,差距較小,1988年海南省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為1196元,

圖1 城鄉居民收入比

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為567元,城鄉居民收入比為2.11。隨著經濟特區的建立,海南省産業結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1988年至1995年期間,第三産業迅猛增長,生産總值佔GDP的比重由31.6%上升至42.9%,第二産業也持續增長,生産總值佔GDP的比重由18.4%上升至21.6%,而農業生産總值佔GDP的比重由50%下降至35.5%。

海南省産業結構的變化主要源於海南建省初期各項投資的匯入,其中基礎設施、房地産、旅遊等行業是投資的重點對象。基礎設施建設領域,根據相關資料,海南的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總額從1988年的22.4億元增長到了1991年的50.3億元,平均每年增長約30%。主要投資領域包括交通、能源、通訊及城鄉基礎設施。在交通方面,重點建設了環島高速公路、海口美蘭國際機場、三亞鳳凰國際機場等交通基礎設施,為海南的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撐。在能源領域,先後建成了海口電廠、洋浦電廠、東方電廠等一批火電項目,同時還建設了一批水電項目,為海南的經濟發展提供了可靠的能源保障。在通訊方面,建成了覆蓋全島的通訊網路及多個通訊基站和線路。

在城鄉基礎設施方面,城市道路、橋梁、排水、供水、供氣等設施,以及農田水利、農村道路、農村飲水安全等設施都是建設的重點。總的來説,海南建省初期的基礎設施建設投資規模呈現出逐年增長的趨勢,為海南的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援。但同時可以看出,重點項目主要集中于城市地區,城市地區獲得的重點投資數量遠高於農村地區。

海南建省初期的房地産市場快速發展,成為當時海南省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隨著房地産市場的繁榮,海南的房價呈現出快速上漲的趨勢。1988年,海南的平均房價為1350元/平方米,1991年,平均房價為1400元/平方米,而1992年漲至5000元/平方米,1993年上半年,房價達到了7500元/平方米的頂峰〔3〕。與房價同步上漲的還有地價。海南的地價在建省初期也經歷了大幅上漲。例如,海口市的地價在1991年為98萬元/畝,而1993年最高已上升至680萬元/畝,漲幅高達7倍。大量的資金涌入房地産市場,推動著房地産項目的開發。據統計,在1989年,海南省的房地産投資僅為3.2億元,而到了1992年已經猛增至87億元,短短三年時間增長了2619%。而當時的重點房地産項目也集中在海口及三亞兩個地級市。

另外,海南建省初期的外資引入規模也呈現逐年增長的趨勢。1988年,海南利用外資2.3億美元,1989年增加到3.3億美元,1990年進一步增加到4.5億美元,1991年則達到了5.6億美元。外資主要投向了海南的房地産、工業、農業和旅遊業等領域。其中,房地産領域是外資投入最多的領域之一,大量的外資進入海南房地産業,開發建設了大量的房地産項目此外,外資也進入了一些工業領域,如制藥、食品、紡織等,同時還投入了一些農業項目和旅遊基礎設施的建設。

總體來説,海南建省初期,各項投資增長迅速,一方面促使海南省快速建立自身優勢産業,促進海南整體經濟迅速發展,居民收入和生活水準提升,截至1995年底,海南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為4770元,較1988年增長299%,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為1520元,較1988年增長158%。但另一方面,該階段城鎮居民收入增長速度遠高於農村地區,城鄉居民收入差距迅速拉大,到1995年底,城鄉居民收入比達到3.14,較1988年增長48.8%。

二、海南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高位震蕩階段:1996年—2009年

1995年,海南省城鄉居民收入比例達到3.14的最高值,其後十幾年間,海南省城鄉居民收入比一直在2.39~2.82之間震蕩,主要原因在於:在此期間,海南省經濟發展模式出現了較大的轉變以及推出了多項惠農政策,具體如下。海南建省初期房地産迎來高速發展的階段,但由於發展模式粗放、市場機制不成熟、缺乏相應監管導致形成了巨大的房地産泡沫。1993年6月,隨著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關於當前經濟情況和加強宏觀調控的意見》的頒布,以及終止房地産公司上市、全面控制銀行資金進入房地産行業等措施的出臺,海南房地産泡沫破裂,留下了大量的待處置資産,這些待處置資産直到2006年底才處置完成。

房地産泡沫的破裂對海南省經濟産生了巨大影響,1993年,海南GDP增長率達到20.6%,1994年因慣性保持在11.3%。但1995年、1996年GDP增速分別為3.8%及4.7%,為全國最低。受此影響,海南城鎮居民的收入增長進入停滯,1996年,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為4926元,到1998年,這一數字為4845元,出現了建省以來的首次下降,而農村地區受房地産泡沫影響較小,同一時期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由1746元增長至2026元,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首次出現下降趨勢。

另外,由於地理位置原因,海南省與東南亞國家之間的經濟往來比較頻繁,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也對海南省經濟造成一定影響。出口數據顯示,在東南亞金融危機期間,海南省的出口額出現了明顯的下滑。

據統計,海南的出口總額在金融危機期間減少了約30%,這對海南的出口導向型企業造成了較大的壓力。外商直接投資也出現了明顯的減少。據統計,金融危機期間,海南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資額減少了約20%。同時,海南的旅遊業也遭受了一定的衝擊,海南的旅遊收入減少了約15%。與此同時,政府也出臺多項政策提升農村居民收入。

