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非遺過大年:錦繡山川滿目春
定西市元古堆村鬧社火。
遊客紛紛在臨夏當地燈會打卡拍照。
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和永遠的文化基因,深遠地影響、塑造了中國人的精神內核、集體記憶和文化認同。春節期間,內容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産(以下簡稱“非遺”)展示展演系列惠民活動活態呈現了隴原大地獨特的年俗禮儀、民風氣質、精神特質,表達了甘肅兒女對美好生活的殷切期盼和對家庭幸福、社會和諧、國家強盛的深深祝福。
秉持初心、堅守根脈、薪火相傳。根據中央宣傳部“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活動以及文化和旅遊部“歡歡喜喜過大年”2024年春節主題文化和旅遊活動統一部署,在甘肅省委、省政府堅強領導下,2024年元旦至春節、元宵節期間,甘肅省文化和旅遊廳組織全省積極開展了形式多樣、內容充實、內涵豐富的非遺宣傳展示展演和民俗活動,豐富了人民群眾節日期間的精神文化生活,營造出歡樂、祥和、喜慶的中國年氛圍,“非遺過大年 文化進萬家”成為隴原春節裏極耀眼的亮相、極鮮明的印記和最深長的回味。
于辭舊迎新中寄宏願,于熱鬧紅火中鑄根魂。1月20日,由甘肅省文化和旅遊廳、天水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甘肅省“非遺過大年 文化進萬家”主會場活動啟動儀式在天水市西關古城舉行。活動現場表演了舞龍、秦州夾板舞、秦腔、武術、秦安羊皮扇鼓舞、張家川花兒、清水木人摔跤等天水當地非遺代表性項目,同步開展了甘肅省“非遺過大年·年貨大集”“隴原兒女心向黨·龍騰鼓舞賀新春”天水市四季村晚優秀精品節目展演,以及“非遺過大年·春聯送福”送春聯等活動,提升甘肅非遺可見度、美譽度和影響力。
非遺之美,熠熠生輝。甘肅省14個市(州)和廳直相關單位也為當地群眾準備了獨具特色的非遺活動。據不完全統計,2024年“非遺過大年 文化進萬家”活動期間,全省開展以“非遺過大年 文化進萬家”為主題的“年畫進萬家·幸福中國年”“點亮中國燈”“舞動中國龍”等260余場次非遺傳承實踐活動,其中包含曲子戲、高高蹺、舞龍舞獅、花兒會、皮影等熱鬧非凡的非遺展示展演,也有非遺年貨集市、非遺作品展、非遺美食燈光秀,還包括邀請傳承人進博物館(非遺館)開展實踐教學活動、邀請學生進行“非遺文創行銷實踐體驗活動”以及非遺法普及講座等,形式靈活多樣、內容精彩紛呈。
把淡淡鄉愁融入優秀傳統文化的長河,在回歸精神家園中汲取力量。甘肅省文化和旅遊廳組織動員全省各市(州)文旅部門及各級非遺保護機構和社會各界力量,以農曆小年、除夕、大年初一、元宵節等為時間節點,通過加入“非遺過年dou來播”“過個傳統年”“歡歡喜喜過大年”等話題,對與“年文化”有關非遺項目,從籌備到展示的全過程開展直播、拍攝製作短視頻,並上傳至已開通的抖音、快手、B站等網路平臺進行集中展播。甘肅省“文化進萬家——視頻直播家鄉年”活動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應和宣傳效果。活動期間,甘肅省在抖音、快手、微信視頻號、微信公眾號等平臺發佈大量非遺相關視頻和推文,播放量、閱讀量和點讚量再創新高,活動開展以來所漲粉絲數節節攀升。
