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魚引領小魚活躍”共鑄新質生産力
“機器人造機器人”,這幕科幻場景在上海化為現實。位於寶山區的上海機器人産業園內,上海發那科智慧工廠三期項目投用近半年,已成功實現“投産即達産”,並力爭今年訂單數額突破100億元。無數工業機器人將走下這條智慧工廠流水線,拉動上海機器人産業園産業規模與效能持續增長,支撐全市智慧製造提質增效,助力新質生産力加速成勢。
“各有所長的中小企業能圍繞龍頭定向佈局核心零部件等細分賽道,形成大魚引領、小魚活躍的創新共生關係。”上海機器人産業園總經理劉宏這樣理解。
工業機器人密度,常被視為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自動化生産程度的重要指標。上海是我國工業機器人密度第一的城市,這一數字已達每萬人383台。作為上海首家以機器人冠名的園區,上海機器人産業園更被視作樣本來透視。相關數據顯示,其吸引的281家企業中,與機器人直接關聯的企業約佔三成,其餘大部分企業均與機器人産業間接關聯,也關涉機器人行業的各類應用場景。
隨著ChatGPT、Sora等生成式人工智慧(AIGC)新技術的興起,機器人産業正迎來升級換代、跨越發展的窗口期。如何將AIGC與機器人實體更好地結合,瞄準下一個“顛覆式創新”,打造特色鮮明、能級躍升的機器人和智慧製造産業,成為園區面臨的新考驗。
劉宏認為,這需要重點佈局關鍵環節、核心零部件。譬如,對於時下正熱的人形機器人來説,演算法、視覺系統、感知系統等均是需搶抓佈局的重要環節。為此,園區正持續推動建立智慧製造研究中心、強化技術支援等,在靶向引進關鍵細分領域“特長生”基礎上,促進企業在技術創新、産品升級等方面取得突破進展。以發那科為例,在園區竭力撮合下,與上海大學跨界合作完成“乘用車零部件精密加工智慧車間的示範應用”課題,巧借高校科研力量解決流水線上的裉節堵點。
在新一輪規劃調整契機下,園區挖出不少産業新空間。結合星星、譚楊産業“城中村”改造、聯東U谷機器人創新港“工業上樓”項目等,園區預計新增230多萬平方米産業空間,發展空間實現“倍增”。
接下來,園區將聚焦典型應用場景及用戶需求,遴選一批基礎紮實、應用覆蓋面廣、輻射帶動作用強的重點機器人領域,建立場景應用“供應庫、需求庫”,匯聚核心優勢資源,組織推動“機器人+”應用行動有序開展。
來源:文匯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大魚引領小魚活躍”共鑄新質生産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