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論

高職文化産業管理專業跨文化交際課程教學研究

摘要:在“融合”與“互異”作用下,文化共同體逐步形成且持續發展,標誌著文化全球化的出現,並基於這一背景,高職院校紛紛開設了跨文化交際課程,目的是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本文立足於高職文化産業管理專業,簡要闡述了實施跨文化交際課程教學價值,圍繞這一課程教學內容展開深入分析,並根據跨文化交際課程教學實踐現狀,提出行之有效的應對策略,旨在培養一批具有寬闊文化視野、現代管理意識、良好溝通能力的管理人才,以供參考。

“人才是興邦大計,富國之本”。在全球一體化發展趨勢下,國家之間的交流愈發深入,我國為順應國家文化相互融合,大力推進跨文化交際課程建設,促進各國之間文化交流與合作,增強我國文化軟實力。

一、高職跨文化交際課程教學價值

(一)國際化發展的必然需求

作為新時期我國人才戰略實施中的組成部分,跨文化交際課程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既能夠協助身處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化解分歧,又可以幫助其建立有效聯繫的渠道。基於新形勢背景,高職院校增設了文化産業管理專業,為學生提供跨文化交際課程教學服務的同時,積極借鑒其他學院的優秀教學經驗,確保專業課程教學活動內容及形式可以吸引更多學生關注,從中汲取眾多國家的語言、文化知識,以此來推動自身持續、穩定地發展。

(二)國際化人才的競爭需求

目前,國與國之間的競爭,除了經濟和軍事上的較量,更是文化與價值觀的交鋒,而這些內容均離不開高品質的人才。高職院校肩負著國際化文化人才培養的重任,這就要依託于文化産業管理專業,為該專業學生開設跨文化交際課程,重點關注學生外國語言知識、交流技能等方面的培養,使其認識到每一個國家語言的文化內涵,又要注重其跨文化交際意識的提升,使其在實際交談中掌握和克服不同文化差異所帶來的困難,最終讓其在日漸激烈的競爭環境中佔據優勢。

(三)國際化企業的發展要求

現如今,製造類、服務類、貿易類等行業領域中的企業已邁出國門、走向世界,謀求新的發展空間,其能否在國際市場中獲得競爭優勢,取決於國際化文化人才力量的支援,即懂得外語、掌握技術、具備國際視野、了解文化內涵,充分展現自我跨文化交際能力〔1〕。

二、高職跨文化交際課程教學內容分析

(一)知識教學內容

學生積極參與跨文化交際課程的理論知識、並學習專業技能的學習,目的是促進自身跨文化交流意識及國際化視野的培養。高職教師應該對文化、溝通和跨文化交際的核心理念進行詳細解析,尤其是詞彙、短語及句子在不同文化之間的內在含義。如此一來,當高職學生加入跨國企業後,需要對文化産品進行對外推廣和銷售時,就可以讓産品在保留中國文化特性的同時,使得國外受眾目標更好地理解和接納此産品,以避免因文化含義差異和不同文化禁忌而引發産品宣傳行銷的失效。這涵蓋了文化産品品牌的翻譯、標簽設計及使用指南等方面。

(二)情感教學內容

通過深度探究國內外文化間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差異,以及文化認同和文化多元性等相關理論框架,有助於提升高職學生對不同國家文化差別的敏感性和相對性認識,促使學生在尊重文化多元性的基礎上,能夠建立起對本國文化的認同感和自信心,有效避免民族優越主義、固化文化觀念和偏見。為此,當學生參與文化産品的宣傳推廣工作時,尤其是電影、電視劇這種富有鮮明文化特徵的影視作用,這就要在對外發佈環節中最大限度上避免因東西方世界觀和價值觀的差異性,使得進口市場(國外市場)的觀眾難以接納影片所呈現出的異國文化元素,如生活模式、94價值取向、歷史背景、制度文化、神話體系、物理環境等,從而防止文化産品價值下降,即影視作品在跨國交易中的文化折扣現象。

(三)能力教學內容

作為一種利用各式各樣手段與他人進行交流使用的技巧,具備優秀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可以通過理解和適應日常交談過程中的文化差異,如問候方式、禮貌稱謂、日常對話,以及誇讚和道歉等;非語言的文化互動手段,如體態語言、象徵性物品、視覺接觸和面部表情等。從高職文化産品管理專業層面看,應當圍繞該專業的職業技能,積極學習如何根據不同的文化背景來制定有效的商業談判策略,並在為文化産品進軍國際市場過程中,針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廣告和商標設計情況,需要結合不同的産品宣傳地及品牌所在地的文化氛圍作出相應的産品商標設計和廣告宣傳推廣,有助於文化産品更加流暢地推廣。在調整不同文化環境下的市場行銷策略時,需要深度理解和考慮不同國家和地域間的文化差異,採取各式各樣的銷售策略,注意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審美理念,即文化産品的形狀、尺寸、顏色偏好及文化禁忌等方面。深入學習跨國公司的公司文化和多元化的企業管理知識,對培養高職學生具備強大的文化産業管理能力有著重要價值〔2〕。