如在稅收方面,2005年1月1日,海南省開始免征農業稅,農業稅的取消對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有一定促進作用。在以上及其他多方面因素影響下,1996年—2009年

十四年間,海南省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由4926元增長至13465元,增幅173%,而同一時期,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由1746元增長至4984元,增幅185%。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例在高位震蕩。

三、海南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縮小階段:2010年—2023年

2010年至2023年期間,海南省城鄉收入差距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城鄉收入比從2.74下降至2.06,這主要歸功於近年來旅遊等行業的發展以及一系列助農、扶貧政策的實施。2009年12月,《國務院關於推進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09〕44號)印發,海南國際旅遊島的建設提上議程。其中,提升海南省旅遊業管理服務水準、發展旅遊相關的現代服務業是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的重點。自2009年起,海南省旅遊行業進入快速發展階段,數據顯示,2009年,海南省共接待過夜遊客2250萬人次,

旅遊總收入212億元;到2023年,海南省共接待過夜遊客9001萬人次,旅遊總收入1813億元,過夜遊客及旅遊總收入分別增長300%和755%。根據侯冠平等人的研究,旅遊行業的發展有助於縮小城鄉收入差距。

在脫貧攻堅方面,2016年,海南省委、省政府出臺《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實施意見》,提出包含産業升級、鄉村旅遊、電子商務等十項具體的脫貧措施。2016年到2020年間,海南省脫貧成效逐漸顯露,五年間,累計投入171.67億元,實現海南省15.21萬戶、64.97萬人的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人口的每人平均收入也獲得較大提升,從2006年的4448元增長到2020年的12733元,年均增幅達到23%。同時落實産業扶貧措施及就業扶貧政策,並保證對貧困人口的普惠性生態補貼及殘疾人的兩項補貼。在農村基礎設施投資方面,海南省加大了對農村地區道路、客車、供電、飲水、光纖寬頻網路、居民燃氣及垃圾無害化處理等一系列的投入。這些舉措,均有助於提高農村居民的生活水準及可支配收入。

2018年4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援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指導意見》發佈,海南省進入了建設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的新階段。該《意見》發佈以來,海南省各項經濟指標取得了較大的提升,尤其是對外貿易方面。2018年到2022年期間,海南省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年均增長率分別為23.4%、17.7%;經濟外向度五年提高15個百分點,2022年達34.7%;實際使用外資年均增長63%,五年總額超之前30年的總和。在取得這些成績的同時,在本輪建設中,資源的分配更加均衡,如13個自貿港重點園區不僅建設在海口及三亞,在澄邁、文昌、儋州、瓊海、陵水等縣級市也有分佈。這對縮小城鄉收入差距有積極的作用。

總的來説,2010—2023年十四年間,海南省城鄉居民生活水準都得到較大提升,海南省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由15229元增長至42661元,增幅180%,而同一時期,海南省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由5566元增長至20708元,增幅272%。農村地區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明顯高於城鎮地區,海南省城鄉收入差距呈現逐年縮小的趨勢。

四、對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的建議

縮小城鄉收入差距不僅僅是海南自貿港建設的基本要求,也將影響海南經濟高品質發展,根據“倒U假説”以及海南省經濟發展現狀,海南省城鄉收入差距處於逐年縮小的階段,在該階段,仍需重視農村地區資源投入,防止城鄉收入比出現反彈。具體建議如下。

一是持續推進城鎮化,2023年,海南全省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62.46%,距全國66.16%的城鎮化率仍有一定差距。城鎮化不僅能使農民享受到更先進的交通、醫療、文化、資訊等公共服務,提高生活品質。還有利於優化農村資源配置,提高農村各項資源的利用效率,推動農業現代化,提升農民收入,對縮小城鄉收入差距有積極的作用。

二是繼續發展旅遊産業,研究表明,旅遊産業的發展有利於縮小城鄉收入差距。現階段,海南省在發展旅遊行業時應注意以下幾點:一是優化旅遊空間佈局,旅遊資源可適當向西部、中部傾斜,平衡全省旅遊發展;二是提升旅遊基礎設施,尤其是西部及中部的基礎設施,提高旅遊接待能力和服務水準;三是加強旅遊行銷,利用各種媒體和渠道進行宣傳推廣,提高海南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四是加強旅遊監管,提高旅遊從業人員的專業素養和服務意識,建立健全旅遊服務標準和品質監管體系,確保遊客能夠享受到優質、安全的旅遊服務,創造品牌效應。

三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持續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加快對“三農”問題的重視程度,持續增加農村地區的資源投入,拓展農民的收入渠道,不斷提升農民生活品質及收入水準,確保農村地區可共用自貿港建設成果,不斷縮小城鄉地區發展差距。(陳茜)

參考文獻

〔1〕SimonKuznets.EconomicGrowthandIncomeInequality[J].

TheAmericanEconomicReview,1955,45(01):1-28.

〔2〕張淩編.海南大事記〔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

社,1998:3.

〔3〕長江商報.蛇吞象閆琦如何吞下“鹿回頭”〔EB/OL〕.〔2015-02-09〕.http://www.changjiangtimes.com/2015/02/496997.html.

關鍵詞:城鄉居民收入;變化趨勢;影響因素;海南省

基金項目:2023年海口經濟學院校級課題“自由貿易港背景下海南城鄉收入差距問題研究”〔編號:HJKY(JD)23-07(基地項目)〕。

作者簡介:陳茜  海口經濟學院東方外貿外語學院

來源:中國網·絲路中國頻道  責任編輯: 石進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