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絲路文明

“黃河大集”上高鐵(新春走基層)

1月30日,臘月二十,年味漸濃。

一大早,朵朵、果果、豆豆和董董就從山東濟南趕到了青島。儘管早起,這些六七歲的小學生滿臉都是興奮。早上9點半,他們站在G6955次列車的餐車上,一件件細緻地穿好了漢服。愛美的朵朵,還特地在臉上貼了兩朵小花,一邊嘟囔著:“我還沒化粧呢。”

車廂內,已是張燈結綵。餐車上,每個桌子上都擺好了攤子。列車啟動,一場特殊的“黃河大集”上演。

開先河——

山裏的、村裏的非遺産品上了高鐵

高鐵和“黃河大集”,在歲末相遇。

G6955次,是一條山東省內列車環線,由青島北站始發,順時針運作,途經日照、臨沂、曲阜、泰安、濟南、淄博、濰坊等市,到達青島北,全程889千米。從地圖上看,這條圍著山東轉一圈的線路,連接了山東最出名的地點——有山,泰山;有泉,泉城濟南;有海,青島和日照;有聖,經過“三孔”所在地曲阜。

黃河大集,至今已有上千年悠久歷史,還在2023年第一次被寫入山東省政府工作報告。在山東,年末大集不僅有著採買年貨的人間煙火氣,更承載著無數遊子沉甸甸的鄉情。

一場特殊的“黃河大集”,出現在高鐵上。

“歡迎乘坐G6955次高鐵列車。今天是我們第一次把咱山東的非遺文化産品帶到高鐵上,它們大多隱藏在我們山東的鄉村,有的在山區……”以往從喇叭裏傳出的列車廣播,這次也成了現場版。國鐵濟南局青島客運段管內動車隊黨支部書記林峰親自上陣,介紹這場由國鐵濟南局青島客運段和山東中鐵文旅發展集團有限公司聯合舉辦的“年俗非遺進高鐵”活動。

列車從位於膠東地區的青島出發,自然少不了膠東地區的特産。在膠東地區傳統習俗裏,每逢節日,家家戶戶都會蒸上一些花餑餑,在蒸好的餑餑上裝飾諸多花型。除了自家人吃,他們還會將花餑餑作為禮物送給親朋好友。

一個臉盆大的花餑餑,已經擺在餐桌上。上面,是用面捏成的一條龍、兩條魚、兩個葫蘆、兩個福袋,以及4個漢字“迎春納福”。山東威海文登區花餑餑協會會長林淑萍告訴記者,這個花餑餑,花了她4個小時才出鍋。

“你看黃色的龍,是用摻了南瓜粉的面做出來的;紅色的魚,是用摻了紅曲米的面做出來的;藍色的雲,是摻了蝶豆花……”林大姐侃侃而談,把自己做花餑餑的“秘訣”抖摟出來。

林大姐可不只對記者大方,在她的家鄉文登,花餑餑已經成為“香餑餑”,有2萬多人從事花餑餑生産,帶動了大批家庭婦女就業。

“只要有喜事,我們就做花餑餑,現在喜事越來越多,做得自然就越來越多啦。”林大姐介紹,雖然手藝是從姥姥、媽媽一輩輩傳下來的,但今天為了産業化,已經制定了相關行業標準,讓花餑餑更好地“走出去”。

旁邊,兩個小朋友歪著頭認真聽。林大姐拿起花餑餑一人分了一個:“吃這個,最好配上我們膠東的鹹魚,美味極啦!”

這時候,音樂響起。朵朵、果果、豆豆和董董為大家跳起了精心準備的舞蹈。回家的火車上,掌聲、歡笑聲充斥著車廂。

講傳承——

打造出一條“紅色魯南線”

