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數

新質生産力加速形成

北京聚力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安徽加快建設量子資訊、聚變能源、深空探測三大科創高地;黑龍江實施製造業數字化轉型、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智慧製造試點示範行動……最近一段時間,地方兩會“新”意頻現,各地繪製加快培育新質生産力的“路線圖”。

什麼是新質生産力?

新質生産力是創新起主導作用,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生産力發展路徑,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品質特徵,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産力質態。它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産要素創新性配置、産業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以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及其優化組合的躍升為基本內涵,以全要素生産率大幅提升為核心標誌,特點是創新,關鍵在質優,本質是先進生産力。

當前,新質生産力已經在實踐中形成並展示出對高品質發展的強勁推動力、支撐力。進入2024年,從中央到地方在部署工作時都把發展新質生産力、培育新産業放在重要位置,新質生産力正在加速形成。

加強科技創新

科技創新能夠催生新産業、新模式、新動能,是發展新質生産力的核心要素。

高鐵飛馳、神舟飛天、“天眼”探空、北斗組網、大飛機翱翔……自強不息的攀登,日新月異的創造,彰顯中國製造的底氣實力,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為中國號巨輪破浪前行增添澎湃動能。

發展新質生産力,必須加強科技創新特別是原創性、顛覆性科技創新,加快實現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使原創性、顛覆性科技創新成果競相涌現。

作為“蛟龍”號載人潛水器首席潛航員,“奮鬥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總設計師、萬米海試總指揮,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第七〇二研究所副所長葉聰2001年參加工作後,趕上了“蛟龍”號7000米級載人潛水器立項。彼時,中國的下潛能力只有不到600米。葉聰下定決心:“我們一定要造出世界領先的全海深載人潛水器。”

20多年來,從“蛟龍”號、“深海勇士”號到“奮鬥者”號,從下潛600米到最大紀錄突破1萬米,中國載人深潛實現由整合創新、自主創新到超越引領的跨越式發展。

“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葉聰説,“只有推進科技自立自強,把關鍵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掌握髮展主動權。”

發展新質生産力,就是要及時將科技創新成果應用到具體産業和産業鏈上,改造提升傳統産業,培育壯大新興産業,佈局建設未來産業,完善現代化産業體系。

剛剛過去的2023年,生成式人工智慧無疑是一個耀眼的“科技明星”。國産人工智慧大模型持續迭代升級,其自然語言交互與多場景內容的生成能力逼近人類。

截至2023年年底,中國累計發佈了200多個人工智慧大模型,其中有20多個大模型産品獲批向公眾提供服務。其實,公眾能夠使用的大模型大多是通用型基座大模型,它們的本領不僅僅是寫詩作畫、解數學題、做PPT,它們更大的本領是賦能工業生産智慧化,加快形成新質生産力。

2023年5月,科大訊飛發佈了通用型基座大模型——訊飛星火認知大模型。緊接著,他們以工業場景為結合點,以訊飛星火的通用能力為核心技術底座,推出羚羊工業大模型,具備工業文本生成、工業知識問答、工業理解計算、工業代碼生成、工業多模態等5大核心能力,能夠持續賦能製造業全流程。基於羚羊工業大模型,科大訊飛還重點打造了“數字工匠”人工智慧應用産品。

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對本報記者説:“生成式人工智慧是近幾十年最重要的技術創新之一。它可以改變內容生産方式,改變人機交互方式,改變傳統商業模式,改變産業形態和競爭格局。”

“大模型發展,應用才是硬道理。”劉慶峰介紹,訊飛星火大模型應用加速落地。“在落地應用層面,訊飛星火持續賦能千行百業,攜手保險、銀行、能源、汽車、通信等領域龍頭企業,打造大模型賦能的應用場景。”劉慶峰説。