春節期間的非遺傳承實踐活動擦亮甘肅文旅名片,承載美好寓意,彰顯厚重綿長的文化氣象,觸動歷久彌新的文化記憶,為中華古韻注入時代活力,讓八方來客領略甘肅味道,解鎖傳統文化魅力,奏響凝心聚力的文化強音。(祁曉亮)
蘭州:文化傳承潤民心
春節期間,蘭州市文旅局聯動各縣(區)文旅部門以“煙火蘭州迎新春·冬遊金城過大年”為主題,推出春節廟會、民俗展演等8個板塊108項系列文旅活動,增加遊客文化體驗,豐富市民文化生活,提振強省會精氣神。備受蘭州市民關注的“黃河市集”活動,融入非遺項目、美食、展覽、花街、演藝、遊戲、音樂等潮玩元素,持續聚人氣,激發消費潛力。
蘭州市文化館開展送文化下鄉活動,現場為市民寫春聯送祝福,一副副寓意吉祥如意的春聯福字,映襯出濃厚的文化氛圍。城關區組織非遺傳承人開展一系列與節慶年俗相關的傳承實踐活動,在蘭州刻葫蘆傳習所、蘭州泥塑傳習所組織觀眾親身體驗製作非遺産品,感受傳統工藝的魅力,同時舉辦非遺産品展示展銷活動。
在“隴原兒女心向黨 龍騰鼓舞賀新春”永登縣2024年春節社火展演活動上,來自11個鄉鎮的11支社火隊約4000人參與表演,表演項目包括舞龍、耍獅、秧歌、太平鼓、跑旱船等,展現了永登民間藝術特色。
嘉峪關:多彩民俗鬧新春
創新開展“文化進萬家——視頻直播家鄉年”活動。大年三十(2月9日)至正月初八(2月17日),對全市優秀非遺項目進行集中線上展播,推送2023年“文化和自然遺産日”非遺專場晚會節目視頻11個,同時創新推出《嘉峪寶卷》新卷展播共26期,進一步加深群眾對非遺項目的了解。
舉辦“非遺過大年 文化進萬家”嘉峪關市文化館非遺進景區——走進關城活動。依託本地非遺代表性項目資源,組織新城五糧釀酒工藝、剪紙工藝、燒殼子製作技藝等12個市級非遺項目及13位傳承人走進關城文物景區。活動現場還以手寫對聯、剪窗花、品嘗非遺美食等形式,向觀眾和遊客展示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
熱鬧開展迎新春社火展演活動。正月初二(2月11日)和正月十五(2月24日),分別組織舉辦了2024年迎新春社火巡演和展演比賽活動,演出包含舞龍、舞獅、地蹦子、霸王鞭、秧歌、威風鑼鼓、旱船、漢服、腰鼓、健身操等多種形式,展演隊伍人數達到700余人。正月十五(2月24日)所有隊伍在雄關廣場集中進行展演比賽,社火展演活動既保留民間傳統特色,又融入了現代文化元素,吸引超10萬市民參與觀看。
金昌:非遺體驗人氣旺
六大主題,20余項活動,充分展示了金昌非遺特色魅力和深厚文化底蘊。
享傳統文化,購非遺好物。2024年金昌市“非遺過大年 文化進萬家”啟動儀式暨非遺年貨節活動上,木偶、剪紙等特色非遺項目和20余種非遺美食和産品進行展示展銷,金川剪紙、永昌刺繡、金川面塑、金昌糖畫等非遺項目供遊客現場展示體驗,營造了“文化+消費+體驗”的多元化、多角度非遺年貨市集。
遊華美燈陣,促文旅融合。永昌舉辦20多場非遺體驗、文藝演出,氣勢恢宏的燈陣和文化惠民演出吸引遊客和周邊居民前來打卡。
社火賀新春,紅火中國年。各鄉鎮(街道)紛紛組建社火展演隊伍,創排精彩的舞龍舞獅、旱船秧歌等節目,走街串巷分散展演40余場。市縣區文旅部門遴選優秀社火隊集中展演3場,形式豐富的社火節目為群眾奉獻了一場年味十足的民俗文化盛宴。
