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訪企拓崗促就業”行動下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究
摘要:“訪企拓崗促就業”專項行動開展以來,不僅拓寬了學生就業渠道,提供了更多的實踐機會和就業崗位,也提升了高校人才培養品質,同時促進了企業技術創新和人才儲備。但是在校企合作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和挑戰,如校企合作模式較單一、合作機制尚不完善、走訪企業局限化等痛點。本文以問卷調查的形式,圍繞企業人才需求、學生就業意向、實踐教學與實習安排等方面開展調研,以探究“訪企拓崗促就業”專項行動下的校企合作模式。
2024年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高度重視穩就業,出臺支援企業穩崗拓崗政策,加強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就業促進服務。”〔1〕目前訪企拓崗已成為許多高職院校畢業生尋求職業發展的關鍵途徑。高校通過深入企業實地考察,與企業專家面對面交流,能夠更直觀地了解企業需求,拓寬就業視野,為指導學生就業創業打下堅實基礎。訪企拓崗不僅能幫助學生提升自身能力,還能讓企業從中選拔到更符合自身需求的人才。這種雙向互動的模式,有助於實現學生就業與企業供需的精準對接,提高就業品質。
在“訪企拓崗促就業”的行動背景下,根據企業的人才需求,針對性地優化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對於提升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實現高品質的就業至關重要。本文以問卷調查的形式,圍繞企業人才需求、學生就業意向、實踐教學與實習安排、就業指導與職業規劃能力培養等方面進行分析。以探索“訪企拓崗促就業”專項行動下的校企合作模式。調查通過問卷星平臺生成調查問卷二維碼,調研對象掃碼填寫,調查問卷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為訪企拓崗就業跟蹤服務調查,調研對象為用人單位。用人單位包含醫療衛生單位、民營企業、國有企業及機關事業單位,共57家企業,最終收回有效調查問卷57份。另一部分為我校護理係2023屆畢業生就業現狀及就業意向調查問卷,通過網路發送至護理專業2023屆畢業生,最終收回有效問卷619份。
一、“訪企拓崗促就業”行動下就業現狀分析
(一)企業人才需求分析
在訪企拓崗過程中,各高校積極開展訪企拓崗活動,深入企業調研,了解企業文化和行業的發展趨勢。關注企業對人才的綜合素質、專業技能、實踐經驗等方面的具體要求。
在本次問卷調查中,用人單位急需的專業崗位需求如下。59.65%的用人單位急需臨床醫學專業,33.33%的用人單位急需護理專業,28.07%的用人單位急需口腔醫學專業等。針對我校目前所設置的七個專業中,調研單位對於臨床醫學專業需求較迫切,然後是口腔醫學專業和護理專業。企業對人才專業知識層面的需求如下:71%的企業重視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21%的企業重視學生的專業理論成績,3%的企業重視學生的專業素養。企業較青睞的招聘方式如下:87.72%的企業認為線下校園招聘會比較有效,10.53%的企業認為線上招聘服務平臺比較有效。在招聘高校應屆畢業生時,82.46%的企業看重學校推薦,僅有8.77%的企業看重個人推薦。對於企業招聘形式的需求,主要側重於線下招聘和學校推薦。未來兩年校園招聘人才數量需求,42.11%的企業會大幅增加,50.88%的企業會適度增加,總體呈現增加趨勢。
(二)學生就業意向分析
在畢業生就業意向調查問卷中共設置20道題目,主要包括升學、考編、考公、薪酬等方面。調研結果顯示,55.57%的同學打算考事業編,38%同學打算考公務員,25.71%對於就業持觀望態度。少部分同學選擇了升學或深造,大部分同學都熱衷於選擇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對於規模小的民營企業選擇意向極弱。即便是等待“鐵飯碗”,也暫不考慮先就業後擇業。可能受近兩年擴招和就業壓力的影響,在就業薪酬方面,76.41%的畢業生對於用人單位的工資福利待遇和保險比較務實,期望值不像以往不切實際。由此可見,畢業生求職意向趨於穩定化,心態總體現實化、理性化。但目前受經濟壓力等多種因素影響,國內43人力資源部分省市的事業單位招考崗位條件較以往更嚴格,如應屆生身份的限制、崗位招收人數減少,考試時間的不確定性等。對於參編考試的畢業生來説,不穩定因素太多,導致部分畢業生長期處於等待和觀望狀態。
(三)學生就業現狀分析
從近三年來看,高校畢業生規模和增量逐年創歷史新高,畢業生人數首次突破千萬。而社會企業生産規模則有所縮小,社會用人數量減少,且用人渠道不夠暢通,對高校畢業生就業産生了不利影響〔2〕。“招工難”與“就業難”的矛盾依然存在。一方面,大學生整體上的就業能力水準與用人單位崗位需求水準不相適應。在調查研究中顯示,71%的企業更注重學生的實踐能力,但67%的學生認為在校期間理論學習成績更重要,導致畢業生在求職中缺乏實踐操作這一核心競爭力。另一方面,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意識淡薄,缺乏合理的職業定位,盲目地跟風考公考編。很多同學僅抱著碰運氣的心態參加考試,沒有經過系統地學習,這樣不僅造成時間和精力的浪費,還有可能錯過就業機遇。隨著經濟的發展就業市場也發生了變革,出現了一些新興的就業模式,如靈活就業、自主創業等。這些新型就業模式對於學生而言亦是挑戰與機遇並存。