合理的産業鏈佈局可通過優化資源配置,提高生産效率、促進技術創新和産業升級,為新質生産力的提升提供有力支撐。

作為新質生産力的代表,低空經濟已經成為培育發展新動能的重要方向。

低空經濟一般是指以各種有人駕駛和無人駕駛航空器的各類低空飛行活動為牽引,輻射帶動相關領域融合發展的綜合性經濟形態。

低空經濟上下游産業鏈長,以低空製造為例,就涵蓋了晶片、複合材料、連接器、感測器等核心零部件和原材料,目前是全球主要經濟體競相角逐的新領域。

目前,中國已經形成相對完整的低空經濟産業鏈,産業鏈的完備也帶來聚集效應。以深圳為例,作為無人機之都,截至2023年底,已經聚集1700多家無人機企業,年産值為960億元。其中,從全球的市場佔有率以及産品化能力來説,以大疆為代表的中國民用無人機製造廠商,已經具備較強的競爭力。大疆的飛控、雲臺、圖傳、自研影像系統等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規模化優勢,目前全球市場佔比超過70%。

大疆相關負責人對本報記者説:“大疆的成功最早得益於深圳産業鏈的配套和完善。其後隨著整個珠三角領域電子消費品類産業鏈的不斷完善,我們的生産能力進一步加強。”

發展新質生産力,還要大力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産業集群。

高速公路車流量統計預測、準自由流收費、重點車輛安全監控……近年來,大數據、物聯網和新能源等新技術與交通行業深度融合,推動交通智慧應用範圍不斷拓展,應用場景日益多元,人們越來越深刻地感受到智慧交通帶來的方便和快捷。

“智雲”出圖系統是安徽省交通規劃設計研究總院(下稱“設計總院”)自主研發的一款針對橋梁常用結構自動出圖的系統,運營一年多來累積出圖7400余次,大大降低一線設計人員工作量。該系統已入選合肥市智慧建造新技術新産品創新服務典型案例,成為安徽省交通領域智慧設計的一張名片。

目前,設計總院正在開展生成式和互動式橋梁智慧設計、多專業智慧出圖系統等研究,持續加大數字化技術在交通設計中的應用。“圍繞智慧製造、數字設計、三維鐳射掃描檢測等工程資訊化技術領域培育新質生産力,可以讓我們更加高效地架橋修路、造福百姓。”設計總院數字創新中心副主任聶文華説。

加快綠色轉型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一種在市場上頗受歡迎的魚飼料蛋白,竟然是用鋼鐵廠煉鋼時産生的工業尾氣生産出來的。

生産這種飼料蛋白的首鋼朗澤是首鋼集團的子公司,它是全世界第一個實現以鋼鐵工業尾氣制飼料蛋白和燃料乙醇的企業。

這種變廢為寶的技術被稱為生物製造,指的是利用菌種、細胞、酶等生命體的生理代謝機能或催化功能,通過工業發酵工藝規模化生産人類所需的化學品和高分子材料的製造過程。生物製造是一種以工業生物技術為核心的先進生産方式。

生物製造被認為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是世界各國競爭的熱點。中國也把生物製造列為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産業之一。

工業和資訊化部賽迪研究院黨委書記、副院長劉文強説:“有別於傳統的物理、化學製造模式,生物製造創新了物質生産方式,以生物體作為生産介質,將對製造業變革帶來一系列巨大變化;另外,生物製造對於製造業實現雙碳目標也非常關鍵。”

發展生物製造是中國發展新質生産力的一個縮影。

綠色發展是高品質發展的底色,新質生産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産力。

發展新質生産力,必須加快發展方式的綠色轉型,助力碳達峰碳中和。

當前,中國正在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

廣東省致力於推動鋼鐵、石化、有色、建材、造紙等行業綠色化改造,創建綠色工廠、綠色園區、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在全産業鏈構建綠色製造體系。

上海市今年將實施“智慧機器人+”行動,計劃再新建70家市級智慧工廠;打造3至5家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園區”試點示範,重點培育50家綠色供應鏈鏈主企業。

發展新質生産力,還要持續優化支援綠色低碳發展的經濟政策工具箱,發揮綠色金融的牽引作用,打造高效生態綠色産業集群。

2016年8月,《關於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發佈,中國成為全球首個由政府推動併發布政策明確支援“綠色金融體系”建設的國家。2017年6月,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在浙江、江西、廣東、貴州、新疆5省(區)選擇部分地方,建設各有側重、各具特色的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重慶、甘肅蘭州新區等後續又獲批建設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

