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論

抓好國儲林項目建設促進綠色經濟發展

摘  要:國儲林項目是推動生態環境品質持續好轉的重大舉措,也是加快生態保護與高品質發展的關鍵所在。國儲林項目有利於提升森林資源品質,改善自然生態環境。本文為了有效實現這一發展目標,要求加強對國儲林項目的科學規劃,以此確保林木的多樣性與生態平衡,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為國家的長遠發展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本文探討了國儲林項目的頂層設計過程及實踐情況,並提出強化國儲林項目融資管理與資金管理的對策,以此為國儲林項目的順利開展提供充足的資金支援。

近年來,我國在林業發展上採取了積極的策略,將國家儲備林項目視為推動現代林業進步的關鍵措施。各地立足本土的資源和特色,積極吸引眾多中央企業與社會資本的參與,不斷拓寬資金渠道,為項目的實施提供堅實的經濟基礎。國儲林項目不僅凸顯了森林在生態、經濟和社會各方面的多重效益,也推動了林業的多元化發展。為了使國儲林項目有足夠的資金支援,開發性、政策性銀行等金融機構積極參與其中,提供多種政策性貸款方式,以此降低了項目融資成本,提高了項目可實施性。儲備林項目的深入推進有利於推動生態綠色高品質發展,提升我國的生態環境品質,為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撐。隨著更多資金渠道的拓展,國儲林項目必將在促進林業現代化、助力鄉村振興等多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1〕。

一、抓好國儲林項目建設的投融資及資金管理

(一)林權抵押擔保

林權抵押擔保指的是投資者使用林權作為抵押物,保證貸款的履行。國儲林基地在建設項目融資過程中,可以採用林權抵押擔保融資方式,確保項目的資金安全。國家開發銀行(國開行)作為投資者,政府部門起到關鍵的協調作用,當地林業局與國開行分行對融資主體進行建設指導,確保項目按照既定的規劃進行。第三方專業評估機構對抵押的林權進行評估,將評估結果提交給市林業局和省林業主管部門。根據評估結果,相關部門對林權交易價格、交易量與資産邊界等情況進行審查,確保項目資金的合理使用〔2〕。

(二)完善林業保險管理

為確保林權抵押的安全性,當前逐漸創新多種林業保險機制,具體的保險政策是根據林權所屬範圍內森林資源的風險情況進行確定,要求選擇的保險公司應具有良好的信譽,能夠提供全面的保險保障。若已存在既定的保險,及時進行接續,確保保險保障的連續性,避免因為保險中斷而産生的風險。保障貸款機構在借款人違約時能夠通過保險獲得一定的賠償,確保森林資源在面臨各種風險時均能得到保障。所有用於抵押的林權資産均應納入林業綜合性保險投保管理,全面覆蓋所有抵押資産,降低風險。還需要適當安排商業保險投保,提供更全面的保障,滿足特定的風險需求〔3〕。

(三)創設風險準備金

創設風險準備金降低違約風險,保障貸款機構與投資者的利益。國儲林基地項目建設實施中設置必要的風險準備金。風險準備金額度應為整體項目實際貸款的6%,確保在面臨不可預見的風險時,有足夠的資金予以應對,保證貸款的按期償還。風險準備金不僅要在項目運作過程中起到風險緩衝的作用,也要在還款期提供必要的資金支援。若創設風險準備金時出現資金缺口,則要在相關部門的配合之下,通過多種路徑籌集資金,補足國開行的償還額度,保證國儲林項目的順利開展〔4〕。

(四)強化資金應用

加強資金管理,實現投融資的風險防控,為此建立動態化的資金監管機制,全面跟蹤抵押貸款中獲得的資金,確保資金按照既定用途使用。國儲林項目建設過程中,運用報賬制與預付制兩種支付方式,報賬制要求用款人先按照國儲林基地的建設標準進行建設;預付制則允許國開行根據實際需要,直接從用款人賬戶向供應商支付基礎設施建設、苗木、化肥等採購款項。為確保投融資效益的合理性,建立完善的驗收管理機制,制定四方聯合檢查驗收機制,包括自查、全查、核查與抽查四個環節,確保每個環節均得到有效執行,保證項目資金的合理使用。在資金使用過程中,強化風險防控,加強資訊披露,定期公開項目進展、資金使用情況與財務狀況等相關資訊,增強項目的透明度與公信力。此外,還應強化內部監督,建立內部審計機構或委託第三方審計機構對項目進行定期審計,確保項目資金的合規使用〔5〕。

