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協同發展成果豐碩
2月27日,國新辦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京津冀協同發展十年來有關情況。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在會上介紹,過去十年,京津冀協同發展主要是夯基壘臺、落子佈局,重在調整優化經濟結構和空間結構。當前,京津冀協同發展已進入全方位、高品質深入推進的階段,將加快打造引領全國高品質發展的動力源,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不斷邁上新臺階。
協同發展水準持續提升
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郭蘭峰27日表示,京津冀協同發展十年來,各項工作取得了顯著成就。規劃政策框架搭建形成,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取得突破性進展,雄安新區進入大規模建設和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並重的階段,北京城市副中心功能日趨完善。
看重點區域,北京和河北聯合成立了通州區與北三縣一體化高品質發展示範區理事會、執委會,10多家北京醫院與北三縣醫療機構開展合作。天津濱海新區改革開放取得實效,2023年天津港集裝箱吞吐量突破2200萬標箱,比2014年增長58%。張家口首都水源涵養功能區和生態環境支撐區加快建設,成為區域空氣品質最優城市。唐山提前完成了單位GDP能耗下降“十四五”目標任務。
看重點領域,交通一體化網路加快構建,主要城市1—1.5小時交通圈基本形成。生態協同治理成效明顯,2023年區域PM2.5比2014年下降了近六成。産業鏈上下游協作持續強化,中關村企業在天津河北設立分支機構已達1萬多家,北京流向天津河北的技術合同成交額超過2800億元。
“此外,體制機制改革創新深入推進。”郭蘭峰説,各種顯性隱性壁壘正在破除,京津冀推出了第一批165項資質資格相互認證,230余項高頻特色便民服務實現了“自助辦”,自貿試驗區51項制度創新成果向全國複製推廣。
高品質發展深入推進
京津冀三地高品質發展持續推進,不斷取得新突破。北京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夏林茂介紹,十年間,北京經濟總量先後跨越3萬億元、4萬億元兩個大臺階,每人平均GDP、勞動生産率、萬元GDP能耗水耗等多項指標在全國省級地區一直處於最優水準,走出了一條減量剛性約束下的高品質發展之路。
夏林茂表示,北京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培育了新一代資訊技術和科技服務兩個萬億級産業集群,還有一批千億級産業集群,如醫藥健康、人工智慧、積體電路等。提升金融等現代服務業發展能級,在全國率先形成了服務業佔GDP比重在80%以上、現代服務業佔服務業比重在80%以上的“雙80%”服務經濟發展格局。
天津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劉桂平介紹,天津與北京、河北聯合繪製6條産業鏈圖譜,包括新能源和智慧網聯汽車、生物醫藥、氫能、網路安全和工業網際網路、高端工業母機、機器人等,天津納入産業鏈上下游企業705家。全市PM2.5平均濃度比2013年下降57%,引灤入津上下游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協議有效實施。
“我們依託豐厚的文旅資源,聚焦京津及周邊省份重點客源市場,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努力讓河北文旅出圈又出彩。”河北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張成中説,2023年,全省接待遊客達到8.4億人次,其中京津遊客達到1.2億人次、佔比持續提升。今年春節假期,全省接待遊客人次、旅遊收入分別比2019年同期日均增長38.6%、53.5%。
久久為功,善作善成
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接下來怎麼幹?郭蘭峰表示,中央區域辦將會同有關部門和三省市一起久久為功、善作善成,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邁上新臺階。具體工作有5個方面——
圍繞解決北京“大城市病”的問題,抓住疏解這項工作不放鬆。當前,疏解的第一批項目正在加快建設,將實施新一批具備條件的疏解項目。
高標準高品質建設好北京“新兩翼”,培育區域的增長極。北京市“新兩翼”就是雄安新區和北京城市副中心,對雄安新區來講,經過幾年建設有了雛形,但應該做的工作還有很多。對於北京城市副中心,已有很好的基礎,科技創新、行政辦公、商務服務、文化旅遊等功能還要加強。
促進重點區域高品質發展,以點帶面助力建設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制定出臺支援天津濱海新區高品質發展的政策措施,繼續做好通州與北三縣一體化高品質發展工作,持續推進張家口首都水源涵養功能區和生態環境支撐區建設,抓好唐山高品質發展方案落實。
創新協同發展體制機制,推動重點領域協同向規則協同並重轉變。一是産業鏈供應鏈協同融合,推動更多科研成果在這個區域內落地。二是推動自貿區等開放平臺加強制度創新合作,共同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三是深化市場一體化改革。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推動協同發展,不斷增強區域內老百姓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動北京、天津和河北教育資源的共用,推動京津冀醫聯體建設,強化社保、養老等公共服務的政策協同。持續推進三北防護林這些重大生態工程建設,讓京津冀的天更藍、水更清。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京津冀協同發展成果豐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