二、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究
目前,校企合作模式多種多樣,包括實習實訓、訂單式培養、産學研結合、共建實驗室或研發中心等。這些模式在培養學生實踐能力、提高就業率、推動企業發展等方面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隨著市場需求的變化,現有的合作模式需要不斷創新和完善,以更好地適應時代的需求。
(一)以就業為導向的校企合作模式
高校通過開設各類就業指導課程、舉辦職業規劃講座、組織模擬面試等活動,幫助學生了解職業市場,提高求職技巧,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制定校級、院級規章制度,激勵教師充分利用手中的社會資源建立校企合作,加強就業指導工作。建立就業工作臺賬,尤其是對就業困難的特殊學生群體要提供個性化的職業規劃和就業指導服務,增強學生的職業規劃和就業意識。同時,要求學生在校期間積極參加實踐活動,提升自己的專業水準。
高校要將校企合作制度化、規範化,“量身定制,訂單培養”。從學生入學時,就業指導老師就引導每一位同學確定今後的發展方向,通過學校和企業簽訂人才培養協議,並按照協議中企業的具體要求進行培養。通過開展第二課堂、企業家進課堂,以高校為平臺舉辦各種論壇等途徑與企業建立長效的合作機制,以便尋求高層次的校企合作模式。這樣既能幫助企業招聘到優秀人才,又能提高高校學生就業率與就業品質,實現雙贏目標。
(二)以創新創業為導向的校企合作模式
我國高校開展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模式起步較晚,發展時間較短。以創新創業為導向的校企合作模式處於探索階段,缺乏創業型人才培養的系統性,諸多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僅把創新創業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附屬內容,忽視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創業精神。未能實現校企雙方有機結合,且對校企雙方的資源對接利用不夠充分,未能充分發揮作用。
高校要高度重視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建立創新創業實踐基地,開設創新創業課程、舉辦創新創業競賽等方式,激發學生的創新創業精神。同時,加強與企業的合作,為學生提供創新創業實踐平臺,發揮學生的優勢和潛力,達到物盡其用的效果。創新創業校企合作模式不僅是時代的需求,也是社會的需求,能促進人才與社會的良好銜接,更切合了時代前進的步伐。
(三)以工學結合為導向的校企合作模式
工學結合是高職院校進行人才培養模式的核心,是産-學-研結合的重要形式,也是對“灌輸式”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的突破。在“訪企拓崗促就業”專項行動下,高職院校將企業文化、人才需求及生産發展與學校的相關教學課程相結合,做到有的放矢,實現人才培養和企業人才需求的對接。這種合作模式的運作主線是將理論教學與工作實踐相結合,學生將課堂所學知識運用於工作實踐中。例如,高職院校1.5+0.5+1的教學實踐模式,盡力打造實習就業一體化培養。加強實踐教學環節,通過校企合作共建實訓基地、實驗室等,為學生提供實踐平臺。
制定合理的實習安排,鼓勵學生到企業進行頂崗實習,增強實踐能力和職業素養。同時,加強實習過程管理和指導,對學生的實習成績進行定期考核,確保實習效果。工學結合能夠實現理論學習與實踐工作相互補充,彌補人才培養體系中的短板。同時,在工作中解決問題的方法和取得的經驗又能夠提高他們對專業知識深層次的認識,盡力培養理論水準過硬和專業實踐能力較強的複合型人才。
三、拓展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深度發展
(一)避免高校走訪企業局限化
高校就業資源可以分為高校內部資源、社會資源和學生個人資源,而“訪企拓崗促就業”專項行動則是高校合44理運用社會資源的體現〔3〕。在走訪對象上,高校的訪企聚焦點通常為事業單位、國企等重點行業企業,極大地忽視了私營企業的就業吸納能力。在調研的企業中,22.81%的用人單位對訪企拓崗專項行動非常了解,35.09%的用人單位對訪企拓崗專項行動比較了解,36.84%的用人單位對訪企拓崗專項行動了解很少,5.26%的用人單位對訪企拓崗專項行動完全不了解。在已參加過訪企拓崗的企業中,66.67%的企業認為此項行動對促進就業産生了積極的影響。在訪企拓崗走訪形式上,52.63%的調研單位希望以實地參觀的形式走訪企業,28.07%的調研單位希望以參與企業的實際工作的形式走訪企業,14.04%的調研單位希望以參加企業內部培訓的形式走訪企業。
高校走訪企業範圍過窄,部分企業甚至完全不了解“訪企拓崗促就業”專項活動。高校要有針對性地擴大訪企拓崗的走訪範圍,大力推進訪企拓崗促就業行動,積極拓展民營企業崗位。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採取不同的走訪形式,避免將走訪過程浮于表面,浪費高校就業的社會資源。
(二)完善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機制