二、抓好國儲林項目建設促進綠色經濟發展的實施策略

(一)強化國儲林項目的頂層設計

結合我國木材戰略儲備基地的發展趨勢,強化國儲林項目建設,為國儲林建設提供明確的發展方向,確保了項目的資金來源,通過金融手段擴大了項目的社會經濟效益。持續強化對國儲林項目建設的科學管理,拓寬國儲林項目的經營範圍,促進林業與相關産業的深度融合,實現林業經濟的多元化發展。林下經濟的發展為國儲林項目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加強林菌、林藥、林禽、林菜等相關産業的培育,增加林業的附加值,為農民提供更多的收入來源,延伸林業産業鏈,推動林業與其他産業的深度融合,實現林業經濟的多元化發展。森林康養與生態旅遊的結合,能夠為人們提供更加健康、綠色的生活方式,推動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森林碳匯的開發和利用,有利於更好地應對氣候變化。木本油料作為可再生資源,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與發展潛力,可以為國家儲備林項目提供穩定的收入來源〔6〕。

在推進國儲林項目建設的進程中,樹種多樣性成為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不僅關乎森林的美觀,更是森林健康和生態平衡的關鍵。各種樹木對病蟲害的抵抗能力和抑制效果各不相同,有些樹種甚至天生就能産生對抗病蟲害的化學物質。基於天然的防禦機制,混交林成為對抗病蟲害的得力助手,相比于單一純林,混交林因為擁有多種樹種,能夠為害蟲的天敵提供更多的棲息環境,打斷病蟲害的傳播鏈。自然的隔離效果,讓混交林在面對病蟲害時更加穩健。從長遠來看,混交林的碳存儲能力遠超純林,對於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減緩溫室效應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植樹造林的過程中,更加傾向於選擇多種樹種的混交,而非一味地追求快速生長和經濟效益。

(二)打造精品國儲林項目工程

國儲林項目作為推動綠色經濟發展的重要路徑之一,致力於打造精品工程,實現森林品質的精準提升。為了實現發展目標,國儲林項目積極培育大徑級木材樹種,項目注重大小結合、長短結合,設計了套種樺木等速生樹種,確保了長期內大徑級木材的穩定供應,在短期內為工業原料林、菌材林等提供了豐富的原材料。對現有針葉純林進行改培套種闊葉樹,提升森林品質,以此增加森林樹種多樣性,提高森林抵抗自然災害的能力。國儲林項目針對稀疏林分採取補植套種鄉土闊葉樹和珍貴樹種的方式,進一步優化了林分結構。引入鄉土樹種與珍貴樹種,豐富森林的生物多樣性,提高了森林的整體價值。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始終堅持樹種珍貴化、材種大徑級化、結構復層異齡化的發展原則,確保森林品質的持續提升〔7〕。  

在國儲林項目風險管理中,涵蓋了林木資産保險、抵押物資産評估及貸款擔保、貸款利率風險的緩解及應對自然災害風險等多項內容,為了確保國儲林項目建設的穩健推進並取得實際成效,要求嚴格遵循《國家儲備林建設管理辦法(試行)》的指引,規範操作程式,提供精準的技術指導,強化品質的監控,嚴格管理資金,並積極防範潛在風險。建立完善的自然災害預警系統,準備相應的應對措施,確保在遭遇災害時能夠迅速響應,減少損失。抵押物資産評估及貸款擔保機制,促進項目的順利進行。加強對項目的監督管理,對項目的制度建設、融資模式與運作機制進行全面監督,促進項目按照既定目標順利推進。完善監測核查機制,定期進行資源核查,及時了解項目的進展情況,不斷更新相關數據庫,保證數據的時效性。

(三)強化國儲林項目技術指導

為了保證國儲林項目的順利實施,強化國儲林項目的技術指導,結合當地氣候、水文情況,制訂有針對性的林木種植發展方案,提升林木種植的規範性。從選擇種苗開始,進行專業的跟蹤指導,確保整地挖坑、栽植等每一步均符合技術標準。在挖坑、栽植等關鍵步驟中由技術人員進行現場指導,確保操作的規範性。以全程技術指導保證項目建設的專業性,為項目後續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強化項目運作的規範性,制訂項目推進工作方案、時間表、路線圖等,確保項目按照既定的目標與時間節點穩步推進。操作流程、項目管理辦法及操作細則等的制定,為項目的規範化運作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為了確保項目建設的順利進行,並全面評估其生態效益,設立臨時樣地和固定樣地,對水土流失、土壤肥力、林地植被、區域生物多樣性等關鍵因子進行持續監測。國儲林建設工程需密切關注保育土壤、營養物質積累、生物多樣性、涵養水源、固碳釋氧、凈化大氣環境等的方面的生態服務做出貢獻,強化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在項目建設末期,對各項生態服務的貢獻進行詳細的評估,增強項目的透明度,為今後的生態工程建設提供寶貴的經驗。通過設立臨時樣地和固定樣地,項目團隊可以對關鍵因子進行長期、系統地監測與評估。這樣不僅能夠及時發現和解決潛在問題,還能夠為項目管理和決策提供更加準確、可靠的數據支援。

