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化互聯、數字化感知、智慧化分析、自動化作業 智慧海關建設進入全面實施階段
作為世界上貨物貿易第一大國的海關,中國海關每年查驗的貨物量最大、場景最豐富、模式最齊全。3月14日,在海關總署舉行的例行記者通報會上,海關總署相關負責人表示,2024年智慧海關建設進入全面實施階段,海關將重點建設九大標誌性工程,推動海關監管服務越來越“智慧”、越來越“自動”,為中國從貿易大國向貿易強國轉型提供有力保障。
強化科技創新支撐作用
海關總署綜合業務司副司長林少濱説,近年來,全球科技創新進入空前密集活躍期,隨著數字經濟和數字技術的發展,以數據為亮點的智慧創新,帶動了社會生産方式變革、生産關係再造、生産力突破性增長、生活方式巨變,深刻改變著國際貿易方式。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物聯網等一系列新技術的迅猛發展,為海關監管服務提供了新的方式和手段,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林少濱説,海關將運用數字技術這一創新驅動發展的先導力量,推進海關監管理念、制度機制、業務模式的全方位、系統性轉型升級,構建網路化互聯、數字化感知、智慧化分析、自動化作業的海關監管服務新形態,營造安全、便利、高效的海關智治新生態。
“智慧海關建設不僅僅是海關業務的改革創新,更是對海關科技能力的一次考驗。我們會持續加強和探索科技創新在不同海關業務場景上的應用。”海關總署科技發展司副司長陳宗旺説,智慧海關建設要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的支撐引領作用。比如,通過智慧審圖識別多種商品,有效應對24小時不間斷工作模式,減輕一線監管壓力,提升口岸精準監管能力。又如,智慧財産權商標智慧識別技術,可以快速線上查詢智慧財産權備案系統商標資訊,甄別侵權商標。
推進高水準對外開放
近年來,海關持續推進數字化轉型、智慧化升級,優化監管服務,助力國際物流體系建設。海關總署綜合業務司副司長杜宏偉説,進一步推進高水準對外開放,海關將主要做好三方面工作:
加強多雙邊合作。與世界海關組織聯合開展“智慧海關”合作項目,在亞太經合組織(APEC)框架下積極推進“智慧海關合作夥伴倡議”,深化與中亞、東盟等周邊國家海關檢驗檢疫機制性合作,推進與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成員原産地電子聯網,擴大AEO國際互認合作。
服務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一方面,將拓展國際貿易“單一窗口”跨境互聯互通功能,推進中國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單一窗口”合作;另一方面,將進一步支援構建與新生産、物流方式相適應的高效國際物流大通道,助力中歐班列和西部陸海新通道、中老鐵路等國際物流大通道聯動發展。
助力高水準開放平臺建設。圍繞海關監管和服務打造新場景。圍繞推進海南自貿港、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綜保區、自貿試驗區等開放平臺建設,海關在監管制度創新和先進科技應用等方面開展了一系列智慧探索和設計,未來將在推進高水準制度型開放方面持續釋放改革紅利、貢獻海關力量。
“智慧海關建設是一個開放體系。”林少濱説,隨著形勢發展、業務變化、科技創新,海關將不斷補充新項目、增設新場景,同時借助外力推動新技術在智慧海關場景下落地生效。
促進企業及個人便利通關
推動智慧海關建設,有助於降低貿易成本、便利人員和貨物通關。如今,通關智慧化程度正不斷提高。
長春海關提供的資訊顯示,琿春邊民互市貿易“一體系兩平臺”建成後,邊民通過手機即可實現線上申報,平均通關時間縮短近70%。海關工作人員可通過數據聯通與稅務、銀行、漁業協會等部門形成更強的服務與監督合力。
上海浦東、北京大興等多個機場通過“一體化智慧通道”“智慧協運機器人”“非侵入式先期機檢系統”等新型智慧化設施設備,在通關各環節為進出境旅客提供便利化服務。“把科技當眼睛、用資訊作耳朵,才能把最好的通關環境留給廣大守法進出的旅客。”上海海關監管處副處長夏謙説。
杜宏偉説,下一步,海關將通過優化非侵入式監管推進新技術、新設施應用,在海、陸、空、鐵、郵等各領域提高執法作業自動化水準。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網路化互聯、數字化感知、智慧化分析、自動化作業 智慧海關建設進入全面實施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