建立人才培養品質反饋機制,通過收集企業對畢業生的滿意度評價、畢業生就業品質追蹤調查等方式,對人才培養效果進行評估。在57個用人單位調研中,有85.96%的單位招聘過我校畢業生。54.39%的企業對我校畢業生的就業滿意度為非常滿意,38.6%為比較滿意。根據評估結果,對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持續改進和優化,確保人才培養品質與企業需求保持高度契合。在資源共用、産教融合方面與企業開展深度合作,構建符合實際的人才培養模式。建立緊密的人才供需對接機制,是完善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的關鍵。企業需要具備專業技能和豐富實踐經驗的人才,其應針對崗位人才的基本素質、能力水準和專業知識的具體要求與高校建立有效地溝通。高校根據企業的需要,進行學科、專業、課程、招生計劃等方面的調整,有目的地進行人才培養。
提升職業教育社會認可度,推動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受傳統觀念的影響,社會對職業教育存在發展空間窄、工資待遇低等認知偏見,社會認可度較低。2022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向世界職業技術教育發展大會所致的賀信中指出,“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相連,對促進就業創業、助力經濟社會發展、增進人民福祉具有重要意義”,釋放出“中國積極推動職業教育高品質發展”的強烈信號〔4〕。政府應當出臺相關政策,鼓勵和支援校企合作,為校企合作提供必要的政策保障和資金支援。同時,還需要建立健全激勵機制,激發企業參與校企合作的積極性,形成校企合作的良性迴圈。
(三)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創
2024年2月,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印發首屆全國大學生職業規劃大賽《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教學賽道方案》的通知發佈。圍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促進高品質充分就業,考察高校開設的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建設情況和實施效果〔5〕。以賽促教評估授課教師教學水準,加強“雙師型隊伍建設”,探索人才培養新途徑。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品質,切實提高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
以賽促學,激發學生的專業技能學習興趣。鼓勵學生要抓住“訪企拓崗促就業”專項行動下校企合作的契機,積極參加中國國際“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挑戰杯”“學創杯”等品牌賽事,發掘自身的潛能,強化創新創業實踐的意識和能力。以賽促創,搭建賽教産教雙融合的新平臺。把教育融入經濟社會發展,推動成果轉化,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産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以創新引領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推動形成高校畢業生更高品質創業就業的新局面。
四、結語
“訪企拓崗促就業”行動下企業需求與人才培養是一項系統工程,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要因地、因企、因校而異。高校要開闊辦學思路,積極探索校企合作模式,通過産學研一體化、訂單式培養、共建産業學院等方式,促進企業合作模式多樣化、個性化。在實踐中形成適合自身發展的人才培養模式,深化學校與企業的合作。通過校企合作,共同開展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技術創新等活動,實現資源共用、優勢互補。隨著科技的快速進步和産業結構的不斷優化,校企合作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龐興龍 周林 馬雅琳)
參考文獻
〔1〕佔成.訪企拓崗促就業專項行動中就業幫扶路徑探究〔J〕.才智,2023(02):119-122.
〔2〕劉帶,陳龍,周潔,等.高校訪企拓崗促就業的提質路徑研究——以廣東省高校為例〔J〕.韶關學院學報,2023,44(08):82-87.
〔3〕金廣悅.民辦高校建立訪企拓崗促就業長效機制路徑研究〔J〕.華章,2023(12):15-17.
〔4〕中共寧河區委組織部.寧河區暢通求職渠道解決就業難題〔J〕.求賢,2023(11):30.
〔5〕潘宏麗.高校訪企拓崗促就業行動常態化的戰略要點及其實踐路徑〔J〕.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24(06):94-99+153-154.45
關鍵詞:促就業;訪企拓崗;校企合作模式
菏澤醫學專科學校山東菏澤274031
來源:中國網·絲路中國頻道 責任編輯:鄒鈺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