巧手中國年,非遺迎新春。傳統技藝、傳統美術類傳承人發揮特長,將傳統工藝與現代審美相結合,匠心獨具推出龍年特色剪紙、面塑、刻字、繩編等特色非遺産品,舉辦展覽展示和非遺傳承體驗活動,讓寓意吉祥的龍年剪紙、滿載祝福的繩編、生動形象的面塑、大氣恢宏的刻字融入群眾節日生活。
看傳統大戲,品非遺之美。金昌市文化館持續舉辦“正月裏看大戲”活動,秦腔摺子戲、木偶戲和永昌傳統小戲輪番上演,讓群眾在春節期間觀看到地道的地方戲。
酒泉:鐵花淩空耀星辰
酒泉市開展“龍光煥發 非遺賀歲”系列活動共計四大類30余項,以一場別開生面的年味之旅,讓流淌在非遺裏的濃濃“年味”、綿綿“鄉愁”、脈脈“溫情”,走進千家萬戶。
民俗展演,讓非遺走進大街小巷。2月17日-2月24日,第十屆敦煌曲子戲大獎賽在敦煌市飛天劇院舉辦。大獎賽匯集敦煌市16個班子精心排演的28部經典劇目。2月22日至23日,在黨河風情線河道,鐵花如朵朵金花淩空綻放,流光溢彩,敦煌民俗打鐵花活動現場人頭攢動,通紅的夜空將敦煌的年味推向了高潮。
互動體驗,讓年味更具文化韻味。龍年春節前夕,酒泉市肅州區非遺剪紙市級代表性傳承人馮正斌開展年畫剪紙培訓,和廣大剪紙愛好者一起剪福字剪窗花,折出圖形、畫好底稿、手握剪刀、從內往外、從簡到繁,讓剪紙藝術在指尖傳承,近距離領略非遺的獨特魅力。
小年夜,肅北縣舉辦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肅北蒙古族傳統祭火”。2月21日,阿克塞縣開展2024年“非遺過大年 文化進萬家”傳承人趣味團建活動,現場熱鬧非凡。
張掖:黃河燈陣燦雲霄
張掖市組織舉辦“非遺過大年”“視頻直播家鄉年”、全市社火調演等37項非遺傳承系列實踐活動,充分展示彩虹張掖歷久彌新的文化記憶。
趕大集、備年貨是過年最具“儀式感”的活動之一。1月28日,張掖市2024“大地歡歌”鄉村文化活動年冬季暖人心暨全市“非遺過大年”展示展演活動在甘州區“大滿老集”啟動,濃濃的年味撲面而來。
千年黃河燈陣,亮燈祈福迎客。農曆正月初十,張掖市甘州區屋蘭古鎮“點亮”九曲黃河燈陣,揭開元宵燈會民俗活動的大幕。晚上8時,點燈儀式正式開始,整個黃河燈陣猶如一片燈海,流光溢彩,恍若仙境,預示著人們的生活紅紅火火。結合燈會還舉辦了河西寶卷、甘州社火、杖頭木偶戲等系列非遺展演活動,每天吸引上萬群眾前來觀看。“九曲黃河燈陣”在張掖市甘州區鹼灘鎮古城村一帶流傳了上千年,因燈籠排列蜿蜒如九曲黃河而得名,2011年被列為甘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
龍騰鼓舞賀新春,彩虹張掖日月新。2月22日早晨,來自張掖市六縣區的2300多名社火表演者依次沿甘州區南環路、南大街、西大街、縣府街路段行進展演。街道兩旁的市民簇擁在一起,紛紛拿出手機記錄下這精彩時刻。13時許,“彩虹張掖·龍騰鼓舞賀新春”張掖市2024年社火調演在中心廣場正式開始。省級非遺山丹耍龍、甘州社火、烏江鎮獅子舞、高臺鐵芯子,國家級非遺裕固族服飾、裕固族民歌等項目輪番上演,表演者的一招一式均飽含著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嚮往。
武威:鼓舞鏗鏘催奮進
2024年春節、元宵節期間,武威市文體廣電和旅遊局組織開展非遺進景區展演活動,在涼州會盟紀念館、雷臺景區、文廟景區、沙漠公園、大雲寺等景區開展國家級非遺項目涼州攻鼓子、涼州賢孝、涼州寶卷等非遺展演,現場觀看群眾上萬人次。