三、高職院校文化産業管理專業教學現狀

(一)教師教育觀念陳舊

在高職文化産業管理專業教學中,跨文化交際課程所佔比例不少,但部分教師未能及時更換自身教育理念,因自身未能意識到跨文化交際課程的必要性,使其沒有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往往採用照本宣科的方式,僅講述課本教材中的英語知識和文化知識。

(二)學生基礎能力薄弱

通過對高職學生群體分析發現,部分學生基礎能力較為薄弱,很多學生缺乏內生動力,加之其害怕英語知識學習,自身運用能力較弱;在跨文化交際中,英語聽説基礎薄弱,既難以聽懂對方所表達想法,又無法清楚表達自身意思,無法與對方進行正確交際。長此以往,高職學生會因害怕語言表達出錯,或是觸犯對方文化禁忌,導致學生自身情緒緊張,缺乏跨文化交際信心,進而造成跨文化交際課程教學的惡性迴圈。

(三)課本教材內容短缺

雖然文化産業管理專業往往涉及了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等內容,但仍然以工商管理類知識為主,缺少跨文化交際能力相關知識和內容,通常情況下,僅僅是在課本教材中一筆帶過,或是隱藏較深,需要專業教師親自發掘和研究,加之校本教材中所包括的跨文化知識和資訊較為零碎,對於跨文化交際知識價值和內涵缺乏系統性了解。、

(四)課程評價方式匱乏

文化産業管理專業一般圍繞文化行政管理、文化企業經營等相關崗位展開教學,多為相關工作場景中所使用的詞彙、短語及句式。在傳統課程教學評價中,往往採用了筆試考核形式,但其範圍卻不涉及跨文化交際意識和交際能力的相關內容;加之專業技能證書與學生畢業直接掛鉤,導致高職院校培訓教育過程中尤為重視技能證書,如英語等級考試等,其卻以語言知識、管理知識為主,較少涉及跨文化交際內容。在種種因素下,嚴重影響了高職學生跨文化意識和能力的培養。

四、高職文化産業管理專業跨文化交際課程教學策略

(一)明確課程教學目標,重塑課堂教學內容

一是,高職院校應與當地跨國企業展開深入交流,安排專業教師實地走訪調查,身處企業中了解其對各崗位工作職責和要求,確定其對跨文化交際所具備的知識和技能,並要實時跟隨已經畢業的高職學生,了解其從業情況。待完成相關需求調研、職業分析後,專業教師要進一步明確課程教學目標,如注重培養學生交流技巧、邏輯思維、英語聽説等,逐漸讓學生擁有較強的跨文化交際意識和交流能力。二是,專業教師務必要與學生學情相結合,完成跨文化交際課程的反向設計,即以減少理論知識背誦和記憶的部分,加大學生跨文化交際、溝通邏輯思維等方面的教學比重,如增添實際工作環境中可能會面臨的情況,切實提升課程的職業導向性。同時,需要按照企業需求完成課堂教學內容的細分,增加跨文化交際課程的針對性、適用性,通過根據各跨國企業所在國家及地區、企業文化産品類型及面對客戶群體等,對高職學生進行分班授課、差異化教學,進而達到預期的行業細分和培養目標。

(二)採用混合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現代化教育理念中提倡學生應高度重視課堂教學及反向課程設計,以通過課堂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自主拓展和合作探究,促進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得以提升,達到彌補傳統課程教學模式中的不足的目標,所以就要採用混合式教學法,在“線上+線下”教學模式下,助95文化藝術力學生達成培養成果。一是,專業教師要根據跨國企業類型及特徵,對其進行差異化區分,分別設置不同模組及任務,吸引文化産業管理專業全體學生參與課程活動,主動學習相關知識和技能,提升自身跨文化交際意識和能力,以達成跨文化教學課程教學目標。二是,需要利用課前預習、課後回顧等環節,指引學生拓展跨文化交際理論知識學習,即課程教學過程中,由教師講解重點知識,培養其職業能力;課下自學中,由學生自主學習基礎理論知識。三是,課程資源除了有課內教材外,還可以借助網際網路教育資源,尋找與課程任務相同的主題來輔助課堂教學活動,拓展學生跨文化知識面。例如,來自世界各國家和地域的影視資料,紀錄片、訪談及綜藝欄目等,向學生分享真實有趣的跨文化情境和教育資料,以便於學生可以真正理解什麼是跨文化交際,自主完成相關學習任務。

