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

千年古鎮 絲路新韻

春雪初霽,走進蘭州市西固區河口鎮河口村,宛如走入一幅水墨畫—遠山白雪皚皚,近水碧波盪漾。依山傍水間,明清古民居錯落有致,四街十七巷阡陌縱橫,古城樓聳立於主街主軸,古紗燈懸挂在門廳回廊。古韻詩意,充溢在村子的每一個角落。

河口,“地居南北之間,為東西咽喉扼塞”,自漢代以來,是聯接新疆、青海、西藏與古金城蘭州進出的重要門戶,古“絲綢之路”“唐蕃古道”交會貫通的要衝之地,也是黃河上游的古渡口。

鄉村振興,向美而行。近年來,蘭州市西固區河口鎮河口村深入學習浙江“千萬工程”經驗,把和美鄉村建設作為踐行“三抓三促”行動的有力抓手,以繡花功夫繪就和美鄉村幸福底色,2023年12月被命名為省級和美鄉村。河口村也先後榮獲“中國美麗休閒鄉村”“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第四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第二批全國旅遊休閒街區”等榮譽稱號。

“活化”古民居 重煥新生機

柔和的日光從四合院天頂灑進來,庭院青磚鋪地,綠植盆花點綴院落,舊水缸裏金魚遊弋,映襯得古民居更加古色古香。古民居造型考究,莊重大氣的翹角門樓,精緻細膩的木刻窗雕,紋理漂亮,線條流暢;耐磨耐腐蝕的松木建築,散發著木頭的香氣。

“古建築所有的立柱、橫樑、順檀都是榫卯結構,沒有釘一根釘子,這是我們老祖宗的智慧。”古民居主人張翠霞介紹,“瞧這門板上的雕花,都是房屋建成後雕刻的,十分堅韌,而不是現代工藝的拼貼。”上房的炕墻上,懸挂著四幅瓷板畫,胎釉精良雅潔,畫面層次分明,是民國時期的舊物件。

張翠霞的公公張才峰70多歲了,他自記事起已有六七代人在這居住。“這是我們祖上太爺爺用過的桌子。還有這凳子,一位親戚不知道它的歷史年代,勤快地擦拭面上油膩,把上面的漆面與花紋都刷沒了,把我的10萬元古董擦成了5萬元。”張翠霞詼諧地説。

像這樣保存較好的明清時期古民居,在河口村有37處,佔地1.25平方公里,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已于2017年被列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傳統村落是活著的歷史,如何通過活化利用,既保留原始風貌,又滿足村民居住和發展的需要?

“作為普通住戶,孩子要到城裏上學,我們曾經搬出去一段時間,但回家後,發現老宅子變得荒涼而破敗。”張翠霞深有體會地説,回來打掃乾淨,住些時日,房子又恢復了生氣。

河口村完成了《蘭州市河口古民居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蘭州市河口村歷史文化名村保護規劃》編制,已累計投入14.98億元實施河口古鎮恢復建設、黃河木棧道、十里黃河風情線酒吧一條街、華夏文化展演中心、黃河燈展等項目,其中2023年投入3100萬元,實施古鎮消防、人居環境整治、停車場改造提升、數字鄉村建設等項目,村莊煥然一新。

河口古鎮,“新顏”亮相。景觀豐富多樣,古城樓、古碼頭遺址、古長城遺址、碑文石刻、張氏祠堂等歷史文物別具特色,民居古樸清幽,街道整潔靚麗,以其內在魅力吸引遊客接踵而來。

張翠霞對自家古民居修舊如舊,加固了木建,刷了木油,加強防火,定期換置滅火器和舊電線。並利用古民居發展旅遊産業,建成農家樂,打造的“老院子”柴火雞餐飲,吸引了遠近遊客。回頭客提前預訂,讓她燉好雞肉,來後不用再排隊。這些年她靠農家樂年純收入18萬元以上,無需外出打工,照顧了老人孩子,又增加了收入。

説話間,張翠霞忙著招呼遊客。來自安寧區的李先生説:“這裡距離市區近,半小時車程,我來過四五次,柴火雞食材新鮮,美味可口。今天雨雪剛停,就帶朋友來嘗嘗。”

“我們對河口村傳統古村落整體保護與活化利用,給村民們帶來了實惠。”河口鎮黨委書記富軍説,通過落實省市區和美鄉村建設部署,聚焦村莊美,村子美起來;注重産業興,旅遊旺起來;圍繞強治理,內涵提起來;堅持潤民心,鄉風好起來;打造新業態,村民富起來。

