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

致力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西安市長安區以發展紅利刷新百姓幸福指數

每一個市民的普通生活,構成這座城市的坐標;每一個市民的期待,匯聚這座城市的發展宏願;每一個外來賓客的評點,激發這座城市改革創新的無限動力。

以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為奮鬥目標,西安市長安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著力把建設百強區的發展紅利,持續不斷轉化為全區人民的民生福祉,讓發展成果更好惠及民眾,全區醫療教育等民生供給不斷向高水準邁進,平安建設打造長安最美“楓”景,“一把手”下沉一線解決群眾急難愁盼,構成一幅幅努力打造民生幸福標桿的奮進圖景。

圖片17

2023年,長安區十大類34項民生實事全面完成,新增城鎮就業8070人,改擴建提升中小學幼兒園27所、新增學位1120個,發放各類救助資金1.07億元,16家星級養老機構結對幫扶農村幸福院,創建老年友善醫療機構40家;100個蔬菜直銷亭(直通車)進小區,開展“整村授信”17.9億元,解決鄉村産業發展缺資金、融資難問題,19個村8758戶群眾用上天然氣……著力破難題、辦實事、解民憂,長安區展現出秉毅守志、知重負重的“長安擔當”。

社會治理效能升級 打造長安最美“楓”景 

冬日午間,陽光灑滿小區景觀湖面。長安區郭杜街道櫻花路社區西鈔沁園小區湖邊的“議事亭”裏,笑聲不斷。

“這個議事亭為咱老百姓辦實事,我們反映的問題,都能很快得到解決。”居民李建興一邊和牛阿妮交流,一邊豎起大拇指點讚。牛阿妮是郭杜街道櫻花路社區的一名專職網格員,也是西鈔沁園小區裏社情民意的“體驗官”。不久前,該小區5號樓上下樓層的居民因為噪聲問題鬧得不可開交。牛阿妮了解情況後,多次到府與他們溝通調解,並找到了讓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很快就化解了矛盾。

如今,在長安區像牛阿妮一樣的網格員共有607名。他們發揮全科網格員“千里眼”作用,為群眾化解矛盾糾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在一張張小網格中繪製出一幅幅暖心畫卷。

基層治理和民生保障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長安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頂格推動,創新治理模式,推動力量下沉,優化工作機制,讓基層治理更有效能,更有力度,也更有溫度。

為學習先進經驗,長安區委書記呂強帶隊赴浙江、杭州考察學習新時代“楓橋經驗”,詳細了解余杭在打造社會治理力量矩陣方面的先進經驗和典型做法。

為推動基層治理,長安區委副書記、區長張軍多次深入一線,到村組實地了解收集社情民意,及時處理基層安全隱患和矛盾糾紛確保一方平安。  

去年以來,長安區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探索創新“全科網格、多網合一”基層治理模式,通過推進“全科網格”建設,打破部門、行業壁壘,聯通62個職能部門數據打通基層治理“神經末梢”,建立起“全網整合、規範高效、聯動共治、常態運作”網格化服務管理體系,社會治理效能顯著提升。

教育資源百花齊放 擦亮民生溫暖底色

走進長安區第十二小學,嶄新的教學樓、色彩鮮亮的籃球運動場不禁讓人眼前一亮。推開一間教室門,一排排嶄新的桌椅整齊擺放,教室裏智慧黑板、空調,整個校園硬體設施一流,充滿濃濃的文化氣息。

在群眾家門口,一棟棟全新的校舍拔地而起,整潔寬敞的環境,健全的教育教學設施,一所所新改擴建的嶄新現代化學校成為城市和鄉村的標誌性建築,讓群眾感慨:“再也不用羨慕別人的好學校了。” 

這只是長安區近年來“亮相”“變身”學校的縮影。

2023年,長安區相繼建成投用長安區第十小學(長安區西北大學附屬小學)、長安區第十二小學,簽訂大悅未來城教育配套設施移交協議。同時,實施鄉村學校佈局優化和標準化建設工程,改擴建提升中小學幼兒園27所,培育第三批新優質成長學校9所,努力把每一所學校都變成“走進校園肅然起敬、坐在教室無比自豪、離開母校終生難忘”的好學校,使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不斷擴大,城鄉教育一體化水準顯著提升。

好學校離不開好老師。長安區優先支援師資提升,實施青年教師成長計劃、骨幹教師培養等,讓青年才俊脫穎而出、盡展其才,一批好校長、優秀學科帶頭人以及教學能手活躍在學生當中。長安區堅持“協調均衡”,構建高品質教育體系,優化重組21個“名校+”,把公辦好學校辦在家門口,把家門口的學校辦成好學校。

發展沒有止境,實幹成就未來,建設西部強區,教育強區不可或缺。2024年,長安區將致力辦好人民滿意教育,持續加大教育投入,啟動建設長安五初,改擴建提升11所學校,新增學位600個;優化提升教育品質,培育5所新優質學校。

醫療服務“三個提升” 群眾看病有醫靠

寬敞明亮的大廳、解決醫療用氧的制氧室、檢驗報告自助列印……在長安區灤鎮中心衛生院,正在陪孩子檢查的市民韓曉娥説,在社區衛生院看病非常便捷,家門口的醫療條件越來越好。

醫生主動為簽約居民到府服務,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覆蓋城鎮、幫助群眾購藥送到府、增設“長安區婦幼媽媽群”……一樁樁、一件件,每一次望聞問切,每一張治病良方,每一步,都記錄下了長安區醫療事業發展的足跡。    

2023年,長安區在全區醫療衛生系統開展“醫療環境提升、診療能力提升、服務品質提升”活動,全面推進長安衛生健康事業高品質發展,完成15所基層醫療機構提升改造,已公有化村衛生室141個,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配備15輛救護車,大力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讓群眾看病“有醫靠”。

健康是最基本的民生,是社會發展水準的重要標誌。長安區將每週四定為“健康服務日”,主要以義診、講座、宣傳等形式開展,將“到府求醫”變成“送醫到府”。2023年,醫療服務進社區(村組)系列活動1075余場次、惠及長安百姓約82萬餘人次;組建家庭醫生服務團隊191個,常住人口簽約50.9萬人,重點人群簽約16.8萬人……

民生實事擲地有聲 幸福指數節節攀升

在五台街道西堯村,望著自家燃氣灶上熱氣騰騰的菜肴,村民趙靈志也笑臉盈盈,“家裏通上天然氣,隨開隨用,再也不用扛著煤氣罐去充氣,取暖也不用爐子,太方便了。”

2023年,長安區認真學習借鑒浙江“千萬工程”經驗做法,堅持“六和並舉”,啟動“全域提升·百村示範”行動,創新開展青年人才培養工程,“三檔”分類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實施農村污水治理工程,完成農村戶廁改造5165座,農村人居環境舒適度,基礎設施完備度,公共服務便利度全面提升。建成16個農村集體資産監管運營服務中心,引進71個村企共建項目,讓群眾在家門口就業。2023年,23個村集體年收入超100萬元、45個村超過50萬元,農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萬大關,真正讓鄉村美起來、産業活起來、群眾富起來,宜居宜業和美鄉村長安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2024年,長安區將認真落實落細中央、省市各項惠民政策,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以赴推動十大民生實事高品質完成,以實幹擔當踐行為民初心,為群眾增添更多看得見、摸得著的民生福祉。 (通訊員 高樂 楊凱)

來源:中國網·絲路中國頻道  責任編輯:石進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