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工程”助力湟水流域 國土空間格局更優化
山川清麗、林茂田肥、湖美草綠,百姓之盼。
一大早,青海省自然資源廳湟水流域山水工程項目專班的工作人員開始了每天的例會,“湟水山水工程是一個系統性、綜合性的項目,我們要堅持‘一盤棋’思想,主動服務指導,強化調度協調,通過建立完善聯絡員機制和項目月調度制,協調解決項目推進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確保項目穩步實施。”項目專班負責人王萬平説。
2023年1月,根據國家財政部、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關於組織申報“十四五”期間第三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項目的通知》要求,按照青海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由青海省財政廳、自然資源廳、生態環境廳聯合申報“青藏高原生態屏障區東部湟水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以下簡稱“湟水山水工程”),該項目在全國13個省(市、自治區)申報的“十四五”期間第三批山水項目中成功入選。
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是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理念,對受損、退化、服務功能下降的生態系統進行整體保護、系統修復、綜合治理。
根據《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總體規劃(2021-2035年)》等重點工程佈局,湟水流域實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主要以構建“一軸”為柄,“兩山多水”為骨,“周邊山體森林和草原濕地”為屏的“傘”形生態環境支撐格局,將項目區劃分為河源水源涵養與生物多樣性保護修復、直流區水源涵養與水土保持綜合治理、幹流區生態廊道與人居環境提升綜合治理3個修復單元,共佈局3大類15個子項目。
“湟水山水工程項目總投資55.15億元,其中中央專項獎補資金20億元。工程範圍涉及西寧市、海東市和海北州3個市州共12個區縣,總面積約1.61萬平方公里,項目實施週期為2023年至2025年。”王萬平介紹。
湟水流域是河湟文化的發源地,是黃河上游最大的支流,同時也是青海耕地和人口最集中的區域,以全省2.23%的國土面積承載了青海省60%的人口。
20世紀70年代以來,青海省委、省政府為保護湟水流域生態環境,先後實施了退耕還林、西寧及海東南北山綠化等專項生態保護和建設工程,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截至目前,省、市州、縣分別成立了湟水山水工程領導小組和管理機構,制定印發了項目管理辦法,下達了第一批工程建設資金,前不久我們也下達了第二批建設資金的申請文件,各項目正在有序的實施當中。”青海省國土整治與生態修復中心技術員李琛介紹。
至2025年,“湟水山水工程”的實施將減少湟水流域2.64%的水土流失面積,增加0.39%林草植被覆蓋度、完成15.77萬公頃的生態保護修復總面積。在進一步豐富湟水流域森林、草地、濕地生態系統的多樣性,改善生態環境條件,提高農業生産和其他行業效益的同時,將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實的生態環境支撐,構建出獨具特色的生態産業體系,為青藏高原生態修復提供示範引領。
“通過工程實施,將極大發揮湟水流域生態最大潛力、承擔湟水流域最大責任、實現湟水流域最大價值,實現國土空間格局更加優化,為促進青藏高原生態文明高地建設和黃河流域高品質發展、夯實築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提供重要支撐。”王萬平説。
來源:青海日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山水工程”助力湟水流域 國土空間格局更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