説話間,列車已經開到了臨沂境內。這裡,是著名的革命老區。

列車上,林峰和列車長秦楊,正帶著列車員跟乘客們聊沂蒙山區。一開話頭,大家滔滔不絕。

其實,G6955次在內的這些山東省內高鐵環線列車,名字就叫“紅色魯南線”。林峰掰著手指細數,一路經過的紅色景區可不少——青島,有中國海軍博物館、中共青島黨史紀念館、青島市革命烈士紀念館等;日照,有日照市抗日戰爭紀念館、紅色文化展覽館等;臨沂,有沂蒙六姐妹紀念館、沂蒙紅嫂紀念館、華東革命烈士陵園、孟良崮旅遊區,還有大青山勝利突圍紀念館、新四軍軍部舊址暨華東野戰軍誕生地紀念館等;曲阜,有尼山紅色教育基地、微山湖濕地公園、臺兒莊大捷紀念館等;泰安,有徂徠山抗日武裝起義舊址、陸房戰鬥遺址等;濟南,有英雄山革命烈士陵園、濟南戰役紀念館、萊蕪戰役紀念館、魯中抗日戰爭展覽館等;淄博,有焦裕祿紀念館、618戰備電臺舊址旅遊區等;濰坊,有牛頭鎮抗日武裝起義指揮部舊址(馬保三故居)、紅高粱抗日紀念館……

臨沂山多,過隧道時,餐車售貨員用小提琴拉起了沂蒙山小調。在熟悉的旋律中,大家紛紛聚在“蒙山媽媽”的攤位前。非遺傳承人徐玲介紹著形態各異、憨態可掬的十二生肖布偶。其中最大的一個,自然是龍布偶。

粗布、棉花、荊種子、艾草……徐玲一一向大家介紹手中的材料。果果對布偶感興趣,湊上前來。跟著徐玲的指導,用了差不多10分鐘,一個形態飽滿的布偶就成型了。

別看塞起來容易,真正做好這只布偶,需要手藝人們提前縫好外形,用一針一線把布片細緻連接。徐玲介紹,眼前這點玩偶,花了大家整整一個星期的時間。

傳統手藝流傳到今天,已成為大家走向致富生活的重要手段。徐玲向記者介紹,她母親創辦的這家工廠,如今有60多名員工,帶動農閒婦女就業。她説,除了布藝布偶,大家還製作手工布鞋、粗布襯衣、涼蓆等産品,品種達400多種、花色有1200多個,銷往全國各地。

“大公雞喔喔叫,外面的世界真奇妙……”一名經過攤位的媽媽,隨手拿起一隻公雞布偶,開始逗懷裏的孩子。孩子安安靜靜地聽著媽媽唱童謠,眼睛裏閃著光。

用心思——

讓傳統文化走進現代生活

車到曲阜時,朱彥茹幾人帶來的文創産品都快發完了。作為來自孔子故鄉的代表,她們所在的簡溪文創漢服一直努力讓傳統文化走進現代生活。

公司裏新進的大學畢業生,穿著傳統服飾向大家做起了介紹。“大家看,我穿的是馬面裙,這個裙子現在特別火,好多年輕女孩出門旅遊人手一條。這個裙子可以提高女孩子的腰線,體現著特別的中式美……”

桌子上擺放的文創産品,有在竹簡上刻錄的《論語》《弟子規》《三字經》,也有可以挂身上的祈福香包,還有小虎頭鞋、五福虎擺件、龍頭帽子以及繡了梅蘭竹菊等植物的小挎包等。

朵朵湊上前來,她身上的漂亮漢服也來自這個團隊。這次,她要求配一個漂亮的挎包。談到為何喜歡漢服,小姑娘的回答十分乾脆:“爸爸説,這是我們古代的衣服,上面承載著很多的歷史。”選到一隻粉色挎包後,她便一蹦一跳到處展示去了。

這時,車上的話筒交到一名大學生手中。

“我今天想給大家介紹‘中國歷代繪畫大系’,這是我們國家耗時18年才完成的國家級重大文化工程。”華東師範大學學生崔一暢,準備了滿滿幾張演講稿。

面對來來往往的乘客們,這位年輕的學生舉了不少例子,深入淺出地講解中華文明的獨到之處。“中華文明是連續不斷的,比如大家每年都過的端午節,在歷朝歷代有非常多的畫作記錄”;“從五代時的《韓熙載夜宴圖》就能看出,至少那個時候就已經出現了凳子”;“‘文姬歸漢’題材為什麼在南宋風行一時,因為畫家們在借古喻今”……