(四)強化國儲林項目生態保護

國儲林項目作為林業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致力於提升森林儲備量,還注重生態保護與修復。國儲林項目的實施,帶來了顯著的綜合效益,區域內林木茂盛,青山連綿,展現出一幅生機勃勃的綠色畫卷,不僅讓大地呈現綠意,更讓生態資源轉化為經濟動力,促進了地區的發展。在實施過程中,開發多元化的林業經濟活動,推動林業一、二、三産業的深度融合,為國儲林的長遠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國儲林項目不僅關注傳統的造林項目建設,而且積極探索創新多種森林經營及林下種植模式。拓展林業的經濟價值,為林農提供更多增收渠道。國儲林項目致力於森林城市與濕地公園的建設,將林業發展與城市生態建設相結合,提升城市的綠色生態品質,有助於改善人們的居住環境,增強城市的生態吸引力,推動旅遊業等相關産業的發展。持續優化樹種結構,提高木材品質,為國家木材儲備與生態環境保護作出了積極貢獻。

深化森林防火與病蟲害防治機制,從源頭上築牢生態安全屏障。構建完善的森林防火預測預報體系,運用大數據、人工智慧等現代科技手段,對火險因子進行動態監測,以實現精準預警。加強森林防火隊伍建設,提升應急響應能力,確保在火情發生時能夠迅速、有效地做出反應。在病蟲害防治方面,堅持預防為主、科學防治的原則,加強病蟲害監測網路建設,及時掌握病蟲害發生動態,採取科學有效的防治措施。加大科研投入,推動病蟲害防治技術的創新與應用,提高防治效果。普及林業方針政策,提升公眾護林意識,通過宣傳欄、微信公眾號等多種形式,廣泛宣傳《森林法》及相關林業法律法規,讓更多人了解林業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鼓勵社會力量參與森林河南建設,營造全民參與、共建共用的良好氛圍。為確保管護責任的落實,建立健全的管護合同制度,明確各方職責和權利,設立獎懲機制,激發管護人員的責任心。加強對管護人員的教育,提高管護人員的業務素質與綜合能力。

(五)探索綠色經濟發展之路

建設國儲林示範點,尋找生態與經濟完美的結合點,探索綠色經濟發展之路。

依託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與自然資源稟賦,國儲林項目不僅守護了“青山綠水”,更將生態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實現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動實踐。國儲林項目緊扣項目機遇,強化林禽、林藥、林菌等多元化林業産業的發展。吸引優質林業經濟發展企業入駐,進行松茯苓、淫羊藿、黃精等林下中藥材種植,不僅豐富了林業經濟結構,而且為當地帶來了豐厚的經濟效益。林下飼養生態禽類等規模養殖項目的開展,也為農民增收開闢了新的路徑。國儲林項目採取長短結合、以短養長的策略,盤活林地空間,確保了國儲林項目的可持續發展。國儲林+林下經濟模式,不僅有效保護了生態環境,也為當地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真出了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道路。國儲林項目的成功實踐,不但為其他地區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更為國儲林項目建設的長遠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國儲林項目的探索與創新,正是“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生動寫照,展示了一條實現生態與經濟雙贏的綠色發展之路。

三、結語

隨著當前全球氣候環境日益嚴峻,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之間的平衡成為各國關注的焦點。國儲林項目的建日益顯示出較強的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顯示出綠色經濟的開發價值。國儲林項目不僅為當地農民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還通過林禽、林藥、林菌等多元化林業産業的發展,帶動了當地經濟的快速增長。生態與經濟的融合發展模式,實現了生態、經濟、社會效益的融合多贏,為推動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更好地促進了我國綠色經濟的高品質發展。(韋慶山

參考文獻

〔1〕徐興華.山丹縣國儲林基地建設必要性分析與發展思路〔J〕.林業勘查設計,2023,52(06):45-48.

〔2〕謝茂林,李妃鳳,李勇.國儲林基地建設投融資模式和風險防範分析〔J〕.中國林業産業,2023(10):34-36.

〔3〕江應欽,鄭偉健,周亦涵.開化縣國儲林項目經營與管理體系建設探討〔J〕.綠色科技,2023,25(11):44-49+56.

〔4〕鞏文政.面向國儲林項目建設的林區道路方案研究〔J〕.中國水運(下半月),2023,23(06):105-107.

〔5〕董玉山,趙欣華,侯志華.河南省國儲林項目建設中存在的科技支撐問題和對策〔J〕.河南林業科技,2022,42(02):29-31+56.

〔6〕秦琴.甕安縣國儲林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鄉村科技,2021,12(17):76-77.

〔7〕廖雪珂,唐雪玲.基於不完全合約視角下的公共項目投融資評價體系創新研究——以巴馬國儲林項目為例〔J〕.現代商業,2020(34):122-124.

關鍵詞:國儲林項目;綠色經濟;生態平衡;經濟效益

廣西壯族自治區國有高峰林場 廣西南寧 530000

來源:中國網·絲路中國頻道  責任編輯:石進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