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絲路文明

非遺館裏賞燈彩

“這些燈彩太壯觀了。”“新年逛燈會,希望討個好彩頭。”“我要和這個恐龍燈彩來個合影。”……夜幕降臨,中國工藝美術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館場館內外一組組燈彩亮起,往來遊客紛紛駐足拍照打卡,享受著這絢麗多姿的視覺大餐。

日前,中國工藝美術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館舉辦“張燈結綵過龍年”新春燈彩會活動,呈現了四川省自貢地區的特色燈彩藝術。活動展出了龍年生肖、山海經主題、自貢恐龍主題、創意燈彩以及創意倣真動物等多組作品,觀眾不僅可以領略到傳統工藝和創新工藝相結合的獨特魅力,沉浸式體驗上古傳説裏“神獸”的奇幻世界,還可以通過燈彩了解相關科普知識。

自貢燈彩歷史悠久,早在唐宋年間就有新年燃燈、元宵節前後張燈結綵的習俗。清中葉以來,自貢的“獅燈場市”“燈竿節”“提燈會”“瞞天過海”“牛兒燈會”等會節活動相沿不絕,顯示出濃郁的地方風情。自貢燈彩主要包括工藝燈、座燈、組燈等幾種,其中以組燈最具特色,多表現優秀民間傳統、古典名著、神話故事等題材內容,具有大型、群體、聯動的特點。自貢燈彩用料獨特,瓷器食具、玻璃瓶、蠶繭、細竹篾、扎染、絲綢等均可用為製作燈彩的原材料。2008年,自貢燈會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

據介紹,今年的新春燈彩會將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相結合,為觀眾帶來全新的觀展體驗,展出的大型花燈數量較去年有所增加,技術含量也更勝一籌。同時,還在製作上注重可持續發展理念,採用環保材料和節能技術,在傳承傳統文化的同時,為環保貢獻力量。

新春燈彩會的參觀路線貫穿室內室外,觀眾既可以在室外欣賞大型燈彩裝置,感受濃厚的節日氛圍,也可以在室內感受冬日裏的濃濃春意,還有機會體驗和購買各種精美的手工藝品和非遺文創産品,留下難忘的記憶。

據悉,“張燈結綵過龍年”新春燈彩會活動將持續至3月9日。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非遺館裏賞燈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