演講結尾,崔一暢感慨,“在沒有錄影機的年代,歷代繪畫記錄了當時國家發生的很多重大事件,有非常重要的歷史意義”。一席話,引來乘客們陣陣叫好。

有傳統,也有現代。一番傳統文化活動後,列車上的工作人員上場了。

張增源和郝浩然帶著幾隻長條氣球就開始了表演。只見兩人雙手翻騰間,就分別做出了一朵花和一隻小猴子。很快,又做出了小燈籠、小烏龜等很多造型,現場孩子們人手一隻。

忽然,有小朋友指著郝浩然説:“我在網上見過這個叔叔!”聞言,列車工作人員會心一笑。原來,因為“紅色魯南線”高鐵服務好,很多乘客喜歡拍下工作人員的視頻和照片發到網上。濃眉大眼、年輕帥氣的郝浩然,可是“圈粉”不少。

灑熱情——

鐵路人愛上了講歷史

“今年是龍年,大家知道‘龍’字是怎麼變成今天這個形態的嗎?”車入濟南市內時,膠濟鐵路博物館講解員張可欣、朱文慧的攤位前,已經擠滿乘客,她們耐心地從甲骨文開始講起“龍”字發展史。

這次,兩人可帶來了不少“道具”。她們先展示的,是傳統技藝拓印。將一張薄薄的紙覆在仿製的龍紋模具上,講解員輕輕在上面噴了些水,在刷子幫助下,讓紙面與模具充分接觸;然後,用小風扇輕輕地吹乾紙;最後,用拓包蘸著橙色顏料在紙上慢慢撲打。掀開看,一個清晰的橙色龍紋便躍然紙上。

她們不光帶來了傳統歷史文化,還有鐵路自己的歷史。

“今年是膠濟鐵路全線通車120週年,這是山東省首條鐵路,也是中國最早的鐵路之一。”張可欣拿起手中的文創産品,其中既有濼口黃河鐵路大橋的影像,也有用當年的鋼軌做成的鎮紙,還有以膠濟鐵路博物館百年花窗為藍本製作的食具和絲巾。鐵路的歷史,就這樣在物件中緩緩流出,聽得一車人意猶未盡。

今昔對比,讓人感慨。

曾經,膠濟鐵路上一座濼口黃河鐵路大橋,先後鋪設了3個國家的鐵軌,見證、記錄曾經的滄桑屈辱。如今,大家在中國人自主研發的復興號高鐵上,看著疾馳的風景,奔向溫暖的故鄉。

林峰説,這些對鐵路工作者的震撼尤甚。她告訴記者,擔任“紅色魯南線”高鐵客運乘務工作,讓紅色精神也在大家心中扎了根。自2019年11月列車開通以來,乘務組已經先後參觀過沂蒙六姐妹紀念館、沂蒙紅嫂紀念館、中共青島黨史紀念館、濟南鐵路博物館、青島鐵路博物館等諸多紅色景點。

“在火車上,我們的年輕同事們喜歡把故事講給乘客們聽。到了哪個站,隨口就能跟大家聊段歷史,將沿途的紅色精神傳承到高鐵上。”林峰説。

火車繼續前行。

到了濱州市鄒平地界,苗家老粗布製作技藝第九代傳承人苗傳武,已經為乘客們包好了一百多個艾草福袋和幾十個裝滿玉米粒的沙包。

看大家都有了禮物,老苗才拿出一件床單,邀請大家上手摸,然後湊近了聞。“聞到棉花香了吧?是新疆産的長絨棉。至於布嘛,是用幾百年前的老織布機一點點織就的。就拿這床單來説,用了兩萬五千梭,用線十八萬九千米,拿回家隨便洗,老工藝就是越洗越柔軟……”

老苗説,這個只能慢工出細活。至於幹活的師傅,在他工廠裏有230多位,其中最年輕的都已經60歲了。

到了淄博,桓臺縣馬踏湖景區的工作人員,帶著蘆葦擺起了攤。一名叫孫瑋鴻的小女孩停在攤位前,跟著景區大姐姐們一起,做起了蘆葦畫。這些畫採用純天然蘆葦製成,經整料、雕刻、著色等多道工序,才能手工製作成栩栩如生的畫作。

“蘆葦要到春末才可以採,從清明節前後開始,蘆葦一天一個樣,就像你每天都在長個子……”景區市場部負責人孫倩倩,邊教小女孩邊講解。“以前,我們鞋子、草帽都是蘆葦編的,甚至蓋房子都要用葦箔。”

伴著窗外北方冬日的景致,小女孩聽得入了迷。

火車駛向終點青島。林峰悄悄告訴記者,既然乘客們這麼喜歡,那爭取每隔一陣,“黃河大集”就上一次高鐵!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黃河大集”上高鐵(新春走基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