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

上海市金山區:都市現代農業,含“技”量滿滿

在位於上海市金山區的思瑤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蔬菜大棚裏,進入收穫期的“春番茄”圓潤飽滿、挂滿枝頭,果農們正忙著採摘包裝。寒冬臘月照樣能種出盛夏的果實,這樣的“水果奇觀”得益於上海市農科院與金山區共建番茄研發中心的科技支撐。在思瑤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等基地,培育壯苗、肥水管理、病蟲害防治等各環節都由上海市農科院技術人員全程跟蹤指導。

“春番茄”“小皇冠西瓜”“施泉葡萄”……近年來,從金山區銷往全國各地的農業品牌不勝枚舉,優質品種、先進技術、科技人才在金山的田間地頭不斷孕育成長。2023年4月,金山區成功創建首批全國農業科技現代化先行縣(市、區)。地處上海遠郊的金山區,用“深耕細作”探索著大課題:在現代化國際大都市中,農業應該是一種怎樣的“存在”?金山區用好背靠上海超大城市的市場紅利,不搞“大而全”,專注“小而美”,努力提升農業的含金量和含“技”量,走出一條現代都市農業高品質發展的新路。

農業大區與科研院所“雙向奔赴”

金山區“一葡二桃三莓四瓜”,馳名滬上。為什麼金山瓜果分外香?品牌口碑的背後,是上海硬核農業科技的支撐。金山“小皇冠”西瓜就頗具代表性。

30年前,上海市農科院研究員陸世鈞赴日本進修,皮薄個小的新型西瓜引起他的注意。回國後,他在位於金山區的岳母家中潛心研究黃瓤小型瓜品種,成功研發出口味爽脆的“小皇冠”西瓜。

金山“慧眼識瓜”,通過小規模試種後,率先認可“小皇冠”的市場價值。2010年,金山區向陸世鈞買斷種子經營權,按照“統一組織、統一品牌、統一標準、統一行銷、統一機制”的模式,在全區瓜農中推廣種植“小皇冠”西瓜。有了金山區農業農村委的支援,“小皇冠”迅速打開了上海市場。

“小皇冠”的種植技術頗具個性,在底肥基礎上需要追加兩次施肥。為了幫助瓜農掌握種植技術,金山區農業農村委通過挂職制度,力邀陸世鈞挂職擔任金山區農技中心副主任,專門負責指導全區“小皇冠”種植戶。

如今,“小皇冠”在海南、江蘇、寧夏等地均建立了種植基地,做到全年都有“小皇冠”西瓜上市,以緩解供不應求的局面。2023年,金山區農業農村委撥款30萬元,用於支援陸世鈞的制種基地翻新擴建,基地原有管棚已改造為聯動溫室,預期種子産量能增長15%。

“院區合作”保持著雙向人才輸送通道,既有像陸世鈞這樣走進田間地頭的農業專家,也有進入市農科院跟班學習的金山區農技人員,10多年來,學習培訓領域覆蓋水稻、蔬菜、草莓、番茄等品類。

雙方還共同建立了番茄研發中心、食用菌産業研究院和47個鄉村全面振興科技支撐基地,持續推廣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促進農業科技最新成果轉化應用,並惠及長三角其他地區:上海市農科院在金山的哈密瓜研發基地成功試種“金蜜1號”哈密瓜,並在浙江、江蘇等地推廣種植;上海市農科院工作人員常年在金山培育試種葡萄新品種,推動金山“施泉葡萄”品牌暢銷長三角。

“上海農業擁有強大的科研力量,而前沿農業技術需要試驗試種。金山1/3的土地是農用地,並且擁有29.6萬畝基本農田,各類作物種類齊全、農業設施基礎完備,自然而然就成了上海市農科院的最佳‘試驗田’。”金山區農業農村委主任葉文娣表示,在這個過程中,政府發揮支援引導作用,農戶摘下精品農業“致富果”,科研院所收穫實地科研成果,“政企研”結對合作,攜手推動農業科技在金山不斷開花結果。

加快打造數字農業産業集群

看中金山這片“良田”的,不僅是科研專家,還有農業科技企業。

在金山區廊下鎮,佔地27畝的京東方后稷智聯植物工廠幾乎看不到工人。在智慧控制溫室裏,一株株綠油油的生菜、芝麻菜在精準配比的營養液裏茁壯成長,一輛無人駕駛自動巡檢小車在苗床間“巡邏”拍照,運用企業自主研發的人工智慧圖像識別技術,記錄生菜、芝麻菜等蔬菜的生長狀態。工廠的“最強大腦”——“人工智慧物聯網”自動遠端分析操控大棚內的溫度、光照、通風、蟲害監測和生長狀態判斷、是否可采收等狀況。工廠年産蔬菜達到300多噸,實現了種植自動化、智慧化、無人化。

