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

種出“莓”好新生活

眼下,正是大棚草莓上市時節,走進兵團第十四師225團4連“80後”種植戶圖爾蓀江·麥米提熱依木的大棚,只見一壟壟翠綠的草莓苗上挂滿了鮮紅的果實,空氣中瀰漫著草莓的清香,令人垂涎欲滴。

2月21日一早,圖爾蓀江就來到了大棚裏,捲起覆蓋在大棚上的棉被,露出薄膜,讓陽光照進來。

“種植草莓就像照顧孩子一樣,冷了要添衣,熱了要減衣。”圖爾蓀江介紹,這裡晝夜溫差大,溫室大棚要求保持25攝氏度左右的恒溫。所以要在太陽出來時揭去棉被,傍晚再把棉被蓋上,為大棚保溫。如果颳起風沙,就得及時蓋起被子,防止塑膠薄膜被吹破。

春節期間,他的大棚平均每日有六七十人來採摘,生意紅火,這讓其他連隊職工非常羨慕,也想進行大棚種植增加收入。

“我以前在外面務工,收入很不穩定。”圖爾蓀江説,2019年,他看到團場的變化,就決定回到連隊,承包大棚種植水果、蔬菜。

圖爾蓀江承包大棚之初,因為缺乏草莓種植技術,第一年草莓長勢不盡如人意,銷路也不好。但他沒有放棄,在自學的同時還積極參加連隊組織的大棚管理種植技術培訓,很快掌握了草莓種植技術,大棚也由最初的1座發展到現在的5座。

如今,圖爾蓀江種植的草莓果色紅亮,含糖量高、香味濃、口感好,在當地小有名氣,上市後成了搶手的香餑餑,廣受遊客喜歡。圖爾蓀江家的草莓大棚也成了周邊消費者前來採摘遊玩的打卡地,僅草莓採摘、銷售收入一年就在5萬元以上。

“草莓長得好,賣得也好,有時一天就能賣2000多元,供不應求。”圖爾蓀江説,這兩年增加了“紅顏”“隋珠”“天仙醉”等品種,可滿足更多遊客的採摘需求。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推進,225團4連出現了越來越多像圖爾蓀江這樣的年輕人。“36戶種植戶的58座大棚,去年收入達130余萬元。”225團4連黨支部書記趙小良説,連裏將持續做好大棚種植的培訓引導、示範帶動、推廣普及工作,打造一支成熟的“新農人”隊伍,帶領職工們蹚出一條充滿希望的致富路。

來源:新疆日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種出“莓”好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