河口村于2014年打造古鎮,2016年開始接待遊客。“當時舉辦了‘全牛宴’,用直徑2.2米的大鍋煮牛肉,當天吸引了3萬多遊客,將街上小店舖的商品幾乎買空了,讓我們有點措手不及。”河口村黨總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張鵬介紹,近年來河口村以“一軸兩翼多節點”,打造南面古鎮核心景區和北面民俗休閒片區,不斷拓展古鎮發展空間,全面提升了景區承載能力。

河口古鎮,聲名遠播。2020年接待遊客120萬人次,2023年接待遊客100萬人次,2024年全國“村晚”蘭州市西固區河口古鎮分會場在此舉辦。

今年春節期間,河口社火鬧起來,鼓樓響起爆竹,社火隊敲鑼打鼓,大嫂們敲起太平鼓,小媳婦扭起秧歌,壯漢們舞龍耍獅子,還有耍龍燈、踩高蹺、跑旱船、鐵芯子,熱鬧非凡。社火隊裏還有兩位“春官”,寓意春天到來,他們身穿長袍馬褂,足蹬高靴,祈禱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村裏男女老少齊心協力,家家都參與辦社火、村晚、燈展等,讓城裏人感受到濃濃的鄉村年味,大家忙著接待遊客。”張鵬介紹,蘭州市及周邊遊客大量湧來,村裏60多戶農家樂、25家小吃店和30多家商鋪店都爆滿了,放假8天時間共接待8萬多遊客。

“非遺”傳承人 匠心制紗燈

依託明清古民居建築,河口村村委會、河口景區建設管理委員會、河口中心學校、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村衛生室、西固區圖書館河口古鎮分館等依次分佈在倣古建築門樓裏,外觀古樸典雅,與古民居村落融為一體。

走進圖書館,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産古紗燈傳承人張振祥正在製作古紗燈,以紗做燈面,用木條做骨架,每扇燈面上用工筆畫描摹出花鳥人物,展示著黃河古鎮的歷史文化故事。

“製作燈面比較耗時費工,先用勾線筆蘸墨勾出畫圖輪廓,空出部分儘量用淡墨塗抹,然後剔除焦墨,再將空白處涂上魚膠,晾幹後在膠面上描畫、著色、暈染、勾線。”張振祥介紹,最早用手工紗做燈面,現在用絹代替,如果用倣羊皮作燈面,比較耐用能挂兩年時間。

張振祥説,小時候,紙扎老藝人給他做了一個金魚燈籠,燈籠頭尾可動、活靈活現,讓他對手工制燈産生了強烈興趣。2011年開始,他收集河口歷史文化資料,發現了河口古紗燈。由於村民們不知曉,把古紗燈燈面扔棄,將燈具用作雞籠、兔窩,甚是可惜。

令人欣慰的是,西街劉家祠堂保留有清代同治年間的兩箱古紗燈40多架,東街張世龍家有4個《封神演義》古紗燈。張振祥走訪古紗燈製作老人,請教製作技藝,復原製作了43架古紗燈。

幾近失傳的河口紗燈,重新煥發絢麗光芒。張振祥復原製作古紗燈時,保留了燈面原有技藝和風格,並利用現代工藝將“中國夢”等元素展現在燈面上。他製作的200架古紗燈,在西固紅棗節上展示後,懸挂在河口古鎮四條主街上。2020年,他與河口中心學校對接,讓“非遺”進校園,與學生一起製作了2020盞古紗燈,懸挂在古鎮古城墻遺址周邊,紅紅火火的古紗燈墻,成為網紅打卡地。

守正創新,傳承弘揚,讓“非遺”古紗燈更具生命力。張振祥給10多位村民傳技藝,並經常受邀到蘭化二小、蘭化四小、蘭煉西苑小學、蘭州市二十三中學等學校授課,現場教授古紗燈製作。去年,張振祥榮獲甘肅省“鄉村工匠”稱號。

“孩子們很有靈性,扎制紗燈時,一個個都很來勁,瞧瞧他們製作的貓咪古紗燈很是可愛。”張振祥拿出燈具笑著説。

夜幕降臨,河口村的東南西北四街內張燈結綵,一盞盞古紗燈點亮了,閃映燈面,絢麗多彩。十里八鄉來河口觀燈的人絡繹不絕,遊人如織,歡聲笑語。

除了古紗燈,大型燈具閃耀河口。河岸的“黃河女兒”綵燈,造型美觀,隨著燈光閃爍,“黃河女兒”眨巴著明亮的眼睛;“生命樹”綵燈,五彩繽紛,燈光在樹冠、樹枝、樹根間來回流動。這是河口村配合省文旅集團精心打造的“河口耀千年·絲路映萬古”主題黃河燈展,持續煥發夜經濟活力。

