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

浙江紹興發現大型遺址群 或與越國都邑有關

大型建築基址、臨水碼頭、青銅劍、青銅戈、青銅鼎、青銅盤、大量的陶器和原始瓷器殘件……記者2月1日從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獲悉,考古工作者持續工作4年,在浙江省紹興市發現了一片大型遺址群——亭山遺址群。此處遺存豐富,建築等級高,屬於春秋戰國時期的越國核心區,可能與越國都邑有關。

這一遺址群位於紹興市越城區和柯橋區,以會稽山余脈亭山為中心,面積約7平方公里,地處向北開口的“C”字形盆地,與著名的大禹陵相去不遠。從2020年至2023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紹興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和越城區文物保護所,在此持續開展考古調查、勘探和發掘,已發現亭山、南山、南山頭等10處大型聚落遺址。從2021年起,經國家文物局批准,考古工作者先後對亭山、南山頭和南山遺址進行了配合性考古發掘,累計發掘面積2萬多平方米,取得階段性重大成果。

圖為亭山遺址北區發現的臨水碼頭遺跡。

亭山遺址群考古項目負責人、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徐新民研究員介紹説,亭山海拔125米,山頂上的人工堆築層厚約180釐米。在亭山遺址北區,發現了臨水碼頭遺跡,其中有東西成排、南北成列的三排木樁,還發現了祭祀坑遺跡。坑裏還有器物、木炭、食物等祭品的殘留。

圖為亭山遺址大型建築基址航拍圖。

圖為亭山遺址北區發現的漆繪木柱礎。

在亭山遺址南區,考古工作者則發現了建於人工臺地上的大型建築基址。目前已經揭露了一片東西長56米、南北寬10.5米的區域。從建築基址遺跡上看,古人先挖基槽埋下地梁,再在地樑上立柱,並在基槽兩端開挖柱坑。地梁立柱的柱網結構為面闊30間、進深7間。柱坑裏的方形木柱礎邊長50釐米至80釐米不等,上面還有漆繪,相當豪華考究。徐新民説,從已經揭露的區域看,該建築當屬高等級的禮制性公共建築。

在南山頭遺址,考古工作者發現了灰坑、灰溝、水井以及大量的柱洞、木樁、橫木等建築遺跡或遺物,特別是一件大板瓦,長48釐米、寬36釐米,由此可以推測當時屋宇的宏大。

圖為南山頭遺址出土的板瓦。

而在南山遺址,僅在遺址東區發掘範圍內就發現了三處人工堆築的黃土臺地,分為南、中、北三個功能區。土臺內部又分為若干區塊,發現了陶器、原始瓷器、金屬器、竹木器以及動植物遺存。特別是土臺裏還發現了鼎、盤、舟、劍、矛、戈等多件青銅器。其中,有7把青銅劍,3件完整;有1柄青銅矛,上有“王”字;有1件戈上則有“戉”字。動物遺存中有不少牛、豬、鹿和淡水魚的遺骨,還有當時越國少有的馬的遺骨,以及在深海中才有的金槍魚遺骨。植物遺存中則有稻、粟等穀物遺存,以及不少蔬果遺存。

圖為南山遺址出土的“戉”字青銅戈殘件。

圖為南山遺址出土的青銅劍。

圖為南山遺址出土的青銅飾件。

春秋時期,越王勾踐建都會稽,臥薪嘗膽,發憤圖強。徐新民表示,經過考古發掘,他們發現亭山、南山頭和南山這3處遺址有著非常緊密的內在邏輯關係,屬於越國核心區的功能性區域,應為越國強盛時期核心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可能與越國都邑有關。亭山遺址群考古成果非常豐富,向世人展現了東周時期越國核心區域的大型聚落形態,全方面揭示了在當時依山面海、河道縱橫的沼澤環境下,越國立國前後的社會組織結構、生業經濟、交通貿易等社會生活狀態。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浙江紹興發現大型遺址群 或與越國都邑有關)