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論

現代課堂教學特質指導下的古詩文教學研究

摘  要:筆者對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教師教育分會“十三五”重點科研課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現代語文課堂教學實踐研究”的子課題“現代課堂教學特質指導下的古詩文教學研究”的研究長達三個年頭。三年來,筆者根據2016年的研究計劃,積極投入工作,並總結了一些經驗,現分享給各位讀者,期盼各位指正。

一、研究背景

2016年1月26日,經過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教師教育分會的研究評審,趙明、王嵩濤、郭海燕等提出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現代語文課堂教學實踐研究”課題正式被批准立項為“十三五”重點科研課題(課題批准號:2016128)。在課題組主任周媛媛的推薦下,筆者積極參與了關於“現代課堂教學特質指導下的古詩文教學研究”子課題的研究。

二、本課題研究的創新點

如今,人們閱讀的重心不再是追求教養、樂趣、智慧甚至信仰,而更多的是為了實用。而現有的古詩文教學研究,對古詩文的地位和作用都談得較多且深,但對具體的教學策略談得少,從宏觀層面分析得多,缺乏的是對微觀層面的研究。故本課題將更注重探索古詩文的教學策略。

三、概念界定

現代課堂教學:課堂教學是在相對穩定的空間(教室)和時間(45分鐘)內,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把課程文本、課程資源及體驗性課程結合在一起,主動學習的過程。現代課堂教學除遵循教學活動的一般規律,如“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為學而教,以學定教”“少教多學”之外,還應該體現基礎性、民主性、開放性、活動性、實踐性和創造性的特徵;呈現出“師生互動、充滿活力、展現智慧、富於創造”的課堂生命狀態。

古詩文:古詩文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其誕生離不開中國古代相對穩定的社會發展形態。它承載著中華民族五千多年來不斷延綿的智慧,展現了中華文明永恒的價值觀。中華古詩文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和共同堅守的理想信念,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是中華民族最深厚的軟實力。

教學研究:教學研究是行動研究的一部分,主要指教師為了解決自身所面臨的問題而積極參與的研究活動。其目的在於通過科學的方法對教學實踐進行深入及理性的認識,以便引導、改進和評價個人的決策和行為。該研究的主體是一線教師,關注的對像是真實的課堂教學情況,研究成果將被用於改進和完善課堂教學,以促使更好的教學效果得以實現。

四、課題研究的成果

(一)古詩文教學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1.充分挖掘教學環境中的資源

因課題研究,筆者充分重視古詩文教學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同時,還在教室內外、圖書室、閱覽室、宣傳櫥窗等處張貼了經典古詩文,每一塊墻壁都佈置一新,花壇裏的樹木也用古詩文來介紹,營造了一個充滿詩情畫意的校園。這樣才能讓學生在濃郁的古文化氛圍中潛移默化地受到熏陶。

2.建立比較完整的古詩文教學資源文件包

教師要準確理解古詩文教材內容必須參考大量的資料,包括教參、網路資訊等,為此筆者建立了比較完整的古詩文教學資源文件包,包括古詩文背景資料、古詩文教學圖片、古詩文配樂誦讀、教學建議、教學課件、古詩文翻譯、教學設計、相關拓展、教學實錄、教學反思等。

3.還原古詩文教學的原生態

為了還原古詩文教學的原生態,筆者參加了中華傳統讀書法吟誦培訓,學會了國學吟誦法。此外,筆者還通過看《武訓傳》了解了古詩文教學的原生態,在課堂上真正82實現了引導學生運用傳統誦讀方法,結合現代教學手段學習古詩文的教育目的。

筆者通過多途徑開發和利用教學資源,為古詩文的教學拓寬了空間,實現了資源利用的最優化、最大化。

(二)教師發揮主導作用,而學生則扮演著主體角色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知識的傳授者通常是教師,而學生則普遍扮演著被動接受的角色。筆者在研究實踐轉机變了這種教學模式,從以教師為主體的傳統理念轉變為現代課堂理念。筆者意識到了以往教師所具有的絕對權威性,導致學生缺乏提問和質疑的機會,從而影響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因此,筆者強調了班級內學生的主體地位,並通過課前預學等方式引導學生,留出足夠時間供其進行課堂討論及提問,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發問及質疑的能力。筆者不僅針對學生的疑難問題提供全面的指導,還強調加強學生的課外閱讀量,並利用課本劇等形式來豐富課堂教學內容,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和目的性〔1〕。

