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絲路文明

春風浩蕩暖人心 團結花開幸福來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親臨貴州視察,兩次參加貴州代表團審議,多次對貴州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對貴州民族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飽含對貴州各族人民的特別厚愛。

旗幟指引方向,實幹成就未來。貴州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條主線,全面落實黨的民族政策,聚焦“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主題和“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築中國夢”共同目標,推動貴州民族工作轉型升級、提質增效。

2024年新年賀詞中,習近平總書記點讚貴州“村超”、“村晚”活力四射,讓全省人民備受鼓舞。“村超”的火爆出圈,向全世界展示了一個熱情洋溢、活力滿滿的多彩貴州。

貴州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推動民族地區加快現代化建設步伐,奮力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模範省。建設模範省目標提出以來,貴州打造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思想教育的典範、西部省份民族地區高品質發展的典範、民族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典範、民族文化繁榮發展的典範、民族交融互嵌的典範、民族事務治理現代化的典範“六個典範”,建立“1+8”示範試點工作格局和支援民族地區高品質發展調度機制,並通過“村超”、“村BA”、路邊音樂會等賽會展節,不斷推進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建設,系統化構建完善模範省建設的體制機制。

美美與共,不斷構築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這個春節,“村超”2024賽季開啟。走進“村超”現場,唱侗族大歌、跳多耶舞、吹蘆笙……足球的熱情和民族的風情一起綻放,體育賽場成為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新舞臺。

看球賽、品美食、賞歌舞……賽場上,體育精神無限釋放;賽場外,民族文化盡情閃耀。“村BA”“村超”搭建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平臺,各族群眾、各地遊客共用鄉村嘉年華,展現出了各民族和睦相處、共同繁榮進步的美好畫面。

2024年春節期間,全省各地傳統民俗活動展演輪番上陣,豐富多彩民族文化活動不斷上演;燈會廟市、路邊音樂會、省博物館展覽、舞龍表演、非遺秀場等讓貴州各族群眾和諧共融、共用共樂。

貴州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全力構築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為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模範省建設奠定堅實的精神和文化基礎。

“村BA”“村超”等賽前賽後的舞臺上,各類沉浸式、體驗式、互動式的文化活動火爆上演,生動詮釋了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的深刻內涵,也是構築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有效路徑。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和諧家園”慰問演出、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少數民族文藝會演等活動,增強了各族群眾的“五個認同”,推動構築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各項工作走深走實。一場場雙語宣講黨的政策,以符合群眾需求的話語體系,有力推動黨的創新理論入腦入心。

積極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在民族地區創新開展國家通用語言和實用技能“雙培”行動、“推普興鄉”行動,培訓國家通用語言和實用技能41.8萬人次。

同心同行,推動民族地區高品質發展

2021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貴州時指出,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託,貴州提出加強歷史文化遺産保護、研究、利用和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提高苗繡、貴銀等民族優秀傳統手工藝保護傳承和市場化發展水準。

持續打造“多彩貴州”繡娘品牌,積極支援苗繡産業項目,建設一批直播基地,對從業人員開展直播電商和跨境電商培訓,加強與淘寶、京東、抖音、快手等平臺合作,建立一批線上銷售專區。近年來,貴州系列推動支援民族地區高品質發展相關政策措施出臺,下放了30多項省級經濟社會管理許可權,大力支援民族地區發展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文化旅遊、傳統醫藥等特色産業,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成效明顯。

走進三都自治縣中和鎮雪花湖社區,馬尾繡産業專業合作社內,一幅幅傳統與時尚結合的繡品讓人眼前一亮。

三都自治縣中和鎮的雪花湖社區共安置搬遷群眾1195戶,先後榮獲“全國200個美麗搬遷安置小區”“國家3A級旅遊景區”“全省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社區”等稱號。三都充分挖掘優秀民族文化,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打造非遺文化品牌,加快發展特色優勢産業。

心手相連,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貴州通過全力實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計劃、各族群眾互嵌式發展計劃、旅遊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計劃“三項計劃”,著力打造民族交融互嵌的典範,實現了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市(州)全覆蓋目標。

新春伊始,貴州、江蘇攜手翻開了兩地各族群眾交往交流交融的嶄新一頁。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多家企業攜近千個崗位走進烏蒙山區,來到赫章縣、大方縣和盤州市,開展“烏蒙同心、貴蘇協作”紅石榴就業行動暨“各族群眾互嵌式發展計劃”招聘會。

安順市西秀區在彩虹社區深化“點單·派單·評單”模式,有效打通服務各族搬遷群眾的最後一公里,推動他們更好更快融入城鎮生活,共居共學共建共用共事共樂,實現互嵌式發展。

近日,在臺江縣南宮鎮交密村民族團結食堂,一桌桌飯菜香氣撲鼻,村民們穿著節日的盛裝,歡聚一堂,載歌載舞,為一對正在這裡舉行婚宴的新人送上祝福。他們選擇在村民族團結食堂舉辦婚宴,看重的是場所的喜慶寬敞,服務便捷。

民族團結食堂不僅是村民設宴辦酒的好地方,還成了推動移風易俗、促進民族團結、開展政策宣傳、法治教育的重要陣地。貴州將“民族團結食堂”作為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模範省的一個抓手,在省民宗委的組織推動下,在全省推動建設163個民族團結食堂,“小食堂”已經成為民族地區宣傳黨的民族政策、各族群眾交往交流交融的“大陣地”。

來源:貴州日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春風浩蕩暖人心 團結花開幸福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