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聞

甘肅:打好基礎教育擴優提質“組合拳”

近年來,甘肅省圍繞辦好人民滿意的基礎教育,以高品質發展為主線,著力推動全省基礎教育綜合改革,打好擴優提質“組合拳”,讓教育改革發展成果惠及更多師生和群眾。

目前,全省學前三年毛入園率94%,公辦園在園幼兒佔比達56.24%、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92.74%;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97.7%、高中階段毛入學率95.6%,人民群眾教育獲得感、滿意度進一步提升。

促進區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馬莉記得在2023年秋季學期開學時蘭州市七里河區七里河小學教育集團鹼溝沿小學舉行的一年級“開筆禮”活動中,自己的孩子學會了端正衣冠、學會了寫“人”字,作為家長的她感到特別欣慰。

七里河小學教育集團包含總校七里河小學、分校七里河區第二小學、五星坪小學、蘭工坪小學、鹼溝沿小學和王官營中心校,集團各學校攜手舉辦活動、開展教學研討,實現了協同發展、整體提升。

“我們不斷加快與各分校的深度融合,特別是對農村學校的‘功能表’輸出,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就是其中之一。”七里河小學教育集團理事長、七里河小學校長王俊莉表示,通過集團總校優秀教師幫帶、分校相關教師積極參與學習等方式,實現特色校園文化活動在總校與各分校內的規範化、統一化進行,並逐漸形成各校特色,推進了集團化辦學由結構調整向品質提升的轉變。

辦好每一所學校,讓每個孩子都能享受更好更公平的教育,這是全省各地的普遍共識。近年來,各地採取集團化、學區化、城鄉共同體辦學等模式,建立聯校走教、同步教研製度,促進骨幹教師交流輪崗和優質教育資源共用,推進了學區內、集團內學校率先實現優質均衡,不斷縮小城鄉教育差距,促進區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截至2023年6月,全省義務教育階段共建成集團化辦學團體462個,開展集團化辦學學校2714所;建立學區1067個,開展學區化辦學學校5589所;城鄉共同體辦學團體400個,開展城鄉共同體辦學學校2056所。與江蘇省開展合作共建推動縣中發展提升行動,遴選10所縣中與江蘇省10所優質高中試點建立合作共建機制,通過“1+1+N”的模式,進行全方位、深層次合作,以點帶面整體提升區域內縣中辦學品質。

讓更多校園煥發新的活力

統籌實施“五育並舉”工程,深化實施中小學“大思政”教育改革、學前教育優質普惠發展、普通高中優質特色發展、特殊教育優質融合發展、師資擴優賦能、“雙減”減負提質、教研協同攻關、家校社協同育人……深化改革創新,激發內在活力,全省教育系統全面推進教育改革,擴大了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讓更多孩子在家門口上好學。

在隴南市徽縣江洛鎮江洛小學,音樂教師陳小敏正利用“專遞課堂”給江洛小學和趙灣小學三年級的學生上《頑皮的杜鵑》一課。這些年,江洛小學通過每週2節英語課、音樂課和1節科學課的“專遞課堂”,搭建起中心校與6所村小和教學點聯繫的橋梁,盤活了薄弱校,使更多校園煥發出新的活力。

近幾年,甘肅省在甘南州、臨夏州和慶陽市“兩州一市”的23個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實施了省級同享大城市優質教育資源示範化項目,採用“中心校帶教學點”模式推動23個縣的800所學校全課程共用課堂,將優質教育資源傳送到了農村地區、民族地區、邊遠地區。

數字化使教育落後地區教育“洼地”快速高效填補,實現了“彎道超車”。如今,從全省範圍來看,“三個課堂”、網路調研、網路培訓等已經成為越來越多學校教育教學的新常態。

把教師隊伍建設擺在首要位置

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

近年來,全省各地將教師隊伍建設擺在首要位置,全面推進落實“縣管校聘”制度,大力加強師資補充和培訓,通過挂職鍛鍊、跟崗學習等形式,促進區域內教師資源均衡配置,加快校長、教師專業化成長,為教育事業快速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天水市採取搭臺子、育“苗子”、樹桿子等一系列強有力的措施,加強中小學領導班子隊伍建設,全面提升辦學層次和水準,不斷激發辦學活力。武山、清水兩縣取消中小學校長行政級別,科級幹部職數減少了122個,使學校領導班子和教育事業發展需要相匹配。

“通過建立健全崗位責任制、考核評價等制度,學校領導班子的結構得到優化,給學校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天水市委教育工委書記、市教育局黨組書記楊瑞峰表示。

此外,全省各地還結合實際,通過創建名園長名師工作室,打造了一支專業水準高,且具有輻射帶動能力和教研能力的名優教師團隊,積極開展教師培訓、教研指導、送教下鄉進村等,切實提高教師隊伍自我造血、自主創新與自我發展能力,不斷優化教師隊伍結構,提高了教師隊伍素質。

來源:甘肅日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甘肅:打好基礎教育擴優提質“組合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