通過抖音、快手、微信視頻號等新媒體平臺對涼州燈會開燈儀式、社火鬧新春等活動直播,線上觀看人數達75萬人次。
安排專人拍攝春節、元宵節民俗類視頻,並精選非遺經典唱段,從臘月初八到正月十六,推出非遺宣傳片50多個,每天在市縣區文旅系統開設的抖音、快手、微信公眾號等平臺推送視頻,截至目前累計發佈視頻230余期,線上觀看群眾達100萬人次。
組織涼州半臺戲、民勤曲子戲到各鄉鎮開展公益性演出活動。集結城鄉社火隊在主城區進行傳統社火集中展演,涼州攻鼓子、涼州賢孝、獅子舞、滾燈舞、踩高蹺等非遺項目悉數亮相,成為社火展演亮點,現場觀看群眾上萬人,營造出喜慶、歡樂、祥和、紅火的節日氛圍。由各鄉鎮、藝術協會自發組織的農村社火隊伍,在農村開展新春大拜年活動,開展各類民俗非遺等文化活動,反映了新時代農民的精神新風貌和鄉村振興新氣象。
白銀:非遺添彩韻味長
白銀市文旅系統圍繞春節主題,市縣鄉村聯動開展了社火、剪紙、皮影、曲子戲展演展示等豐富多彩的非遺傳承實踐活動。
社火表演氣勢非凡,升騰濃濃年味。會寧縣的高蹺、舞獅等具有悠久歷史和獨特魅力的傳統文化表演,靖遠縣的社火表演如靖安鄉的龍舞、五合鎮的獅子舞、東升鎮的龍獅舞、石門鄉的秧歌、平堡鎮的打獅子、大蘆鎮的紙馬滾燈舞、永新鄉的彩船、雙龍鎮的雙龍舞等,到處洋溢著“非遺過大年”的歡樂氣氛。景泰縣的滾燈、秧歌、太平鼓、龍舞、獅舞等非遺項目,白銀區的民俗會演活動,省級非遺項目五窮鼓、黃河戰鼓、市級非遺項目旱船、太平鼓、舞龍舞獅等異彩紛呈,輪番上演,為市民群眾呈上一道熱鬧豐盛的“文化大餐”。
戲曲秦腔唱響銅城,品味悠悠古韻。白銀區集中展示國家級非遺項目白銀曲子戲,每場觀眾1000余人次,讓群眾近距離感受到了傳統戲曲的魅力。
花燈皮影舞動古今,傳遞脈脈溫情。賞花燈、猜燈謎、看上一場“皮影戲”,觀賞流光溢彩的打鐵花,將喜慶紅火的活動推向又一個高潮。2月23日,白銀市舉辦“書香中國年 歡樂慶元宵”扎花燈、猜燈謎活動;會寧縣組織開展“皮影非遺演大年”活動;景泰縣精心準備各式花燈、宮燈和妙趣橫生的謎語,讓群眾現場感受非遺魅力。
天水:匠心藝韻展風華
天水市文旅局突出本地特色,打造亮點,組織開展非遺活動36項,380余位非遺傳承人參與活動,涉及非遺項目69個。
探尋非遺之美,講好匠心故事。以本地非遺代表性項目為依託,以“春節看非遺”為專題,對話天水剪紙、天水八大碗、天水雕漆、天水金石傳拓等具有代表性的非遺項目傳承人,通過傳承人講述非遺故事,讓廣大群眾更深地了解非遺項目的歷史和傳承人對於老手藝的堅持、守望與創新。同時,通過非遺傳承人走進景區以全媒體探訪的形式,帶大家欣賞非遺文創、觀看非遺技藝、品嘗非遺味道,全方位感受天水非遺的精彩。
非遺資源搭臺,群眾文化活動唱戲。圍繞“龍年逛龍城”主題,利用本地民間傳説、生活習俗,挖掘本地藝術特點,編排吸引遊客的主題商業表演劇目在景區演出。各景區景點籌備策劃了20余項非遺展演活動。天水古城以“龍行天水·舞動古城”為主題,將非遺項目和電樂演奏、國潮快閃等新潮藝術演出結合起來,為文旅市場發展注入新的動力,讓非遺更加有效地傳承傳播。
豐富手段方式,推動非遺旅遊融合。推出非遺研學遊、非遺民俗遊、非遺祈福遊等特色旅遊産品,天水伏羲廟為遊客量身打造並深度體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太昊伏羲祭典的活動內容,以主祭人身份舉辦完整的祭祀儀程。依託全市博物館優勢,以“博物館裏過大年”為主題,開展非遺社教活動。同時,發揮非遺傳習所的優勢和作用,在家門口開展非遺傳承教學,讓群眾近距離接觸非遺、了解非遺。