在浙江省衢州市,綠色金融持續加快創新步伐,助力越來越多行業企業實現轉型升級。

當地銀行積極支援傳統製造業資訊化、智慧化、綠色化升級,不斷提升對節能環保改造、新能源項目、廢品回收利用等領域的信貸支援力度。浙江天蓬畜業有限公司以牲畜活體抵押方式獲得衢州市首筆“農業碳中和”項目貸款,用於建設“樓房牧場”。該公司運用智慧化養殖模式,將牲畜糞便等轉化成有機肥、電能,實現節能減排。

“支援傳統産業綠色轉型是衢州市綠色金融改革創新的重點。金融資源不僅為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提供有力支援,還有效發揮引導作用,助力綠色發展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衢州監管分局局長藍春鋒説。

ESG(環境、社會責任和公司治理)是一種關注企業環境、社會、治理績效而非財務績效的投資理念和企業評價標準。隨著可持續發展理念深入人心,ESG已經成為世界範圍內的“熱詞”。

近年來,國資委等部門陸續發佈相關政策引導企業披露ESG方面的資訊,ESG正與中國實踐結合,日益成為推動中國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的重要力量。

隨著ESG概念的普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關注並投身到綠色發展的事業中。

2023年6月,財經教育平臺高頓教育聯合合作企業舉辦了“高頓教育ESG大學生創新挑戰賽”。活動以ESG創新實踐與研究為核心,重點關注ESG在新能源、可持續發展等領域的應用實踐,啟發學生們思考綠色發展在實踐中遇到的困難與挑戰。

“ESG理念本身就是對綠色低碳發展的支援,希望越來越多的青年學生通過參與ESG大學生創新挑戰賽以及系統學習ESG相關知識,點燃心中可持續發展的‘火種’,投身國家構建綠色低碳迴圈發展經濟體系的事業之中。”高頓教育相關負責人對本報記者説,“未來,高頓將加強對ESG相關數據的整合與分析,研發ESG相關課程,幫助更多人了解ESG,為支援國家打造高效生態綠色産業集群盡一份力。”

各方積極落實

中央部委在積極行動。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家發改委、教育部等七部門近期發佈的聯合組織實施高技能領軍人才培育計劃提出,將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重大工程、重大項目、重點産業需求,在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等有關行業重點培育領軍人才,力爭用3年左右時間,新培育領軍人才1.5萬人次以上,帶動新增高技能人才500萬人次左右。

從各地政府工作重點可以看出,一些省份注重從“鏈”上著手,圍繞發展新質生産力佈局産業鏈,提升産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準,保證産業體系自主可控、安全可靠。

北京市政府提出,將推動新能源汽車産業高品質發展,積極佈局電機、電池、電控、車規級晶片等關鍵零部件産業鏈。同時,以超高清視頻為代表的視聽産業正引發資訊技術領域新一輪創新突破,北京將推進超高清視頻全産業鏈優化升級等。

山東省政府表示,將開展標誌性産業鏈高品質發展行動,在積體電路、工業母機等領域,實施100項重大科技創新項目,強化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協同攻關,突破一批“卡脖子”技術,紮實推進穩鏈固鏈,提升産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準。

一些省份把著力打通束縛新質生産力發展的堵點卡點,創新生産要素配置方式,讓各類先進優質生産要素向發展新質生産力順暢流動列為今年工作的重點。

遼寧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形成新質生産力。著力推進新材料、航空航太、低空經濟、機器人、生物醫藥和醫療裝備、新能源汽車、積體電路裝備等戰略性新興産業融合集群發展。

山西省政府工作報告將低空經濟繪入了發展新質生産力的藍圖。報告稱,山西正致力於積極發展低空經濟,建設通航機場,組建發展通航機隊,拓展應用場景,推動通航全産業鏈發展,加快通航示範省建設。

江蘇省政府工作報告關注未來産業。報告稱,堅持以未來産業開創産業未來,圍繞前沿技術、示範企業、科創園區、應用場景、標準規範等展開部署,開闢未來網路、量子、生命科學、氫能和新型儲能、深海深地空天等産業新賽道。

加快形成新質生産力,離不開人才資源。

浙江省表示,將圍繞重大工程,一體加強人才支撐、人才導向、人才措施,堅決破除各類體制機制障礙,讓人才大展身手。同時,還將一體推進教育科技人才工作,促進創新鏈産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激發各類人才創新創業創造活力。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新質生産力加速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