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論

對再就業人員提升職業技能的方法探究

摘 要:隨著經濟下行壓力的加大和産業結構的調整,就業形勢日趨嚴峻,失業人員數量不斷增多,穩定和擴大就業成為有關部門需要重點關注的課題。在這一背景下,社會保障部門要對失業人員進行系統專業的再就業培訓,提高他們的職業技能和綜合素質,幫助他們重新走上新的工作崗位,為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目標的實現提供助力。本文簡單闡述再就業人員職業技能培訓的積極意義,結合具體工作中面臨的問題提出解決措施,希望為再就業人員培訓提供參考。

為失業人員提供針對性和系統性的再就業培訓,提高他們的職業技能和就業能力,在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中具有重要的意義。近些年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方針和規章制度,為再就業人員培訓提供了新方向,也為培訓過程中問題的解決提供了指引。但是一些部門在再就業培訓中依然存在著各種問題,如課程設置不科學、激勵約束不完善、追蹤反饋不及時等,影響了失業人員培訓的實際效果。基於此,針對再就業人員提升職業技能的方法進行研究,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一、再就業人員職業技能提升的價值意義

(一)緩解就業壓力

從當前情況來看,各級政府為了解決失業人員再就業問題,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規,積極對失業人員進行再就業培訓,提高他們的職業技能,為自主創業和就業奠定基礎。在人力資本有關理論中提出,要想提高人力資源整體素質,主要通過兩種不同的路徑,第一種是一邊工作一邊學習,第二種是接受系統的教育和培訓。其中,第二種更加直接和有效,主要是因為失業人員通過短期培訓就可以學習到更多的職業技能和文化知識,借鑒他人的工作經驗,從而獲得職業技能的提升,為再就業做好準備,有利於緩解就業壓力〔1〕。

(二)提高勞動人員素質

科學安置下崗和待崗人員是國家在推進企業改革過程中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通過再就業技能培訓,不但可以提高他們的職業技能,而且能夠幫助他們學習法律、經濟、科技等方面的最新知識,了解資訊技術的發展情況,增長他們的個人見聞。比如,再就業人員具備一定的資訊技術應用能力可以利用先進技術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獲得就業機會;了解法律方面的知識可以利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熟悉經濟方面的規律和知識可以更好篩選出適合自己的崗位工作,順應時代的發展趨勢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從而實現重新就業。

(三)有助於社會穩定

待業人員再就業問題是國家在發展中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之一,對於社會和諧具有直接的影響。通過再就業培訓,待崗和下崗人員可以認識到國家正在通過各種措施解決就業難問題,感受到政府對自身的關愛,從而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培訓工作當中,努力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從而找到合適的工作,避免長期失業做出危害社會和諧穩定的事情,有利於社會整體的和諧穩定〔2〕。

二、再就業人員提升職業技能面臨的困境

(一)技能培訓課程設置與市場需求不符

再就業技能培訓工作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設置的課程和項目與社會公眾實際需求存在不匹配的情況。由於再就業人員數量較多,故而職業技能培訓需求較為多樣,但是再就業培訓仍存在缺少完善的協調和管理機制,在進行課程設計時未能對市場環境和人力資源供求關係進行全面分析的問題,體現出了較強的盲目性和隨意性,使得失業待崗人員完成職業技能培訓以後依然無法獲得專業技能,無法滿足企事業單位對就業人員的要求,違背了開職業技能培訓的初衷,造成了大量資源的浪費。

(二)職業技能培訓缺少激勵約束機制

有關部門在對失業待崗人員進行再就業培訓的過程中,由於缺少完善的激勵約束機制,使得參訓人員參與培訓的積極性較差,影響了職業技能培訓的實際效果。比如,一些年齡較大的人員,具有豐富的社會和工作經驗,但缺少主動學習新知識的積極性,辦理完成靈活就業以後就開始進入退休生活;一些失業人員思想懶散,失業以後也沒有生活壓力,缺乏學習職業技能的主動性。

(一)相關部門未能及時追蹤反饋培訓效果

從職業技能培訓的實際情況來看,失業人員參與培訓的課程時間較短,學習的課程還在基礎入門階段,與企事業單位對工作能力和應用水準的要求還存在較大差距,還處於起步階段的失業人員在完成培訓以後開始尋找工作,依靠掌握的知識很難通過試用期成為正式員工,可能需要再次面臨失業問題。但是一些人社部門在失業人員完成職業技能培訓以後,未能建立完善的跟蹤反饋機制,沒有對職業技能培訓的實際效果進行科學評價,也未能對參訓人員的實際情況進行動態跟蹤。不但無法根據發現的問題對培訓機制進行持續優化,也無法為參訓人員提供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違背了開展再就業職業技能培訓的初衷〔3〕。