平涼:古老民俗吐芬芳
平涼市許多鄉村的田間地頭、文化廣場、社區大院,一台臺“村晚”接續上演。這些鄉親們自編自導、自排自演的節目,讓大家看得歡喜,“鬧”得舒暢。
由崆峒區文旅局主辦的“隴原兒女心向黨 龍騰鼓舞賀新春”——“萬事興龍·非遺迎春”第五屆農民“村晚”及非遺市集展示活動,讓群眾充分感受到了古老民間藝術的獨特魅力。
莊浪正月十二的社火,涵蓋高抬、耍獅、踩高蹺、跑旱船、扭秧歌、耍腰鼓等各種玩法。在漫長社火隊伍的行進中,氣勢高昂、精神抖擻的鼓樂手,熱情似火、神采飛揚的秧歌隊,威猛的舞獅,滑稽搞笑的角色扮演,讓人們目不轉睛、全身心投入觀看。
正月十五,平涼市文化館推出“歡歡喜喜過大年·龍騰鼓舞賀新春”2024年春官説詩大賽。伴隨著鑼鼓節奏的起伏,參賽春官各顯詩才,現場氣氛熱烈,掌聲、喝彩聲連綿不絕。
元宵節,非遺情景劇《點燈背猴》在崇信縣李元諒廣場精彩上演。“點燈背猴”是平涼市省級非遺項目,是流行于崇信城鄉的一種古老的民間民俗活動。上年初婚的夫婦,要在正月十五的晚上去女方的娘家“點燈背猴”。演出過程中還穿插互動環節,現場向觀眾撒面燈,搶到面燈的人寓意吉祥如意,富貴平安。
慶陽:傳統項目溢光彩
春節期間,慶陽市舉辦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非遺過大年”活動,展現道情皮影戲、香包繡制、剪紙、花燈製作等眾多傳統文化瑰寶。
首先,線上活動多平臺發力,雲享非遺成果。採取製作上傳和現場直播等形式,播出一系列豐富多彩的線上活動,受眾人群達到100余萬。慶陽市文化館和慶陽市民間文藝家協會承辦全市首屆新創民間工藝作品展(演)活動暨慶陽文創産品直播宣傳活動,慶陽文創産品直播宣傳活動邀請主播團隊揭秘慶陽香包産品研發製作的全過程,非遺傳承人講解産品背後的故事,集結全市200余名文藝從業者及愛好者共賞藝術盛宴,同時結合線下,促進産品銷售和增加消費群體互動。鎮原縣在媒體播放《慶陽剪紙》《高粱稈燈籠製作技藝》《傳統老席十三花》等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宣傳片;華池縣組織開展“我的家鄉我的年”短視頻大賽,以身邊的非遺為主線,以春節期間人、事、物為元素,拍攝展示家鄉新貌、風土人情、富民産業、春節趣事及當地非遺技藝和傳承展示利用成果,讓群眾足不出戶走進非遺保護利用中的年俗魅力。
其次,線下活動多形式體驗,推動非遺傳承。各縣(區)舉辦“流光溢彩,非遺陪您過大年”“梨園賀春,戲曲陪您過大年”“龍騰盛世,社火陪您過大年”“文旅大集賀新春”等為載體的主題演出,組織線下含非遺類展示展演活動150余場,參與人數6000余人次,吸引群眾63萬餘人次。
定西:花燈璀璨年味濃
定西市舉辦非遺傳承實踐相關活動626場次。
鄉村市集裏藏著最具特色民俗的年味。定西年貨大集熱鬧非凡,涵蓋新春非遺體驗“春節社火展演”“元宵燈謎晚會”“視頻直播家鄉年·非遺陪您過大年”等多個主題活動,讓大眾樂享歡樂年味。