落戶金山前,京東方為新廠選址在各地尋覓良久。“色拉菜”這個高附加值的産品對選址要求很高——大市場、産業鏈條齊全、設施裝備智慧化,還得離加工廠近才能保證蔬菜高品質……幾番比較下來,位於金山的上海亞太國際蔬菜有限公司既有廠房,全部滿足“苛刻”條件。工廠生産的蔬菜,銷往僅2公里之外的蔬菜加工中心,京東方獲得了穩定的發展空間。更重要的是,金山毗鄰浙江平湖、嘉善等農業重鎮,在金山“播種”下的農業科技,成熟後能較快在長三角乃至更大範圍複製推廣,過去不被看好的地理位置,反倒成了金山農業的優勢。

2021年,京東方后稷智聯植物工廠對既有廠房進行全方位數字化改造,並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援,獲得市、區兩級補貼1200多萬元。

“上海對精品農産品旺盛的市場需求,推動前端農業種植趨向科技化、數字化,為高科技農業企業大展身手提供了舞臺。”京東方后稷智聯植物工廠總經理秦清深有感觸。

同樣在金山覓得良緣的還有國內領先的數字灌溉和可控農業供應商上海華維可控農業科技公司。公司創始人呂名禮先在上海浦東創業,後轉到奉賢,于2015年將企業搬至金山。一家科技企業越搬,離市區越遠,旁人費解,呂名禮卻很篤定:“金山有現代農業需要的設施良田、産品應用場景、裝備製造等。”華維公司落戶金山後,叮咚買菜金山種植基地就全套引進華維公司自主研發的水肥一體化灌溉系統。金山區則在財政補貼、産業配套、人才落戶等方面給予企業多方面支援。

近年來,金山區加快打造數字農業産業集群,已有35個農業數字化基地納入數字農業場景發展範圍,為農業科技企業茁壯成長提供豐厚土壤。落戶金山後,華維公司的業績已翻了兩番,産品不僅銷往重慶、安徽、湖南、內蒙古等地,還漂洋過海進入埃及、巴西、肯亞、坦尚尼亞等國市場。尤其是2017年,華維公司在國外眾多同行的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獲得埃及現代設施農業項目中的智慧灌溉設備“大單”,合同總金額1.38億元。

培育懂技術會農活的新型農民

除了推動優品培育、農業數字化轉型,圍繞“誰來種地、怎麼種地”這一老大難問題,金山區下大力氣破題解難。“以前有句話,‘4個下地農民加起來300歲’,道出了金山農業生産的尷尬和短板。”葉文娣説,破題的關鍵,是培養更多既懂先進技術又懂農業生産的新型農民。

近年來,金山區持續開展高素質農民培育計劃,為新型農民提供有針對性的免費培訓或培訓補貼,累計培育高素質農民4888名,獲得證書認定的有4057名,農業人員持證率達83%。上海浩豐果蔬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梅慶波,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農忙時節,梅慶波用自己掌握的新技能“種地”。了解農作物情況、配置農藥、調試無人機、遙控無人機植保作業、回收無人機……每天從清晨5點執飛到傍晚,可以灑藥近400畝,“無人機植保效率是傳統打藥方式遠遠不能比的,傳統方式一人一天最多10畝。”梅慶波説。

從事農業生産20餘年的梅慶波,對農業機械化深有研究。2016年,他牽頭成立了上海滬耕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為周邊農戶提供大型農機服務。

試水無人機植保,梅慶波又是金山區最早一批“嘗鮮”的農戶。看到無人機植保廣闊的應用前景和市場需求,2020年,他花費5萬餘元購置了第一台植保無人機,並在位於金山區廊下鎮的心意植保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接受培訓。

如今,他的農機服務合作社已經擁有4台無人機,除了給自家的菜地打藥,主要用於服務周邊農戶。他説:“無人機植保精準、安全、高效,越來越得到農戶的認可,特別是水稻種植戶,幾乎都在使用無人機植保,未來市場需求還會越來越大。”

梅慶波能就近“學藝”,得益於金山區大力推動新技術應用和人才培養。2016年,心意植保在金山區農業農村委的支援下成立大疆慧飛無人機應用培訓中心,開展裝備演示、技術培訓和作業實訓,併為每名無人機學員補貼一半的學費,每人平均享受學費減免3000元。目前,金山區已擁有持證“飛手”100余名。

“在金山區政府職能部門的大力支援下,無人機植保以及相關培訓市場迅速壯大起來。全國各地都有人來到我們的培訓基地學習,迄今共培訓無人機持證‘飛手’5000余名,絕大多數是長三角的農業大戶或無人機植保行業工作人員。”心意植保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金海霖説,心意植保還研究上線“上海農業無人機服務平臺”,用於無人機植保的監管服務,促進農用無人機規範應用和健康發展。

産業振興是鄉村全面振興的基礎和關鍵,科技是農業發展的重要驅動力。金山區依託上海本地的農業科研力量,耕好新品種第一粒種子的試驗田,打造一批科技支撐基地和科技示範基地,從而吸引更多的人才投身農業領域。在金山區,産業、人才、技術之間相互作用與促進,形成了在産業中培養技術人才、人才推動産業技術進步的良性迴圈。(宗晨亮參與采寫)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上海市金山區:都市現代農業,含“技”量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