(三)古詩文教學策略中少教多學理論的應用

在傳統的古詩文教學中,教師通常採用灌輸式的教學方法,而忽視了學生的接受能力和學習狀態。 整堂課中,教師在臺上頻繁講解,而學生在台下被迫大量記憶,這種教學方式效果不佳。相比之下,“少教多學”的教學模式更注重開發學生的學習潛能,真正賦予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教師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更像是自由交流活動中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而非知識的單向傳授者〔2〕。

下面是筆者在古詩文教學設計和教學實施兩個環節中少教多學理論的應用。

1.在“少教多學”的教學設計下,可以採用多樣化的課堂形式

教學設計是課堂教學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涉及如何進行教學以及課程的教學方法,這需要教師做充分的準備。過去,教師的教學設計主要是為了應對傳統的填鴨式授課模式,因此課程設計方式相對單一,內容也較為狹窄。然而,如今筆者在古詩文教學設計中強調應用“少教多學”理論,即在這一整體框架下,課堂形式呈現出了更加多元化的特點。

2.教學實施:以讀為主原則下的讀思辨

長時間以來,課堂一直是教師和學生進行教學和學習的主要場所。教師站在講臺上傳授知識,而學生則坐在下面傾聽並學習。這種方式已經成為傳統教育中最常見的教學方式。例如,教師會在講臺上對文言文的每一個字詞句進行解釋,然後學生們會嘗試記住這些內容。然而,這種教學方式顯然不適合文言文的教學過程。

筆者目前的古詩文課堂教學活動旨在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激發學生對閱讀的興趣,並促使他們更加重視自主閱讀。為了使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進行思考和辯證,筆者引導他們進行正讀、譯讀、品讀、背讀和移讀等不同層次的學習。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和理解能力,逐漸達到最高層次的移讀,從而顯著提高他們在古詩文學習上的能力。

(四)古詩文的教育藝術

在古詩文教學中,單一的教學模式是不恰當的,廣大教育工作者應該探索多樣化的藝術教學方法。首先,教育工作者要明確教師的角色定位,將自己視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對於那些顯而易見、需要死記硬背的知識,教師需要進行有效引導,避免學生花費過多時間和精力進行無謂的探索,從而導致他們對學習失去興趣。其次,由於學生的心智水準和認知經驗有限,他們的理解和體驗往往不會一步登天,可能會出現淺薄的認識、偏頗甚至錯誤的理解,有時還會遇到疑難和困惑。在這種情況下,教師不應該嘲諷學生,也不應該用標準答案去要求一切學生都達到同樣的理解程度。相反即使學生的回答違背了主旨,只要能自圓其説,也應該得到一定的肯定和鼓勵。最後,教師應該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大量閱讀。因為過去教師開展古詩文教學工作的一個缺陷就是提供的資訊量太少,中學生的思維往往依賴於間接經驗或直觀感受。學生通過積累知識能夠更清晰地掌握知識之間的關係〔3〕,更加深刻地體會到古詩文的豐富內涵。現在學生的整體閱讀水準有了顯著的提高,從考卷的閱讀題看,學生對文本的解讀更加豐富多彩了。現在老師教是享受,學生學也是享受。

(五)古詩文學習方式:學生應獨立思考、合作學習

人都是有惰性的,現代課堂教學應該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培養他們勇敢説出自己的觀點,因為無論對錯與否,這都是他們獨立思考後得出的結論。獨立是一種習慣,其實並不僅限于思考,生活的各個方面,都涵蓋其中。當孩子離開襁褓,漸漸長大時,就應該學會適當放手,讓孩子獨立去做一些事情。其實,孩子只要獨立做事,就會思考這件事該如何去做,如何做好。無形當中已經加強了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在同學們分組學習時,小組帶領者可以分配任務,各自獨立完成,學生不會的,可以查資料,但老師不要告訴“標準答案”,鼓勵學生獨立思考,進行自主探究,發揮學生的探究式學習慾望。在教學探究過程中,教師應該鼓勵採用合作學習模式,這不僅能夠提高學習效果,還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現在筆者的學生會用工具書、會找資料、會合作、能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