韻味十足的民俗展演聚集人氣。“非遺過大年 文化進萬家”線下展演活動,涉及內官“凈街”、剪紙、小曲、秦腔、巴當舞、九宮八卦燈會等百餘項“年文化”相關非遺項目,秦腔、花兒、小曲等非遺劇目還搬上“村晚”舞臺,鄉音、鄉土、鄉情生動展現著農村群眾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非遺社火鬧元宵”成為今年春節文化活動的主題,全市自發的社火隊有560多支,元宵節期間,組織7個縣區的10支社火隊約3000人參與表演,為上萬名現場觀眾奉獻了一場精彩的文化視聽盛宴。
傳承非遺花燈製作技藝領略匠心之美。定西市、渭源縣和隴西縣開展了3期傳統手工花燈展活動,成為今年的特色文化活動。“流光溢彩·匠心傳承”定西市首屆傳統手工花燈展共展出傳統民俗和創新藝術類手工花燈共計210余件。渭源縣首屆傳統手工花燈展上,全縣16個鄉鎮報送的53件手工花燈作品參展,不僅充分展示了獨特的渭河傳統文化內涵,更展現了現代與歷史的交融之美。
隴南:非遺日益“潮”起來
春節期間,隴南市組織年貨大集、社火、高山戲、池哥晝、麻晝、春晚、慰問非遺傳承人等一系列活動,為廣大人民群眾送上新春祝福,非遺傳承人、非遺工作者、網紅、廣大市民積極參與網路各新媒體平臺直播家鄉年。
在隴南市武都高山戲發源地魚龍鎮演出現場,吸引了來自各縣區的觀眾。在網路平臺,武都高山戲、武都面塑、大身武戲、剪紙、西和社火、成州面塑、宕昌社火等非遺項目還進行了展演直播。
所有活動線上線下同步進行,特別是依託網際網路、數字化帶來的便利,通過短視頻、雲直播等傳播方式,有效推動非遺項目越來越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讓更多的人參與其中。
年輕人在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傳承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他們通過創新的方式,將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為非物質文化遺産注入新的生命力。一些年輕人學習剪紙、刺繡、彩繪、釀造等傳統技藝,並在傳統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創作出符合現代審美需求的作品。這些作品不僅受到了市場的歡迎,也為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傳承提供了新的思路。
甘南:非遺展演顯魅力
春節期間,民間藏戲隊、社火隊、多地舞、龍頭琴彈唱等備受群眾歡迎的非遺主題文化活動,向社會各界展示了甘南豐富的節日文化資源。
正月十四晚,舟曲縣東山鎮舉辦了國家級非遺保護項目“東山轉燈”表演活動,參演人員穿戴藍色的盤口大褂、腰纏紅色或者黃色的絲質腰帶,在魯家村、灣裏村進行“轉燈踩道”,鑼鼓嗩吶齊鳴,炮聲笑聲喧天,200多名參演者的轉燈隊伍身背花燈、脖係鑼鼓,手舞足蹈,邊走邊唱,現場一片祥和喜慶。城關鎮進行了規模宏大的“正月十九迎婆婆”活動,活動現場,鼓樂齊鳴,爆竹喧天,熱鬧非凡,16位“婆婆”浩浩蕩蕩巡遊賜福,遊客群眾共計萬餘人參加。
瑪曲縣齊哈瑪鎮南木特藏戲隊于大年初六舉辦了南木特藏戲鄉村展演活動。此次藏戲隊為5個行政村900多名牧民群眾表演了“南木特”藏戲經典劇目《松讚幹布》,受到各地觀眾的一致好評。
