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養殖“牛”勁足 迴圈利用促增效
近年來,隨著奶産品成為大眾不可缺少的營養食品,保障鮮奶奶源品質成了消費者關心的話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夯實糧食生産能力基礎,保障糧、棉、油、糖、肉、奶等重要農産品供給安全。陜西各地加強奶牛科學養殖技術,推動奶牛良種化,解決奶牛飼料問題,健全“奶畜+乳品”産業鏈,保障鮮奶品質安全。
2月26日,記者來到西安市臨潼區陽光牧業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陽光牧業”),工作人員喜臺運正在用精心配製的優質青貯飼草喂牛。喜臺運説,要滿足奶牛每天所需的蛋白質,這些科學搭配的優質青貯飼草是關鍵。
奶牛吃得健康嗎?“牧場裏分犢牛區、生産區、懷孕區3個養殖區域,將奶牛分群飼養。”該公司工作人員郝婭告訴記者,在牛犢生下來1個小時之內就會為它們灌服4公斤初乳,因為牛犢小時候的免疫力全部來自初乳;哺乳期,用巴氏殺菌牛奶飼喂小奶牛2個月;到小奶牛6個月時,開始給它們飼喂搭配好的高蛋白優質青貯飼草。對於成年奶牛,他們實施標準化科學飼養管理,將每頭奶牛每天鮮奶的産量從10年前的26公斤提高到現在的35公斤。
記者在現場看到,每頭奶牛都佩戴著電子項圈與耳標。“這些科技産品極大保障了每頭奶牛的選種、選配,以及牛犢的健康出生。”陽光牧業經理郝潔玲告訴記者,他們為每頭奶牛都建立了識別可追溯系統,記錄奶牛日常生活情況等。這樣一來,在技術人員挑選優秀種公牛凍精進行胚胎移植和人工授精時,只需要查看每頭奶牛電子項圈記錄的詳細檔案,就可以快速篩選奶牛家族成員,杜絕近親繁育。從奶牛選種到育種,該項技術可幫助公司快速培育高産且高品質的奶牛。
陽光牧業佔地120畝,圈養奶牛1000頭,建造科技化牛舍是關鍵。記者在現場看到,牛舍為每頭奶牛分配的空間至少18平方米,還安裝著糞水管道回收系統,奶牛的生活自由又舒適。
陽光牧業流轉周邊耕地450畝,種植玉米和小麥。糞水管道回收系統可自動將奶牛産生的糞水收集起來進行乾濕分離,並運送到發酵池加以利用,為田地提供有機肥料。“這種綠色施肥還田方法不僅能改善土壤環境,還可增加土地的有機質。”郝潔玲説。
近年來,臨潼區依託市場優勢資源,以乳品加工帶動奶牛畜牧業發展,推進“奶畜+乳品”全産業鏈發展。轄區內,西安銀橋乳業(集團)有限公司、陜西伊利食品有限責任公司、西安宏興乳業有限公司等乳品加工企業的鮮奶年加工能力達45萬噸,産值40億元以上,直接帶動周邊以飼料加工和規模養殖為主的萬頭奶畜産業集群。
為了延長産業鏈,陽光牧業還發展奶吧40余家,成立西安老渡口生態農業合作社,吸引職業農民與殘疾人加入合作社,種植有機農作物,製作牛奶饅頭、牛奶石子饃,讓周邊村民在家門口就能就業。“加入合作社後,靠銷售農産品,我全家年收入達到5萬元。”臨潼區交口街道念楊村村民楊天時説。
記者了解到,僅陽光牧業一家企業,每年需要向周邊群眾支付七八百萬元收購優質青貯飼草。在發展“奶畜+乳品”全産業鏈的過程中,臨潼區通過龍頭企業帶動奶牛養殖基地,推動農業全産業鏈高品質發展。“目前,臨潼區內有優勢乳業品牌10余個,市級奶牛養殖現代農業園區4家,輻射帶動奶牛養殖場59家。每年6萬畝18萬噸優質青貯飼草的需求量,帶動2000余名群眾直接參與飼草種植、運輸、管理、收購全流程服務,降低了養殖、種植環節成本,實現了種養結合和糞污資源化迴圈利用,有效改善了農村生産生活環境,推進了綠色生態畜牧業發展。”臨潼區農業農村局局長劉軍鵬説。
來源:陜西日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科技養殖“牛”勁足 迴圈利用促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