河口村與西戎文旅公司合作,推出了《記憶盤古》大型鐳射水舞秀演出;舉辦了河口古鎮特色長桌宴、藝術文化周、網紅達人打卡、美食節等一系列特色活動,助推河口古紗燈主題的“非遺文化遊”快速崛起,帶動度假遊、研學遊、鄉村遊協調發展。

村裏還建有西固區民俗文化博物館,共有4層,分門別類,各具特色。一張張發黃的老照片、一件件古老的服飾、一個個古樸的農具、泥人像等,讓參觀者恍若走入歷史歲月。“參觀遊人很多,勾起了老年人的回憶。”講解員柴歡如數家珍地講完每一間展館後,深有感觸地説。

三産帶一産 提升幸福感

漫步河口臨河棧道,一株古樹映入眼簾,樹皮蒼勁皺黑,枝幹屈曲虬結,枝條纖細搖擺,樹下立碑題為“左公柳”。“春天到了,柳枝快發芽了。”張鵬説,老柳樹見證著村子的歷史。

河口村整體改善遊客進入古鎮的體驗,開展村莊綠化、庭院美化,種植沙棗樹3200余棵,修繕庭院354戶,完成365戶常住戶改院改墻改廚改廁,創建美麗庭院125戶,讓村民們的幸福感倍增。

走進“最美庭院”張和恭家裏,這位從林業工作戰線上退休的老職工,喜歡侍弄花草,庭院裏竹子挺拔,淩霄花樹青翠,假山流水,小鳥啼鳴。黃河奇石造型獨特,石頭上點畫了蟋蟀、蝴蝶、小豬等,意趣盎然。廳堂後屋,一本本圖書整齊立在書架上,一幅幅字畫作品挂于墻上,書香濃郁,翰墨飄香。“天氣暖和時,來的遊人很多,有研學寫書法、畫畫的,還有品茗喝茶的。”張和恭説。

旅遊旺季,村民自家生産的小白菜、蘿蔔、辣椒,種植的棗、蘋果、梨等,成了遊客青睞的果蔬産品;村裏的草莓、小番茄等設施農業,成了遊客觀光休閒的採摘地;村裏養殖的生豬、土雞、家禽等,成了農家樂餐桌上的美味……河口村通過發展鄉村旅遊,反哺了農業産業,三産帶動一産發展。

“河口村每人平均3分地,一家人僅靠三五畝地,沒法在一産上有較大突破,但村民們都有古宅和院落,利用古村發展旅遊産業,增加了收入。我們大力宣傳推介,你吃的每一口飯,都是村民們每一分錢的收入。”富軍坦言。

河口村引進甘肅採粲現代農業科技發展公司,發展休閒觀光農業,實施明德莊園智慧溫室大棚改造項目,盤活了閒置土地農業資源100余畝,明德莊園帶動戶均收益2500元。村裏發展生豬、奶牛、家禽養殖等産業,養殖量分別達6500頭、1200頭、4.6萬隻,其中源生奶牛養殖場流轉河口村土地200畝,去年發放土地流轉費10萬元。由村集體帶頭謀劃土地流轉、培育鄉村特色産業,拓展了入股分紅、生産經營、租賃資産等方面的村集體經濟收入渠道,2023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達110萬元。

鄉村旅遊,激活一池春水。河口村依託河口古鎮大景區建設,整合優質文旅資源,打造智慧農業、採摘體驗、餐飲住宿、地方小吃、民俗休閒等新業態,形成農戶、企業、合作社等經營實體,實現農戶收益共用。各類經營主體帶動村民創業2000余人,2023年總營業收入1100萬元,村民戶均增收3萬元。

身著橘色工作服的村民張梅蘭,正在背陰小巷鏟雪。她與村裏10多位清潔工將街巷打掃得乾淨整潔,“活輕鬆著哩,衛生打掃乾淨了,自己心裏很舒坦,遊客也喜歡來遊玩。”張梅蘭僅公益崗位一項月收入2100元,家裏基本開銷夠了。

鄉村旅遊助推了鄉村治理。河口村設置了1個古鎮景區5G基站,5G網路覆蓋率達到100%,安裝應急廣播37個、高清攝像頭67個、綜治資訊大屏1塊及智慧調度系統,建立了覆蓋全村的免費Wi-Fi。在旅遊旺季,高清攝像頭協助管理人員管理。而在平時,數字鄉村的建設讓村民們盡享智慧生活。

“我們將探索打造優質民宿、發展規模養殖、深耕農産品加工等旅遊項目,讓鄉親們日子過得更好。”張鵬滿懷信心地説。

青山碧水,黃河古渡口,河口村以山水繪畫,用庭院寫詩,和美鄉村夢才剛剛開始……

來源:甘肅日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千年古鎮 絲路新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