農曆正月初七,合作市佐蓋多瑪鄉仁多瑪村舉行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合作藏式婚禮”展演活動。展演活動從上午10時正式開始,“娶親團”騎馬從“新娘”家出發,騎行10公里路,到達仁多瑪村文化廣場舉行祈福等活動。在活動中還展演了原生民族歌舞,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盡顯。
臨夏:多彩活動暖人心
春節聯歡晚會、新年音樂會、焰火晚會等大型活動輪番登場,年味十足的社火、秧歌、打鐵花、河州賢孝、河州平弦等民俗展演活動和鄉土氣息濃厚的“村晚”讓人應接不暇,流光溢彩的年味花燈紛紛亮相,讓人們在年味中尋非遺、賞非遺、感知非遺魅力。
臨夏州共開展包括非遺傳承實踐活動在內的文化惠民系列活動96項200余場次。特別是在積石山縣各安置點開展的“村晚”、文化暖心演出、送春聯等活動,給受災群眾送去了歡樂和祝福,營造了團結、友愛、祥和、喜慶的節日氛圍。
線上活動多平臺發力,雲享非遺成果。特別是永靖縣火遍全網的雜籃子錶演“九妹”視頻點擊量累計超30萬次,生動直觀地向觀眾展示了臨夏非遺,拉近了傳統文化與普通觀眾的距離。
線下活動多形式體驗,推動非遺傳承。省級非遺項目鰲頭儺戲表演的《山武將》,將臨夏縣的歷史文化、民風習俗展現得淋漓盡致。2月17日晚,永靖縣舉辦民俗傳統“打鐵花”展演,表演者們憑藉高超的技藝和默契的配合,將鐵水準確地潑灑在空中,形成一幅幅壯麗的畫卷。
除此之外,原始古樸的永靖儺舞,悅耳動聽的花兒,唱腔優美、風格高雅、韻味悠長的永靖鼓子等優秀的民間文化藝術逐一登臺亮相,讓廣大觀眾近距離體會了民間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無窮魅力。
蘭州新區:悅享新春文化味
非遺展演、社火匯演、文藝演出、太平鼓展演、送福送春聯、戲曲進鄉村、“村晚”……蘭州新區圍繞“隴原兒女心向黨 龍騰鼓舞賀新春”主題,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開展非遺傳承實踐活動200余場次,服務群眾34萬餘人次。
春節期間,蘭州新區各園區組織開展社火匯演活動120余場次,來自各鄉鎮社區的25支社火隊、3400多名錶演隊員參與其中。舞龍、舞獅、扭秧歌、划旱船、腰鼓、踩高蹺等精彩表演輪番上演,社火歡慶的鑼鼓聲,不僅為蘭州新區增添了濃濃的年味,同時也讓廣大群眾體驗了傳統民俗文化韻味。
元宵節期間,西岔鎮新康村、新盛村舉辦千人東山轉燈、鍋莊舞會活動,東山轉燈融入燈火、音樂、舞蹈、説唱、剪紙、書畫等多種藝術形式,不僅是多元化、綜合性的藝術再現,更是弘揚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具體體現。同時東山轉燈、秦川刺繡等非遺傳承人通過線上媒體向新區群眾拜大年,進一步提升了優秀傳統文化知曉度。
西岔鎮新康村文化廣場舉辦的“村晚”活動中,鍋莊、雜技、歌曲、舞蹈等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節目,吸引2000余名群眾現場觀看。“村晚”讓農民群眾從台下走到臺上,讓觀眾成為主角,已逐步成為傳播文明新風尚,唱響鄉村振興曲,提升鄉村文化活力的重要載體。(圖由甘肅省文化和旅遊廳提供)
來源:甘肅日報 責任編輯: 絲路中國
(原標題:甘肅非遺過大年:錦繡山川滿目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