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遊

透過“人氣”看旅遊

既欣賞“行到水窮處”的無限風光,又享受“坐看雲起時”的精神休閒。旅遊,因人而生,集聚“人氣”。

剛剛過去的春節假期,創歷史新高的4.74億出遊人次讓大好河山盡顯動感。回顧過去一年,“人氣”不僅將淄博、哈爾濱等城市送上熱搜,也將旅遊市場推上恢復發展的快車道,成為我國經濟回升向好的重要體現。

文化和旅遊部最新數據顯示,2023年,國內出遊人次48.91億,比上年增加23.61億,同比增長93.3%。國內遊客出遊總花費4.91萬億元,比上年增加2.87萬億元,同比增長140.3%。

“人氣”中有無限機遇。新年伊始,各地的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紛紛對文旅産業寄予厚望:廣西提出加快恢復發展入境旅遊,吉林規劃實施旅遊萬億級産業攻堅行動,浙江力爭打造千萬級核心大景區30個,雲南要推出200個以上高水準文化旅遊體育招商項目……

産業已佈局,“人氣”從何來?

古都西安,大唐不夜城人流不息——這個2005年啟動的項目,在近年來的國潮熱中脫穎而出,遊客紛紛到這個現代商業街區追尋國風古韻;

湖南長沙,陰雨天氣擋不住人們City Walk——百年老街潮宗街新近被評為國家級旅遊休閒街區,麻石路上“網紅”店林立,過去與未來在此交匯;

羊城廣州,購物中心正佳廣場辦起新春“大唐千燈會”——這個擁有極地海洋世界、博物館等項目的文商旅綜合體,已經成為市民和遊客共用的打卡點……

調研中,記者深刻感受到,“人氣”是旅遊業興旺的外在表現,而旅遊業涉及面廣、帶動力強、開放度高的內核才是其發展壯大的基石。

從涉及面上看,旅遊包羅萬象。時下熱門的“跟著演唱會去旅行”“循著博物館去打卡”等産品,便是“旅遊+演藝”“旅遊+研學”的産物。隨著人民群眾旅遊消費需求從低層次向高品質和多樣化轉變,不斷創新“玩法”已是行業共識。

從帶動力上看,“一業興、百業旺”可謂旅遊業的真實寫照。遊客一聲“來都來了”,發出的是培育新消費增長點的先聲。以目的地為龍頭,一路上交通、餐飲、住宿、購物等順勢拉出一條産業鏈,生動詮釋了經濟學中的“乘數效應”。

從開放度上看,我國旅遊業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因新冠疫情而受影響的人才鏈、供應鏈尚未得到完全修復,旅遊業與其他産業跨界融合、協同發展的成果還沒有完全顯現,遊客的需求也沒有得到充分了解和釋放。解決這些問題,不僅是旅遊業的任務,也是增強市場信心的重點。

一些例子正在不斷給出回答:憑藉“村超”“村BA”,貴州與遊客“雙向奔赴”,2023年接待旅遊人次、旅遊總收入均居各省份第一;蘇州平江歷史文化街區,産業業態創新賦能歷史文化保護傳承,2021年至今街區新增企業經濟貢獻超1.3億元;國家圖書館內,國風科幻沉浸式戲劇《永樂長思》搭建文旅新場景,《永樂大典》在光影中“活”起來……

一位受訪專家認為,旅遊業的舊格局正在消解,新秩序開始構建。

在記者看來,進入大眾旅遊新階段,新舊轉換的戰略機遇稍縱即逝。造概念、“抄作業”只能滿足短期市場需求,旅遊業的長期高品質發展,需要靠調研遊客真正需求的專心、靜待市場培育壯大的耐心和懂得旅遊熱愛旅遊的真心。用心了,人就懂了,“人氣”就來了。

來源:貴州日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透過“人氣”看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