(六)古詩文教學的綜合性評價

筆者的古詩文教學評價是從教學態度、專業素質、基本技能、教學語言、教學理念、教學策略、學習狀態、教學效率等方面去考察,做綜合性的評價,具體如下。

教學態度10分:1.嚴格遵守教學紀律,準時上下課,不遲到、早退。2.儀錶端莊,精神飽滿。

專業素質10分:1.能夠正確運用普通話教學。2.親切自然的教態。3.合理安排教學時間並運用規範的現代化教學手段。4.整潔清晰的板書和簡明扼要的內容。

基本技能10分:1.教學設計技能。2.課堂教學技能。3.學習指導和教學評價技能。

教學語言5分:1.準確性。2.生動性。3.口語化。

教學理念5分:1.以學生為本,為學生一生的發展奠基。2.教師角色定位準確,樹立高效意識,追求教學的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

教學策略5分:1.教學設計。2.情境創設。3.情緒調動。4.節奏調控。5.課堂教學資源的生成和利用。

學習狀態5分:1.專注和參與。2.思維和表達。3.情感和生成。4.知識和技能。

教學效率50分:1.達成既定的教學目標。2.學生參與面廣、參與積極性高。3.學生能厚積知識、優化方法、提高能力。4.教學特色突出。

根據評價標準和評價方法,筆者將整個評價體系分為兩級指標,即8個一級指標:教學態度、專業素質、基本技能、教學語言、教學理念、教學策略、學習狀態、教學效率,它們包括27個二級指標。優秀的評分標準是85分以上,良好是75分至84分,中等是60分至74分,而60分以下則為較差。顯然,這個評價標准將50%的權重分數放在了教學效率上,最關注的是學生的學習成果以及教師的教學創新性。

(七)筆者在課題研究中不斷成長

筆者堅持踏實務實的工作作風和勇於探索的科研精神,將教學與科研有機結合,並以科研促進教學的方式開展工作。筆者積極向同事開放自己的課堂,尋求幫助,共同發現教學中的問題,並討論如何更好地滿足學生的需求。本著相互學習、共同提高的理念,全校教師齊心協力,互相支援、開放心態、共擔責任、分享成果。筆者始終以教學實踐為出發點,將教學實踐與教育理論密切結合,以“少教多學”為基本原則,以解決教學中的問題為目標,在研究中不斷學習,在學習中不斷進步。在過去三年裏,筆者寫了多篇論文、案例分析和教後反思,錄製了一些公開課視頻,製作了多媒體教學課件,教育教學理念和科研水準逐步提升。

五、問題和建議

(一)問題

如今,整個社會與古代詩文的共鳴和情感聯繫逐漸衰弱,導致了人們對古詩文的集體漠視。正是這種疏離,導致現代中學生學習古詩文已不再是對富有生命力的知識的深入體悟,而只是對祖先文化遺産的被動接受。

筆者的理論更新速度難以跟上教學改革的步伐。教學理唸有待更新,理論水準仍有待提高。

填鴨式的頑疾難除。在教學中,有個別學生沒有成為學習的主體,筆者還是有時在灌輸填鴨,沒有最大可能地給學生自學機會,展示機會。

(二)建議

要注重培養學生的高效自主學習能力。“少教多學”也不是放手讓學生自己學,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也不是與生俱來的。自主學習不能否定教師的作用,也不排除講述法,而是對教師的“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注重學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在實際教學中,有些很聰明的孩子學習成績不好,問題不在於智力,而在於非智力因素未能得到培養和發展。非智力因素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引導學生構建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過程中,不僅要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能力,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心理因素,培養良好的學習品質。

總之,筆者將通過總結和反思,在今後的教學研究和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完善存在的問題和不足。筆者將更加努力學習“少教多學”理論,武裝頭腦,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和水準,將全新的理念和方法投入到教學中,同時也更期待大家對筆者的現代課堂教學特質指導下的古詩文教學研究給予指導。(楊一東)

參考文獻

〔1〕韓亞光.新課標下的文言文教學初探——構建有效的課堂教學〔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3(21):132.

〔2〕曾俊健.新課標下古詩文有效教學策略初探〔J〕.現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09(01):108-109.

〔3〕章俊松.《葉聖陶語文教育思想研究論文集》出版〔J〕.人民教育,1989(12):06.

關鍵詞:現代語文課堂教學;古詩文;教學研究

山東省冠縣甘官屯鎮中學 山東聊城 252519

作者簡介:楊一東,本科,基層中小學正高級職稱,研究方向:義務教育。

來源:中國網·絲路中國頻道  責任編輯:石進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