三、對再就業人員提升職業技能的方法建議

(一)合理設計再就業人員技能培訓課程

1.多部門聯動制定培訓需求目錄

首先,政府有關部門要積極與人社部門溝通協作,共同對區域內産業機構調整情況進行全面梳理,深入了解人力資源市場供求關係和行業發展趨勢,參考和學習其他地方在再就業職業技能培訓方面的經驗教訓,了解待業、失業人員在再就業技能培訓方面的意見。建立科學完善的培訓需求指導目錄,並利用購買服務或者設置保護期等方法,激發行業協會、企事業單位、培訓單位等參與培訓的積極性。培訓單位要科學梳理培訓項目研發和應用中可能出現的各種風險問題,對有關人員職責許可權進行科學合理劃分,對職業技能培訓流程進行動態監督,制定出針對性的風險防範和管理措施,結合實際情況對項目研發流程進行持續優化,提高項目研發和應用的效率。

其次,培訓單位在進行培訓項目研發時,要結合課程實際情況進行課時調整,全面梳理再就業人員的需求和特點,根據現有標準科學調整課程等級,便於再就業人員以自身職業技能水準為基礎進行項目選擇〔4〕。

再次,人社部門要持續優化職業技能培訓載體,完善再就業培訓環境,加大技能培訓資源投入力度,吸引更多民間資本注入,有效結合公共服務職能和市場競爭機制,明確再就業職業技能培訓發展定位和路徑,為再就業培訓工作的創新和優化提供助力。

最後,政府部門要樹立主動培訓理念,倡導合作共贏,激發企事業單位、政府部門、培訓機構的積極性,全面整合社會資源,持續優化管理制度,建立利益共用和風險共擔的職業技能培訓機制。有關部門要選擇“寬進嚴出”的管理模式,科學控制培訓品質,做好培訓和就業回訪工作,確定培訓機構的職責,利用獎懲機制和跟蹤問責機制對就業培訓進行監管,提高培訓機構的整體水準。政府機構、培訓單位要積極創新職業技能培訓模式,通過問卷調查、實地調研、專家訪談、意見徵集等方式,全面收集社會公眾在職業技能培訓方面的意見,探索適合畢業生、失業人員、農民工、退伍軍人等不同群體的職業技能培訓模式,實現就業培訓機制的不斷完善。

2.根據市場需求篩選培訓內容

在對再就業人員進行職業技能培訓的過程中,要結合市場環境要求進行培訓內容的設計,充分考慮不同課程與社會需求之間的關聯,堅持實用性和有效性原則對培訓課程進行科學設計。首先,在培訓開始以前,對有關人員編制EXCEL課程表格,便於參訓人員結合自身實際情況自主選擇,在選擇完畢以後根據實際情況開設課程。其次,在培訓過程中,要堅持學以致用的原則,適當安排實踐課程,使參訓人員獲得更多的鍛鍊機會,並通過政府協調尋找對口單位,使參訓者完成培訓以後可以快速到崗培訓,從而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再次,有關部門不但要對參訓人員進行摸底調查,了解失業人員的數量、意向、素質等情況,建立失業培訓需求檔案,而且要全面了解區域內就業市場對勞動力的需求情況,分析培訓機構的培訓能力和培訓條件,對再就業職能培訓工作進行統籌安排和整體規劃。從次,培訓機構要結合不同群體實際情況科學設置培訓內容,通過政府機構、培訓機構、企事業之間的溝通協作,保證培訓內容定位的準確性。最後,在培訓課程方面,主管部門要全面收集就業市場和用人單位的實際需求,結合職位和層次的不同進行科學劃分,了解各個層次人員的專業能力和行為特點,按照人員多少和緊急程度進行排序,科學構建課程體系,合理挑選師資力量,保證培訓工作的順利進行。

3.創新再就業技能培訓方式

傳統的再就業培訓模式較為單一,培訓機構主要採用短期培訓形式,一般培訓週期設置在15~30天之間,使得參與職業技能培訓的人員無法全面掌握有關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術。加上一些培訓機構未能結合市場需求調整培訓內容,影響了培訓工作的整體品質,使得完成職業技能培訓的人員也無法獲得理想的工作崗位。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在培訓形式方面,培訓機構要全面收集市場需求數據,了解參訓人員實際需求,採取長期培訓和短期培訓、業餘培訓和拓展培訓、課堂培訓和實際操作、面授和函授相結合等方式,在保證培訓品質的基礎上,提高培訓的靈活性和有效性。同時,培訓機構要持續優化職業技能培訓機制,積極利用網路、廣播、電視等媒體形式為失業、待業、轉崗人員提供針對性培訓課程,定期組織他們學習就業培訓有關的資料,互相分享自身經驗和理解。通過定期或者不定期的面授輔導,組織他們到企事業單位進行實操訓練,提高他們的理論知識掌握程度和操作實踐應用能力,增強社會公眾對再就業技能培訓的認同感,提高技能培訓整體水準,滿足就業單位對職業技能的實際需求。