(三)重視學生個體差異,貫徹因材施教理念

在高職文化産業管理專業教學中,教師需要關注到學生個體差異,因為每個學生的基礎能力、學習興趣和特長都有所不同。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教師應貫徹因材施教理念,針對不同學生的特點進行有針對性地教學。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運用多元化教學手段,如小組討論、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讓學生在課堂上充分參與,發揮其主觀能動性。通過這些實踐活動,學生可以更好地將理論知識與實際場景相結合,提高跨文化交際的實戰能力。

教師還應了解每位學生的學習情況,針對其各自的學習情況,制訂個性化培養方案。例如,對於基礎知識紮實,且性格外向的學生,可以給予更多的實踐機會,令其在實際生活或工作中,更多地應用理論知識,實現真正的學以致用。而對於基礎相對薄弱的學生而言,過早的實踐可能會打擊其自信心,因此教師應在理論教學的同時兼顧心理疏導和建設,針對學生在跨文化交際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和挫折,教師應及時給予鼓勵和支援,幫助學生克服心理障礙,增強跨文化交際的信心。

(四)營造濃厚校園氛圍,發展學生交際意識

一是,高職院校要為學生創設文化氣息濃厚的校園環境,如開闢國際文化區,提供多種類型的雙語報刊,便於學生瀏覽和查閱;在設立國際文化資源,將世界各國家的歷史背景、文化內涵等內容的實體圖書和電子資源完成匯總。通過多種形式的校園氛圍創設,讓文化産業管理專業的學生深刻認識到今後從事行業領域中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重要性,使其主動與校園內的留學生交流互動。二是,高職院校應在該專業學生初入時,便要完成職業規劃,確定職業定位,使其對自己專業有所了解,強化對未來職業的認同感。為此,教師要幫助學生樹立職業意識,通過模擬訓練、實操練習等讓學生體驗到課堂教學中耐心、責任心的重要性,讓其逐步具備這些素養。其他教師也要從自己的課程著手,注重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使其掌握學習主動權,能夠適應新時代發展需求,為今後完成高品質就業目標奠定堅實基礎。由此可見,只有明確今後職業發展目標,才能促進高職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

(五)注重學生全面發展,構建多元評價體系

在高職跨文化交際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要注重學生學習成績和結果外,也要關注學生理論基礎、實操能力、心理素質、職業操守、溝通協調等方面的考核,即依託于多元化評價思路,構建和落實“五位一體”評價體系,對高職學生展開全方位的考核評定。一是,期末考核,主要是以書面形式考查學生本學期專業課程知識的掌握情況;二是,過程評價,由教師實時觀察和記錄學生日常學習情況,如舉手發言、筆記記錄、作業完成等;三是,實操評價,由企業導師對學生在實操訓練中所展現的職業能力,以及項目成果進行評價;四是,小組內評,指的是小組成員對其他成員的團隊精神、溝通能力、成果貢獻等方面的評價;五是,個人評價,學生根據自我在課程學習中的情況,對學習態度、能力、成果等方面的評價。

五、結語

綜上所述,高職文化産業管理專業跨文化交際課程的建立,不僅滿足了新時代下文化發展需求,也符合企業對國際化人才的需求。因此,高職院校應立足於跨文化交際的人才培養目標,進一步明確課程教學內容,如知識、情感和能力等,並要積極採取有效舉措,通過明確課程教學目標、採用混合教學模式、實現個性化培養、營造濃厚校園氛圍、構建多元評價體系等,有效推進高職跨文化交際課程,最終培養出兼具管理能力、文化行銷、藝術素養、國際視野、交際能力的全面型人才。(馬騁)

參考文獻

〔1〕姚燈明.高職旅遊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探析〔J〕.中外交流,2021,28(07):559-560.

〔2〕梁潔,傅志銘.基於三元交互理論的高職“跨文化交際”課程線上教學新方法研究〔J〕.微型電腦應用,2021,37(05):34-37.

關鍵詞:高職院校;文化産業管理;跨文化交際課程;教學策略

作者簡介:馬騁,本科,助教,研究方向:文化産業管理、學生管理。

青島港灣職業技術學院山東青島266101

來源:中國網·絲路中國頻道  責任編輯:鄒鈺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