(二)發放補貼激勵失業人員參加技能培訓

1.做好失業人員的觀念轉變教育

在對失業人員進行再就業職業技能培訓的過程中,有關部門要對他們進行心理輔導,幫助他們調整心理狀態,增強自信心,消除恐懼心理,強化他們的自我提升意識和市場競爭觀念,改變過去等、靠、要的落後思想,樹立自主擇業和競爭上崗思維,嚴格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實現多元化就業。針對文化水準較低、職業能力單一的失業、待崗、轉崗人員,政府部門要加大思想政治培養力度,定期組織他們進行道德修養培訓,使他們感受到政府和社會的關愛,避免做出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行為,激發他們參與再就業職業技能培訓的積極性,幫助他們實現再就業。同時,有關部門要幫助失業人員全面了解當前的經濟發展趨勢和嚴峻的就業形勢,改變他們眼高手低、挑三揀四的思維觀念,使其能夠結合自身就業能力進行準確的自我定位,從而更快找到合適的工作。

2.優化再就業培訓補貼模式

人社部門在發放再就業培訓補貼時,採用的模式通常是先墊付後補貼或者先見證後補貼,可以使存在培訓需求的待崗、失業人員享受政策紅利,激發他們參與職業技能培訓的積極性,有利於職業培訓資源供給效率的提高。人社部門要對失業待崗人員的個人信用補貼機制進行優化,使用信用額度支付培訓所需的費用,由人社部門進行資金的墊付,在完成職業技能培訓後,按照有關政策制度向政府機構進行培訓補貼的申請。例如,參訓人員中途放棄或者未能通過培訓考核,已經支出的費用需要支付給人社部門;參訓人員存在不良信用記錄,需要按照有關規定對其補貼進行削減或者取消。針對可以高品質執行培訓工作的職能部門,要科學設置信用賬目,在培訓項目開始以前按照實際需求進行培訓資金的申請,從而有效控製成本費用支出,激發有關人員參與職業技能培訓的積極性。同時,人社部門要為參加再就業職能培訓的人員進行生活補貼費用的發放,減輕其因為參與技能培訓帶來的生活壓力,為培訓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基礎。比如,人社部門可以結合職業技能培訓所需的時間、失業人員的交通和住宿條件等方面給予合理的生活補貼,但是需要參訓人員順利完成訓並考核合格。此外,人社部門要為再就業人員發放一定額度的就業獎勵,激發他們參與職業技能培訓和社會招聘工作的積極性,更好地通過學習順利就業。

(三)構建職業技能培訓反饋跟蹤機制

因為我國勞動人口數量較大,培訓需求較為多樣,培訓效果可能不甚理想,所以政府機構要建立科學完善的反饋跟蹤機制,對職業技能培訓的實際效果進行科學分析,結合市場環境和失業人員實際需求進行培訓課程的調整,提高職業培訓的整體品質。同時,有關部門在職業技能培訓結束後要通過電話、微信、郵件等方式,對待崗和下崗人員進行回訪,聽取他們對培訓內容的意見和建議,對有關資訊進行收集和整理,反饋給職業培訓機構,便於他們更好地結合失業人群提出的意見對培訓模式進行優化,為培訓機制的完善提供依據。培訓機構要定期組織有關人員對培訓課程設計的合理性進行評估,對培訓品質進行考評,及時發現職業技能培訓中存在的問題,制定出針對性的整改措施,促進職業技能培訓整體效果的提高。此外,有關部門要利用資訊化系統對失業人員的狀態進行跟蹤,對找到就業機會但是仍處於試用期的參訓人員進行專業指導,幫助他們進行職業生涯規劃,使他們能夠穩定就業。

四、結語

失業人員再就業培訓是穩定和擴大就業的重要措施,在社會和諧穩定和經濟健康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有關部門要加強對再就業人員職業技能培訓工作的重視,科學設計培訓課程,合理髮放補貼激勵,強化培訓反饋跟蹤,從而保證再就業培訓效果,提高再就業人員職業技能水準,幫助他們重新走上工作崗位。(喬麗莎)

參考文獻

〔1〕何解元.聚焦需求導向 聚力“五單”培訓——閬中市職業技能提升培訓工作紀實〔J〕.中國就業,2021(02):22-23.

〔2〕葉友森.提升社會化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品質與規範化水準的方法〔J〕.中國培訓,2022(12):98-100.

〔3〕王秋煥.職業技能培訓是靈活就業人員再就業的重要途徑〔J〕.金融文壇,2021(01):83-84.

〔4〕胡曉雪.培養職業技能  促進品質就業〔J〕.中國就業,2012(08):24-25.

關鍵詞:再就業人員;職業技能培訓;方法

保山市人事考試中心 雲南保山 678000

作者簡介:喬麗莎,本科,中級經濟師,研究方向:人才測評。

來源:中國網·絲路中國頻道  責任編輯:石進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